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曹操的五子良将(三国曹操的养子们)(1)

三国时期的两大枭雄刘备和曹操都收过养子。

刘备当初收了个养子刘封,原因是年纪一大把了还没有儿子,为了有一个继承人继承事业,所以专门收养刘封重点培养。

等到刘备自己有了亲儿子刘禅,刘封的地位就相当尴尬了,还因此被诸葛亮的一句“易世之后终难制御”的诛心之言被刘备狠心干掉,相当可惜。

相比较之下,曹操的养子们在养父麾下的小日子就过得舒坦多了,至少在曹操在世时和曹氏被司马氏夺权前,他们都是过得锦衣玉食的生活,且在曹氏政权中的政治地位也不差。

曹操的儿子多,有二十多个,本不应该刻意去收养子,他收养子的原因有两种,一个是报恩,一个是好人妻,纳了寡妇,顺手就收养了寡妇带的拖油瓶。

下面详细聊聊曹操的几位养子的故事,他们分别是曹真、何晏、秦朗。

三国曹操的五子良将(三国曹操的养子们)(2)

一:曹真大将军,养子成为曹氏顶梁柱

曹操收养曹真是为了报恩,曹真本姓秦,是曹操的好友秦邵的儿子。

秦邵在曹操还未崛起时就死了,死因在史书上有两种记载。

其一为“初平中,太祖兴义兵,邵募徒众,从太祖周旋。时豫州刺史黄琬欲害太祖,太祖避之而邵独遇害。”

其二为“袁术部党与太祖攻劫,太祖出,为寇所追,走入秦氏,伯南开门受之。寇问太祖所在,答云:‘我是也。’遂害之。”

不管秦邵是哪种死法,他都是为曹操死的,所以曹操收养了曹真,并尽心培养,“太祖哀真少孤,收养与诸子同,使与文帝共止。”

因此,曹真虽然幼年丧父,但因祸得福,跟了曹操后也得到了良好的教育,成长为一代人杰,特别是在军事上的才干很出众。

曹操死后,曹丕继承了曹操的事业,后来又篡汉登基当了皇帝,皇帝一般都会防着亲兄弟们,所以,曹操虽然儿子多,但在曹氏魏朝的政权中却都不受重用。

三国曹操的五子良将(三国曹操的养子们)(3)

而曹真因为只是养子,对皇权的威胁不大,并且他从小就跟曹丕同吃同住同学,和曹丕关系亲密,因此得到重用,并逐渐成为曹氏政权的军事顶梁柱之一,至他病死时,官职已做到大司马一职,是当之无愧的曹魏军方第一人。

诸葛亮北伐时最著名的一次败仗是“街亭之战”,当时击败马谡的魏将张郃的顶头上司就是时任大将军的曹真,而不是《三国演义》中所讲的司马懿。

司马懿也参与了这一战,但他是从荆州方向出兵,沿汉水到汉中去配合曹真主力,后来因天气原因撤兵了,没能跟诸葛亮的主力对上。

所以,“街亭之战”实际上是曹真在前线调兵遣将指挥的,能逼得诸葛亮退兵,足见曹真的能力。

曹真死后,他的儿子曹爽继续得到曹氏重用,魏明帝曹叡死前,曹爽奉诏跟司马懿共同辅佐幼帝,一度成为权臣,还逼得司马懿装病避其锋芒。

但曹爽最终因权斗经验不足被老谋深算的司马懿干掉,还被夷三族,曹真一脉谢幕。

三国曹操的五子良将(三国曹操的养子们)(4)

二:魏晋玄学的创始者之一,一代名士何晏

何晏出身不错,他的祖父是汉灵帝的大舅子、大将军何进。

汉末“十常侍之乱”时,何进被杀,董卓掌权时,又杀了何进的妹妹何太后及她所生的汉少帝刘辩,何家衰败。

何晏的父亲何咸早亡,死因史书上无记载,可能是病死,也可能是“十常侍之乱”时被杀害。

不过,何晏的母亲尹夫人应该颇有姿色,因为她被曹操看上了,纳为自己的女人,顺带就收养了拖油瓶何晏。

何晏以文才闻名于世,后来还被东晋文学家袁宏写进《名士传》,据说还是魏晋玄学的创始者之一。

曹操挺喜欢这个养子,不但细心培养,还把自己的女儿金乡公主嫁给了他,因此,何晏不但是曹操的养子,还是曹操的女婿。

三国曹操的五子良将(三国曹操的养子们)(5)

不过,曹操之后的连续两任曹魏皇帝曹丕和曹叡都不怎么喜欢何晏。

曹丕不喜欢何晏是觉得他为人不知低调,史载“而晏无所顾惮,服饰拟於太子,故文帝特憎之。”

而曹叡是“恶其浮华”,觉得何晏只是个中看不中用的摆设,因此也没有重用他。

直到曹叡病死后,曹真的儿子曹爽掌权,何晏才受到曹爽的重用,开始在政治上发挥才能,“曹爽素与亲善,及辅政,骤加引擢,以为腹心。”

但成也曹爽、败也曹爽,既然是曹爽的心腹谋士,就要共患难,“高平陵之变”发生后,司马懿干掉曹爽及其余党时,也杀掉了何晏。

曹爽掌权时可谓是握着一手好牌,他的一些政治行为和权谋也都是何晏等建议的,而何晏能帮着曹爽从盛而衰,可见他的文才不适用于权斗,当初曹丕和曹叡不重用他是很有道理的。

三国曹操的五子良将(三国曹操的养子们)(6)

三:低调讨喜的秦朗

秦朗和三国时期的两位万人敌有很深的纠葛,他的生父秦宜禄本是吕布的部将,后来是被张飞杀死。

另外,根据部分史书中的记载,秦朗的生母杜夫人在被曹操纳入府中前先被关羽看中,关羽曾找曹操讨要杜夫人,差一点秦朗就该是关羽的养子了。

不过,在人妻的争夺上,曹操是不会输给任何人的,“太祖见之,乃自纳之。”杜夫人终究是成了曹操的女人,秦朗也就成了曹操的又一位养子。

曹操对几个养子都不错,秦朗也不例外,深得曹操喜爱,《三国志》中记载:“朗随母氏畜于公宫,太祖甚爱之,每坐席,谓宾客曰:‘世有人爱假子如孤者乎?’”

秦朗的性格跟曹操的另一位养子何晏比起来算是两个极端,何晏异常高调,而秦朗相当低调,史书中说他“性谨慎”

也因为低调的性格,秦朗受到魏明帝曹叡的喜爱,对其“数加赏赐,为起大第於京城中......”

甚至于,曹叡临终前还准备让秦朗成为辅政大臣之一,“帝以燕王宇为大将军,使与......骁骑将军秦朗等对辅政。”

三国曹操的五子良将(三国曹操的养子们)(7)

但最终在两位心向士族的大臣刘放、孙资的劝说下,病得神志不清的曹叡改变了主意,秦朗没能走上人生巅峰。

不过,秦朗没能当上辅政大臣也是好事,不掌权也就不用参与权力斗争,也就避免了祸乱家族,司马氏掌权后,秦朗安然无忧。

所以,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对于秦朗来说,低调虽然不能出头,但人生却更安全。

参考文献:《三国志》《资治通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