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的名篇《兰亭集序》,书法千古独秀,行书第一。那么,这篇序文的本身,写得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呢?

同时,别人夸《兰亭集序》的文章写得好,真的是从内心就觉得文章写得好,而不是因为作者的“书法好”,才觉得文章好吗?

有一些人说,《兰亭集序》的文和字皆好。文章好在,在行文上打破了当时的骈俪文风,骈散一体,在形式上有创新。可是钱锺书却在《管锥编》中说它:“真率萧闲,不事琢磨。”

钱锺书认为,王羲之明明就是随便写写的,怎么就创新了呢?骈散结合的第一人,真的就是王羲之吗?这个好像没有办法证实!

王羲之兰亭序为什么这么出名(王羲之的兰亭集序)(1)

又有一些人说,这篇文章好在思想上,因为它的内容是与“生命哲学相契合的”。于是钱锺书又说:“王羲之此《序》,情溢于辞,殊有悱恻之致,究其心蕴,析以文理,反杀风景。”

钱锺书认为,这篇《兰亭集序》不过是王羲之兴之所至,随手写下的感性文章而已,并没有什么深刻的内涵。非要过度解读,并用文章作法去解析它,简直是焚琴煮鹤,大煞风景。

由此可以看出,《兰亭集序》写得好,应该是没有什么争议的。但是究竟好到哪种地步,看来还是有点争议的!

一、《兰亭集序》到底有什么思想内涵?

《兰亭集序》——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兰亭集序》这篇文章,因为是课本中的必背篇目,整篇文章的意思,读书的时候,老师应该已经详细讲解过了,这里就不做白话翻译了,主要讲这个文章到底好在哪里。

王羲之兰亭序为什么这么出名(王羲之的兰亭集序)(2)

要评价一篇文章到底写得好不好,最首要的问题,就是要搞清楚它的内涵是什么,它究竟写了些什么。换句话说,也就是找到这篇文章的主旨。

然而,这篇《兰亭集序》的主题或主旨到底是什么,历来都是有争议的。有一些文章说,这篇文章的重点,其实是在写“兰亭雅集”上的人的魏晋风度。

可是又有一些人说,这篇文章体现了王羲之达观的人生态度。还有人批判王羲之,说这篇文章里面,表现出了作者对人生悲观的心理状态。

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孙绍振教授认为:这篇文章,事实上只是在“感叹人生苦短无常,生死大限终将到来”。

由于不同的人在面对这样的事情的时候,会有不同的选择,所以同样是以人的生死为主题来进行创作,会写出不同的作品。所以《兰亭集序》要说的,其实就是这么一个道理。

如果非要说王羲之的“思想”,比之当时的魏晋清流有什么不同,恐怕就是文章里有一句“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姑且算是对庄子思想的“反动”吧。

王羲之兰亭序为什么这么出名(王羲之的兰亭集序)(3)

魏晋时期的人们因为政治高压,加上生活闲适,于是就转向了“谈玄”。他们没事就研究老庄佛道,脱离现实。王羲之说:我自己当然知道,把生死混为一谈是扯淡呢!

佛家讲轮回,讲人死后魂还在,魂魄可以去到地狱里面接受惩罚,再进入轮回转世成人,这就是“死生混为一谈”。

《金刚经》又说什么“一切皆有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把人生几十年的光阴说得不过是闪电、晨曦一样短暂。所以叫人不必介怀寿命短或者是长寿,这也是扯淡。

王羲之知道的东西,兰亭雅集上的那些文人们,当然也是知道的。只是他们需要有一种虚无的哲学去麻痹自己,才能好好地度过余生罢了。

二、王羲之的随兴“涂鸦”

《兰亭集序》这篇文章的优点,除了提及到了佛道学说的不可信,让后世的人得知当时文人真实的心理状态以外,在行文上确实也非常有特色。

王羲之所在的东晋时期,正是一个文学审美,“形式大于内容”的一个时代。当非常时流行骈文,可是他却偏偏没有采用这种主流的写法。

王羲之兰亭序为什么这么出名(王羲之的兰亭集序)(4)

因为王羲之只是在文章的开头,简洁地交代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环境。然后轻描淡写地描写了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以及清澈的水流。

王羲之并没有刻意去选择山间繁花盛开的画面,只写山峦、竹林这种能够代表君子形象的东西。文风非常自然潇洒,一如“曲水流觞”这项活动的本身一样。

从王羲之对描写对象崇山、修竹、清溪的挑选,以及骈散结合,散句为主的写法来看,文章呈现出了一股“竹林之风”,从开始一直贯彻到了结尾。

之所以会采取这样的写法,一来是因为王羲之本来就是竹林之后,而他们搞的“兰亭雅集”这次集会,本来也是致敬“竹林七贤”的活动。

二来是因为,作为东晋文坛著名的书法大家兼文人,作者王羲之其实已经实现了“创作审美的自由”。

如今我们时常会讲,一些中产以上的人实现了“财富自由”。意思就是说,这些人有足够的时间和金钱,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对于王羲之来说,同样是如此。

王羲之兰亭序为什么这么出名(王羲之的兰亭集序)(5)

而且当时的王羲之,不但实现了“财富自由”,还实现了“创作审美的自由”。因为他已经有足够的“名气”和“实力”,按照自己挑选的风格进行创作,而不必再“跟风”了。

东晋当时的文学“潮流”是,文章一定要骈四俪六才叫好,那么这是谁规定的呢?显然,是当时的文坛领袖!那么,当时文坛领袖又是谁啊?

当然就是王羲之啦!要不然,就是王羲之的“同袍”。既然是文坛领袖,那么他就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创作,而不用跟随所谓的潮流,因为他的意愿就是潮流。

就像那些影视巨星成名以后可以一直穿一件破夹克,国际富豪发财以后一件西装可穿几十年一样。他们这么穿,没人会觉得有什么问题,只会觉得他们节省或者潮流。

但是普通人要是这样穿的话,别人看见了就会说你“穷酸”,连基本的体面都不要了。所以名人就是不一样,名人就是时尚的风向标,是大家争相模仿的对象。

当然,我在这里也并不是说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就是在乱写。因为事实也证明,骈四俪六的写法,的确也是造作过头了,所以后来就被唐朝的韩愈他们“革了命”。

王羲之兰亭序为什么这么出名(王羲之的兰亭集序)(6)

说了这么多,《兰亭集序》这篇文章,到底好在哪里呢?好在一个古代的文坛领袖,以坦诚的心胸和自然潇洒的落笔,不矫饰,不造作,对你写出了一段真情实意的话

另外,这幅字既然被称为“天下行书第一”,那么自然也会成为文章的加分项。当然,王羲之虽然是中国古代首屈一指的书法家,但是他也不是随便写什么都能拿来当我们的课文的。

比如王羲之书法另外两个经典篇目《快雪时晴帖》和《今日热甚帖》,基本都是夸这两幅字的书法好,没有人说那文章也写得好了。

结语

作为一篇六朝时代的散文,同时又是“书圣”王羲之最杰出的作品。《兰亭集序》,应该被每一位中国人所认识。

当然,除了因为“行书第一”的名头,这篇文章本身也是写得非常好的。否则天下的好文章那么多,清朝的吴楚材兄弟,为什么偏偏挑了它来当学生的范文呢。

王羲之兰亭序为什么这么出名(王羲之的兰亭集序)(7)

钱锺书认为,对于这篇文章究竟好在何处的问题,其实也是不必去过分解读的。对此,我深以为然。另外,阅读这篇文章,大概可以教我们一件事。

假如你写文章并不是为了去追求取眼前利益的话,那么倒是可以学学王羲之,打破陈规,随兴创作。说不定就在无形中“突破”了你的钱袋子,提前实现了“创作审美上的自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