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本义深度解析(越原始越深刻)(1)

《易经》上对人类早年缔造符号,有八个字的表述,叫“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就是近在身体上找符号,远在物象上找字号,这就是象形文字最早期的来源。

这八个字的总结很精炼,语出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叙》:“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

有一些对汉字的解释非常曲折、抽象和复杂,还夹杂着所谓高级的“哲学”“道德”因素在内,把汉字本义解释得高深莫测,玄乎其玄,这是有很大问题的。如果我们用著名的“奥卡姆剃刀”来判别一下,立刻就会产生极大的怀疑。奥卡姆剃刀也称“简单有效原理”,简述为:如无必要,勿增实体。早期的古人天真淳朴,所谓思无邪,缔造符号时“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简单、直接而明白,正是符合这个特点。

(关于“奥卡姆剃刀”,请见文末链接)


(71)武

汉字本义深度解析(越原始越深刻)(2)

(颜真卿 书)

字形演变:

汉字本义深度解析(越原始越深刻)(3)


本义溯源:

甲骨文“武”从戈从止,戈指代武器,下面是一只脚(止),两根会意,表示持戈行进,即征伐、示威之意:

汉字本义深度解析(越原始越深刻)(4)

甲骨文“武 1”

汉字本义深度解析(越原始越深刻)(5)

甲骨文“武 2”

需要指出,有一种对“武”字的解释很流行,说是“止戈为武”,就是“以战止战”的意思,这是完全不对的。这种看法应该来自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其中注释“武”字时,引用了一段典故:“楚庄王曰:‘夫武,定功戢(读作jí,收敛、停止的意思)兵,故止戈为武。’”大意是:楚庄王说:“打仗的目的不是耀武扬威,而是为了停止兵戈”。其实“武”字中的“止”指的是脚,而脚是用来行走的、行动的,和戈会意,表示就是要行军动武。这从甲骨文中看得很清楚。楚庄王只是借题发挥,借“武”的字形,讲究“以战止战”。许慎不知有甲骨文,“止戈为武”虽富有哲理,但不能当作文字学例证。

金文也是从戈从止,不过,将上下结构变为混合结构:

汉字本义深度解析(越原始越深刻)(6)

金文“武”

篆文承续了金文结构:

汉字本义深度解析(越原始越深刻)(7)

小篆“武”

隶化后,笔画标准化,仍采用金文的混合结构:

汉字本义深度解析(越原始越深刻)(8)

隶书“武”

由此可知,“”的本义:持戈行进,即征伐、示威之意。引申为勇敢、英勇


衍生含义:

汉字本义深度解析(越原始越深刻)(9)


名篇欣赏:

讲武城

(金末元初)元好问

作计千年复万年,

似嫌蒸土不能坚。

祇今讲武人何在?

衰柳残阳有乱蝉。

在河北省最南端,京广铁路的西侧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古村,叫讲武城,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曹操击败袁绍,占据邺城后,将这里作为培养武将的基地,据说曹操曾亲自在此讲授军事战术,故称为“讲武营”,后人改称“讲武城”。

将近千年的世事变幻,风雨沧桑,曾经有着辉煌和荣耀的古村渐渐湮没在历史的洪流之中,只留下几段土城墙依然伫立在那里,仿佛诉说着一个个神奇的传说。诗人路经此地,感慨万千,有此一叹。

汉字本义深度解析(越原始越深刻)(10)

讲武城遗址


其他汉字解释:

战 、 史 、 仁 、 义 、 国 、 家 、 利 、 益 、 安 、 民 、 和 、 平 、 齐 、 圣 、 道 ......

汉字本义深度解析(越原始越深刻)(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