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之前我国的经济中心主要在北方,从远古到西晋时期,北方经济的发展远远超过南方,尽管期间经济中心也有所变动,但是都是在黄河中下游一线东西移动。

到了三国时期,虽然孙吴地区农业经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曹魏所在的黄河流域地区经济仍然是远超吴蜀两国的。

南宋经济重心南移原因3条(南宋后的经济重心南移)(1)

那为何会造成南宋之后经济重心彻底南移这一现象呢?究竟是因为自然条件使然,还是出于政治或其它目的,我们可以就当时的自然与社会现象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 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简述

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是从西晋末年开始的,一直到隋唐五代时期,经济重心一直在向南方移动,虽然当时南方经济的发展速度在逐渐增快,但是北方经济整体要优于南方。西晋之前,北方的黄河流域自然条件较好,并且主要的王朝都城都在北方,所以中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

隋唐统一之后,南北经济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由于安史之乱的影响,南方相较于北方有着更稳定的政治因素,战乱使得大量北方人向南避难,不仅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也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人口,南方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到了五代十国时期,已经有了超越北方的趋势。

南宋经济重心南移原因3条(南宋后的经济重心南移)(2)

北宋和南宋时期,是史学界公认的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重要阶段,北宋时期南方经济持续发展,经济重心南移的历程基本完成。

北宋灭亡之后,宋朝廷南下,标志着我国经济重心转移到东南地区,中国南方经济领先于北方经济的格局已经基本形成,此后历经元、明、清三朝,南方经济领先北方的局势始终没有改变。

二 南宋后经济重心南移原因分析

(一)自然条件因素

黄河流域是我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但是当初主要是农业经济,并且由于种种条件的制约,当时的农业不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主要是人为因素导致的局部自然条件恶化和大环境改变导致的农事活动受阻。

人为因素可分为三方面。其一,最开始由于物质文明程度较低,缺乏适当的耕作工具,农事活动依靠焚烧林木制造空余土地进行。

其二,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特别薄弱,即使后期有了可以翻耕的工具,毁林造田也是常事。

南宋经济重心南移原因3条(南宋后的经济重心南移)(3)

其三,由于大多国家的都城聚集于北方,权贵聚集地必然免不了大兴土木,需要大量的土地以及木材供应权贵,对林地产生了极大的破坏,自然条件逐步恶化,导致了严重的水土流失以及土地沙化现象。

此外,有学者研究发现,唐代到宋代时期,我国的气候发生了由暖转寒的变化。在农业经济为主的古代时期,气候的变化对经济的发展有着非常严重的影响。

整体气候由暖转寒,北方的农业发展必然受阻,南方气温相对降低,对农事活动的进行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大率还田百亩所收不及江浙十亩”,这是宋人对于当时南北方粮食产量的对比,表明当时南方农业的优势远远大于北方。

除了气温的影响,还有水利条件的制约,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农业发展的主要命脉。

南宋经济重心南移原因3条(南宋后的经济重心南移)(4)

古代由于受到自然条件以及科技条件的制约,水利工程大多利用天然水源或者筑坝蓄水和修渠引灌,郑学檬、陈衍德等人研究发现,唐宋时期北方湖泊区域减少、缩小,而南方的湖泊趋于增加、扩大,水文条件的变化,也间接使得农业分布有了改变,南方优越的自然条件,更适合农业的发展,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二)政治因素

我国北方与多个游牧民族部落比邻而居,安史之乱之后,朝廷对于边疆的制约减弱,北方一直处于内忧外患的阶段,战乱的影响对北方经济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而南方局势相对稳定,诸政权分立互相制约,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局部的安定,加上当时各个政权实行的保境安民政策,不仅能增加军事实力,也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天宝14年冬,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史称安史之乱,在经过八年的拉锯战之后,唐朝军队于广德元年终于平息了这场旷日持久的动乱。

南宋经济重心南移原因3条(南宋后的经济重心南移)(5)

长达八年的战争给北方社会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尤其是在战争特别激烈的河南一带以及关内道和河东道,《新唐书》对于战后情形的描述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关中北至河曲,人户无己几”,可见战争的破坏性之强。

农业经济的发展,除了依托于自然条件,对于劳动力人口数量的依赖也非常严重,长期的战乱,不仅对自然环境有着极大的破坏,也使得人口锐减,并且由于劳动力人口忙于打仗无暇生产,对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为了支持战争,五代时期的统治者和军阀将战争的成本全部转移到了老百姓身上,横征暴敛,导致民怨颇深,不仅不利于国家的稳定,也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杨行密在占据江淮地区以后,因为战乱较少,新唐书记载:“淮人不识干戈者二十余年”,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南唐李昇夺取政权之后,更是下令革除一切额外租税,又奖励人民开垦种桑,使得“江淮之间旷土尽辟,桑拓满野,国以富强”,并且在岭南地区,更是有着“五十年来,岭表无事”的记录,因此,整个南方地区的经济得以迅速恢复并发展,北方经济的优势地位逐渐不复存在。

两宋统治时期的疆域大部分在南方地区,到了南宋时政治中心南移,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南方经济的继续发展。

南宋经济重心南移原因3条(南宋后的经济重心南移)(6)

北方地区经常与少数民族发生争斗,社会长期处于一种不稳定状态,这种抗争阻止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下,使得南方免遭祸端,可以说是北方的不稳定促成了南方的稳定,北方的艰苦抗争为南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众所周知,宋朝时期军事力量薄弱,屡战屡败,为了维护国家的安定,必然要在相对稳定的地区大力发展经济,确保边疆军事物资的供应,避免国家财政出现危机,所以在各方条件综合作用下,南方经济的发展得到了快速的提升,奠定了后期长达几百年的南方经济中心地位。

(三)经济因素

常言道“民以食为天”,人口格局的变化必然会导致农业布局的改变,由于战争的影响,北方地区人口锐减,大量百姓朝着社会条件更加稳定的南方迁徙,使得南方地区人口突增,对于南方经济的发展有着极好的促进作用,并且这种变化会形成良性循环,进一步带动南方经济的发展。

此前南方经济弱于北方的主要原因是劳动力人口不足,生产技术水平低下,但是由于战乱的影响,北方大量人口南迁,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劳动力,北方人民也带去了先进的技术,使得南方自然资源都以继续开发利用。

再加上当时南方相对稳定的社会秩序与经济秩序,为全国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南宋经济重心南移原因3条(南宋后的经济重心南移)(7)

由于北方社会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出于政治的考量,国家不得不将政治以及经济中心移往南方,一方面可以保证都城的安全,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南方的经济,能对北方的战事提供有力财力物资的保障。

战争对物资的损耗相当巨大,加上我国古代对于战争的特殊态度,战败送上物资求和,战胜则赐下物资彰显大国气度,所以必须有强大的财力支撑,才能在军事力量相当薄弱的时期,坚持长期性的用兵方略。

各方面因素导致南方经济长期处于发展状态,而北方的经济发展则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阻碍,不能保持正常的运行,再加上南方人诸业并重的特点,农业、林业、渔业、手工业、商业等齐头并进,良好的经济结构使得南方经济有着更强的生命力,所以后期一直处于长期领先的地位。

三 结语

农业经济大多是靠天吃饭,而自然环境条件变差,会导致农事活动效率降低,必然会引起农事经济地域范围的变化,战乱使得北方地区长期处于动乱状态,失去了经济良好发展的必要条件。

并且战争导致的人口南迁,为南方带去了发展活力,且唐末之后的多年战乱以及宋时北方边界的长期不稳定局面,都直接或间接促进了南方经济的良性发展。

早期的农事以及其他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是经济重心南移的基础,安史之乱是经济重心难移的引子,而后期南方经济长期处于领先地位,使得国家不得不将经济重心放在南方。

南宋经济重心南移原因3条(南宋后的经济重心南移)(8)

所以,前期的经济重心南移只是迫于形势需要而造成的一种现象,到了后期南方经济不断发展,在整个国家经济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所以国家必须大力推动南方经济发展,确保国家财政不会出现危机。

综上所述,南宋后的经济重心南移,是多重原因造成的自然现象,主要是与环境变化、政治因素以及经济结构有关,因为我国早期农业的特点,以及国家长期的政治局势,经济重南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因为古人都对出生地有着很深的情怀,所以南宋以前的南移应该是是迫不得已的谋生谋发展,南宋以后北方局势逐渐缓和,南方依然长期处于领先地位应该是为保障国家经济的有意识行为。

参考文献:

1 关于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研究与思考

2 略论唐宋时期自然环境的变化对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3 浅论唐宋之际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4 论述中国古代经济发展与经济重心的南移

5 唐朝经济重心南移的诱因及主要形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