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谈到说明文,往往给人一种枯燥乏味的感觉,这是许多人对说明文的“刻板印象”所以,在教“说明的顺序”的写作课时,我尝试用“逆向设计”来打破这种“刻板印象”,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逆向设计方法?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逆向设计方法(逆向设计让说明)

逆向设计方法

一谈到说明文,往往给人一种枯燥乏味的感觉,这是许多人对说明文的“刻板印象”。所以,在教“说明的顺序”的写作课时,我尝试用“逆向设计”来打破这种“刻板印象”。

我是从以下三个维度来设计这堂课的:一个思路,即逆向设计的项目式学习;一个方法,即评估先行,评价引导学习;一个理念,即教是为了更好的学习。

对于说明文的写作教学可以从三方面展开:教写“说明对象的特征”,教写“说明的顺序”,教写“说明文语言特点”。但我翻遍语文统编版教材的六册书,“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是八年级上册五单元的写作要求,“说明的顺序”是八年级下册二单元的写作要求,而“说明文语言特点”的教学在六册书里没有出现,不知道是编者遗漏还是有意设计,我想是希望教师在教其他两项时把它融入进去吧。

于是,我做了一次这样的尝试。先创设情境,把前置性学习任务及要求出示给学生:翠苑中学马上要开始招生宣传工作,为了让更多的优秀小学毕业生选择到我们学校就读,学校发起了“我是翠中宣传员”活动。

任务:以《翠苑中学》为题,写一篇说明文。

读者:你曾就读小学六年级的学弟学妹。

目的:让读者能了解翠苑中学,并在毕业后选择到翠苑中学就读。

按照逆向设计的项目式学习要求,备课时需要评价先行来引导学生学习。因为量规和描述性反馈能够帮助学生回答“我现在在哪里”这个问题,同时也为“我如何填补差距”指明道路,所以我设计的评估量规表是这样的(见下表)。

这样,学生明确了任务,了解了读者,知道了目的,并且清楚评价的量规表,又有参考的范例,他们就可以进行第一次写作了。当学生写完之后,我把学生的作品进行诊断性评价。

在学生第一次写作中,要参照量表明确指出学生的问题,给予精准的指导。然后要分析学情,诊断聚焦性教学需求。从交上来的学生习作中发现,学生的主要问题有:顺序杂乱无章,天马行空想到哪写到哪;堆砌材料,基本都是写学校历史、师资力量和办学成果等信息。

如以时间顺序为例,判断文章是否按照时间顺序来写是容易的,学生也能轻而易举地写出按照时间顺序写的文章,但是拿到文章一看会发现,文章变成百度学校信息的罗列。问题出在哪里了?时间的洪流里,学校每天都在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情,但是哪些事情是值得被写出来的呢?时间轴上有效材料筛选就非常重要,这才是学生真正的困扰。因此,我们的教学活动设计就在此基础上展开。

在时间轴上罗列若干学校大事,让学生选择一件或几件说明理由。学生此时无法做到很好取舍,我们就可以给出分析范例和支架。比如《大自然的语言》第一自然段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这段是按时间顺序写的。在写春天时,竺可桢其实可以选择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这6个节气,但是他却只选择“立春”,为什么?这背后的原因是,“立春”在春天具有代表性:“大地”在此时“苏醒”,冰雪化了,草木萌发了,花开放了……这些是春天最典型的特点。竺可桢选择“立春”这一时间点,想表达的目的是“立春”是春天到来的标志。

所以,我们在选择时间点时,指向的是时间点背后的事件,该事件要能实现自己表达的目的。支架:时间点——典型事件——表达目的要让学生明白每一个选择的背后都有一个想要表达的目的。

这就要考虑到读者,这就要建立起“用户思维”。我的文章是给六年级学弟学妹看的,目的是为了吸引他们报考我校,所以事件要为目的服务。

学生基于量表,在原有的作品上开始进行修改优化(见上表)。

我一直跟学生强调“我的文章,就是我的宝贝”这样的理念,写完了不能直接把它压在箱底“遗弃”了,而应精心养育,把文章“嫁”出去。比如晒到班级圈子、公众号,向报纸、杂志投稿,请同学、父母来阅读等。所以这篇文章我要求学生将她“嫁”回小学。用工整优美的字体把文章写到信纸上,将你的文章带回小学,交给小学六年级班主任或语文老师,并收集反馈意见,与同学分享你的成果。

总之,不管是教师教写作课,还是学生写作文,都需要做到心中有“听众”,笔下有“读者”,不然就变成了自说自话、自言自语了。所以,创新设计的底层逻辑就是建立“用户思维”,这就是我把这堂课设计成“评估先行”的原因。

(作者系浙江省杭州市翠苑中学教育集团语文教研组长)

《中国教师报》2020年09月02日第4版

作者:林俊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