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lent Night

记者 | 田思奇

1818年圣诞前夕,年轻的天主教牧师约瑟夫·摩尔邀请他的朋友,教师兼音乐家格鲁伯为他两年前写下的一首小诗谱曲。当晚,在奥地利萨尔兹堡附近的一座小镇上,这首名为《平安夜》的(Silient Night)的歌曲迎来了它的全球首秀。

两百年来,《平安夜》已经从德语被翻译成300多种不同的语言版本,并于2011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圣诞节必不可少的经典颂歌之一。

Stille Nacht, heilige Nacht(寂静的夜,神圣的夜)

Alles schläft, einsam wacht(万物已入眠,孤独地守护着)

在1914年一战刚爆发后不久,前线战壕中的盟军和德国士兵也放下步枪和头盔,在圣诞节前唱起《平安夜》等颂歌。事实上,这首歌的诞生历程也和战争与和平存在联系。

1818年前后,奥地利小镇奥伯恩多夫的日子并不算好过。拿破仑战争刚刚结束不久,欧洲又在1816年经历了“无夏之年”——受印尼火山爆发影响,北半球夏季出现罕见低温,农业生产遭受重创。奥伯恩多夫的经济支柱是盐业,许多人在萨尔扎河上运营盐驳船。

牧师摩尔在这期间创作《平安夜》的灵感来源至今仍是未知数。不过“《平安夜》协会”主席迈克尔·纽瑞特推测,灵感可能来自拿破仑战争之后对持续和平的渴望。

那年的圣诞前夜,摩尔和音乐家格鲁伯在奥伯恩多夫的圣尼古拉斯教堂演奏了《平安夜》,据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音乐学院音乐学助理教授莎拉·艾尔利(Sarah Eyerly)推测,当晚的听众大多是船长或船员。

关于平安夜圣诞节狂欢夜的来历 平安夜两百周年(1)

​艾尔利对《华盛顿邮报》介绍说,摩尔自己就是一位有天赋的小提琴家和吉他手,但他仍然选择让自己的朋友格鲁伯谱曲。后者选择了在17至18世纪一种很流行的意大利曲风“Siciliana”,特色是模仿水的声音,和威尼斯的贡多拉以及意大利渔民有关。也就是说,《平安夜》的曲调和当地人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

​而对于《平安夜》能在全球流传至今的原因,艾尔利指出:“当人们在压力很大的时候创作歌曲时,这些曲子里就会有一些非常人性化的内容,能够在特定的地理位置、文化或时间之外继续引发共鸣。”

据美国媒体Daily Beast介绍,为格鲁伯维护手风琴的卡尔·莫拉赫听到《平安夜》后将它带到了齐勒塔尔(Zillertal),一个供旅行音乐家歇脚的地方。其中又有两组音乐家家庭听到这首曲子后十分吃惊,于是决定在接下来一年的演奏中都加上它。

于是这首歌很快就传遍整个欧洲,并在1839年圣诞节时首次在美国演出,地点是纽约华尔街的三一教堂。1850年代,三一教堂主教约翰·弗里曼·杨(John Freeman Young)将《平安夜》的一部分翻译成英文,包括流传最广的第一段:

Silent night, holy night (寂静之夜,神圣之夜)

All is calm, all is bright (真宁静,真明亮)

Round yon virgin mother and child (圣光环绕圣母圣婴)

Holy infant, so tender and mild (圣洁婴儿纯真可爱)

Sleep in heavenly peace (尽享天赐安眠)

Sleep in heavenly peace (尽享天赐安眠)

除了颂歌之外,莫尔的吉他也流传至今。《平安夜》协会资料显示,它曾经被挂在一家小酒馆里,后来在二战期间被放入盐矿保存。1960年代,它连同一份早期手稿一起被带到美国。目前,这把吉他被陈列在奥地利的“平安夜博物馆”,位于奥伯恩多夫以南20英里处的萨尔扎河畔。

关于平安夜圣诞节狂欢夜的来历 平安夜两百周年(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