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客户端上海5月31日电(记者陈爱平)上海31日发布《关于促进上海旅游行业恢复和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简称“恢复发展新12条”),帮助旅游企业解决恢复生产经营面临的堵点、难点,实现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这是上海分别于2020年、2021年发布“助企纾困12条”“提质增能12条”以来,连续第三年发布旅游振兴政策。

普惠性、行业性政策联动“补血”

“恢复发展新12条”涵盖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加大援企稳岗力度、实行疫情房租减免、加强惠企金融支持、强化专项资金扶持、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拓展经营发展空间、实施技能培训补贴、支持企业创新发展、打造文旅精品项目、严格落实防控措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等12项具体举措。

这其中,既贯彻落实全国性、地方性的普惠性政策,也结合旅游业发展特点提出针对性政策。

根据多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以及不久前发布的《上海市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行动方案》,上海面向包括旅游业在内的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困难行业,推出减税降费、房租减免、降低用水用电用气用网成本等普惠性措施。对旅游企业给予上限为每家300万元的稳岗补贴。对今年文化旅游、住宿等行业防疫和消杀支出给予分档定额补贴。对符合条件的旅行社,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暂退比例由80%提高至100%。同时,上海鼓励加强银企合作,建立健全重点旅游企业项目融资需求库,引导金融机构适当提高贷款额度、合理降低新发放贷款利率等等。加大上海市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力度,对旅行社、A级旅游景区等适当予以贴息支持。

上海市如何确立旅游发展目标(上海以新12条促旅游业恢复和高质量发展)(1)

图为武康大楼“源点广场”。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供图

“这一揽子为旅游业量身定制的政策,坚持减压力与增活力,降成本与增效能,提振信心与稳定经营相结合,目的就是让旅游市场主体稳定市场预期、用足惠企政策、激发转型动能。”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方世忠分析。

例如,上海在2020年、2021年已连续两年实施暂退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80%政策,截至2022年3月,97.2%正常经营旅行社已办理暂退质保金,金额逾4.3亿元。上海连续两年对旅行社、A级旅游景区等旅游企业实施贴息支持,累计贴息总额2760万元。将在今年进一步加大政策的支持力度,有望为更多企业“补血”。

携程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上海旅游“恢复发展新12条”的推出,不仅有利于保护旅游企业的“钱袋子”,也将惠及上海市旅游业供给侧的方方面面。

稳供给、扩需求为市场“活血”

统计显示,目前上海共有6000余家宾馆酒店、130余家国家A级旅游景区等;旅游企业超过1万家,旅游从业人员约为50万人。今年3月以来,旅游业因疫情按下“暂停键”,但沪上酒店行业为抗疫提供了40多万间客房的住宿保障,从业人员积极投身“大上海保卫战”。

“上海旅游服务行业的关键竞争力之一正是人才。留住优秀的从业者方能稳固上海旅游高品质供给。”上海春秋旅游副总经理周卫红分析,从业人员稳岗补贴、技能培训补贴等政策,体现了上海对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鼓励和支持,有助于稳定企业供给和旅游人才队伍。

上海市如何确立旅游发展目标(上海以新12条促旅游业恢复和高质量发展)(2)

图为春秋旅游员工在此轮抗疫中投入转运工作。(受访者供图)

另一方面,上海还致力于稳定消费者信心。与“恢复发展新12条”同期发布的还有上海文旅场所有序恢复开放的“路线图”:自6月1日起,上海有序开放主要旅游资源位于室外或50%以上旅游项目位于室外的A级旅游景区。6月中下旬之后,视情及时有序逐步恢复开放各类文博、演出、娱乐等密闭式文旅场所。

据介绍,文旅场所恢复开放严格遵循“一行业一指南”“一场所一方案”,落实“预约、错峰、限流”管理,实行实名制购票预约,引导分时段入园,做好客流的实时监测预警和现场分流疏导,让市民安心出行;上海文旅系统通过“一口预约”“一码畅游”“一键速递”等特色服务,让人们舒心体验预约出游、错峰出行风尚。

“上述严而有序的复工复产要求,也为后续进一步拓展旅游消费打下信心基础。”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楼嘉军分析。

根据“恢复发展新12条”,上海鼓励旅游企业围绕“一江一河”“海派城市考古”等主题为职工市内疗休养、春秋游活动提供相应服务;鼓励委托旅行社代理安排交通、住宿、餐饮、会务、会展等事项;支持教育部门指导中小学选择有资质且管理规范、社会声誉良好的旅行社开展春秋游;支持企业发放文旅消费券。“这些撬动消费的政策,将对上海经济和民生带来正面的促进作用,使得上海旅游业更快恢复欣欣向荣的状态。”周卫红认为。

跨周期、促融合为高质量发展“造血”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分析,短期来看,受疫情影响,游客活动空间已扩大至乡村、户外休闲、菜市场等主客共享空间。与之相应的是,包括上海在内的城市持续扩容绿道、文化景观公园、博物馆、科技馆等公共文化设施,顺应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文化和科技对旅游的影响进一步凸显的趋势。

实际上,尽管当下业务暂停,沪上文旅企业并未停止对高质量发展的探索。上海海昌海洋公园试水“数字藏品”,在线上发售的“海洋数字盲盒”一经推出便很快售罄。上海锦江旅游控股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郑蓓介绍,沪上不同规模的旅游企业将寻求“错位竞合”之路,例如大型国有企业将进一步打造平台经济,而规模相对小的旅游企业则有望从个性化、差异化的细分赛道中觅得新机遇。

业界认为,连续三年发布的上海旅游振兴政策,不仅着眼于当下,更着眼于形成未来高质量发展的“造血”机制。“恢复发展新12条”明确提出,加强跨周期布局,抢占文旅新赛道,充分发挥旅游投资市级协调机制作用,完善重大旅游项目库,加快重大旅游项目招商实施,推进高能级旅游目的地建设。

上海市如何确立旅游发展目标(上海以新12条促旅游业恢复和高质量发展)(3)

图为上海一家酒店引入的智能送物机器人。新华社记者 陈爱平 摄

“长期来看,随着旅游市场复苏和产业升级进程的加快,客源地主导旅游经济增长的趋势将愈发明显。当下和未来一个时期,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速、人口基数及其净流入量将是客源地排序的重要指标。”戴斌还分析。

此番上海发布的旅游振兴政策,亦进一步立足于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涉及吃、住、行、游、购、娱等各个方面,加强与餐饮、零售、交通等息息相关行业政策衔接,形成政策集成效应和协同作用。

方世忠介绍,上海将瞄准数字化、融合化、定制化等旅游发展新趋势,加快推进重大旅游投资项目,支持高能级旅游度假区建设和高水平旅游数字化转型;大力实施“旅游 ”和“ 旅游”,持续打造“一江一河游览”“建筑可阅读”“艺术新空间”等上海都市旅游品牌。

来源: 新华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