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变成一种习俗传到民间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中秋节的来历传说小故事?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中秋节的来历传说小故事(传说故事中秋节的由来)

中秋节的来历传说小故事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变成一种习俗传到民间。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传说可谓是多姿多彩,今天咱就来说说嫦娥奔月的传说以及月饼的由来

传说之: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一下子同时出现了十个太阳,火辣辣的太阳晒得万物枯死,民不聊生,这时出现一个名叫后羿的大英雄,力大无穷,他眼见十个太阳晒干了所有的树木粮食跟水源,不忍见到百姓们都快活不成的样子,于是他登上昆仑山顶,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于是大地恢复了原本的模样,人们才开始安居乐业。

由于后羿拯救了濒危的百姓,因此受到百姓的一致尊敬和爱戴。后来后羿娶了美丽善良的嫦娥为妻,因为他的精湛射术与狩猎本领,引来了不少人慕名前来拜师学艺,而就在此时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次,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途中巧遇了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王母娘娘鉴于后羿拯救世间百姓有功在身,便赐予后羿一颗不死仙丹。如若服下此丹就能即刻升天成仙。后羿想了想觉得舍不得撇下妻子嫦娥,便把不死仙丹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恰巧看见了,蓬蒙看见嫦娥藏的仙丹便起了贼心,他想偷吃掉仙丹自己成仙。

几天后到了八月十五,后羿带领着众徒弟外出狩猎,蓬蒙便假装生病,没有跟出去狩猎留而是留在家中。待后羿率众人走后,到了晚上蓬蒙持剑闯入内宅后院找到嫦娥,逼嫦娥交出不死仙丹。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下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仙丹一口吞了下去。谁知嫦娥刚吞下仙丹,身子便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并向天上的月亮上飞去。

美丽的仙女插画,背景点缀着祥云和满月,蓝色卡通小清新古风少女插画

等到后羿回到家中,却没看见家中等他回来的嫦娥,这时侍女们跑过来哭诉了当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便去找蓬蒙,可是到了蓬蒙的房间发现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浑身打颤,悲痛欲绝,跑到院子里仰望着夜空呼唤嫦娥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月亮上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奈,但又十分想念嫦娥,便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也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中秋传说之: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月饼的起源据说来自于元代,当时那个时候中原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从此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直至现在“月饼”的制作经过不断的创新改良,越发精细,品种多样化,一度成为馈赠的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