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红绿杨春”之“国庆(解放)路上”江都,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江都区哪里最繁华人最多?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江都区哪里最繁华人最多(每个江都人的心里都有这样一条解放路)

江都区哪里最繁华人最多

“东方红绿杨春”之“国庆(解放)路上”江都

道路档案

道路名称:解放路

曾用名:西段名新街,东段名义学街

所在位置:江都区

路名由来:1949年1月23日仙女庙解放后改名

东方红路、解放路、人民路、工农路……在江都城这些老街中,历史最醇厚的要算解放路了,这条街不但延续着昔日的繁华,其铭刻的红色印记,至今仍激励着江都人民不忘初心,奋勇前行。

1

仙女庙解放后改名

这条解放路铭刻红色印记

“江都解放后不久,这条路就改名叫解放路了,它不仅有着很深的红色印记,也是军民融合的一条典范路。”江都仙女镇云峰社区党总支书记魏建欣介绍,利民路以西的解放路在禹王宫社区范围,以东段在云峰社区辖区。解放后,江都人武部就在这条路上,每年欢送新兵入伍都在人武部举行,敲锣打鼓的场景很是热闹。

“位于解放路北侧的许晓轩故居,是重要的爱国主义主题教育基地。”魏建欣介绍,许晓轩是长篇小说《红岩》中许云峰、齐晓轩等人物形象的生活原型。为了弘扬先烈精神,从1996年开始,江都市委、市政府有计划地实施了修复许晓轩故居的工程,1997年9月正式对外开放。故居是前后三进四厢的民宅,青砖小瓦,古朴庄重,正门上方的匾额“许晓轩故居”,由原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题写。

“红色基因传承工程馆际共建基地”“党风廉政教育基地”……记者在许晓轩故居门前看到,一旁的故居管理处墙上挂满了这样的牌匾。“每天都有人前来参观,‘七一’‘国庆’前后来的人最多!”管理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我们居委会原来叫三元居委会,后来改名为红桥居委会,为了纪念许晓轩烈士,2002年改成了云峰社区。”魏建欣介绍,

在江都人民医院门前,还有一条南北向的军民巷。随着城市发展,解放路以北约100米长的道路已经砌成了建筑,以南剩余50米街道至今仍保留着军民巷的名字,保存着人们对这条路的红色记忆。

2

这里也是商业繁华街

国营江都饭店曾扬名苏北

居住在解放路附近的73岁老人梅应恺告诉记者,龙川街之于仙女庙(江都古称),相当于国庆路之于扬州,是当地最古老、最繁华的商业街,可比作“一环”道路,解放路是后来龙川街向南发展起来的“二环”路,解放前西段叫做新街,东段因为建有义学馆而取名义学街,已有约200年的历史。1949年1月23日仙女庙解放后,这条街才改名解放路。

“因为毗邻龙川街,解放路历史上商业也很发达,是知名的木行、纸行、钱庄和饭店的集中地。经过岁月的洗礼,老的建筑多已不复存在,成为人们的记忆。”梅应恺介绍,解放路南曾有一座清代的建筑双桃会馆,当年是由湖南商人建立,解放后改为江都第一家电影院,每天不间断播放各类爱国电影,极大地丰富了当时老百姓的文化生活。双桃会馆旁边还有一座湖北会馆,又名禹王宫,清咸丰元年由“湖北帮”木商兴建,次年冬竣工。据记载,上古洪水成灾,两湖淹没,大禹治水有功。人们为纪念他,特在会馆后殿设置神台,供奉大禹王木牌神位,并给会馆起名为“禹王宫”。湖北会馆全国现存三处,一处在扬州城区,一处在河南郑州,一处就在江都。

1958年,江都饭店在解放路成立,当时是国有经营,最出名的是“杂色小笼”,在整个苏北地区都非常有名,当时很多扬州市民乘车来江都,就为吃这里的杂色小笼包。

3

路上有家百年浴室

犹如一部江都沐浴发展史

梅应恺告诉记者,解放路上还有一间百年浴室,解放前叫三星池,解放后更名为胜利浴室。如今,除了大门前夸张的“百年老店”四个红色大字及内部陈旧的设施外,已看不出这家老浴室昔日的模样。

汤国民是一名高级修脚师,祖籍江都樊川镇,守着胜利浴室已有30多年的光景,当年的“小汤”如今已年近半百。1958年,汤国民的父亲老汤来到胜利浴室,干的就是跑堂的活儿。但在那个年代,胜利浴室属于江都商业局,是那个年代最让人羡慕的正式工。1988年,老汤60岁光荣退休,作为家中的小儿子,汤国民顶替父亲进入胜利浴室。

“我的师傅是当时江都修脚第一人,对徒弟的修脚基本功要求特别严格。”汤国民介绍,刚开始工作,最多一天修脚的客人超过40个,从浴室中午12点开始营业直到晚上打烊,几乎不带停歇。“第一个月的工资61块钱,在当时超出了很多普通人。”

2001年,胜利浴室进行国有企业改制,他开了一家小汤修脚店。服务态度好、修脚技术过硬,小汤修脚店的口碑好,生意很是红火。很多胜利浴室的老顾客还是会来找他修脚,从创业初期的老顾客捧场,到很多外地顾客慕名而来,年收入起初只有两三万元,现在每年近二十万。

记者姜传刚供图梅应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