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闻徐志摩,是在中学时期拜读了他的《再别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那份超然物外的洒脱,跃然纸上。

后来读了他的诗集,知道了他是近代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之一。总觉得文如其人,如鲁迅只会写“桃花红,李花白,桃花不及李花白”;梁启超会写“老年人长思既往,少年人长思将来。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他们勾画不出清风明月,衣袖飘飘的意境,也绝对不会说: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挥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看了他的传记,知其一生有三个女人,原配张幼仪,红颜知己林徽因,再婚妻子陆小曼。特别是他和林徽因的爱情,更是被后人津津乐道。互联网发达的今天,常常会看到骂他的声音:见异思迁 ,对婚姻不忠,十足的渣男。诗人一生追求爱,自由和美,正如他所说:我将在茫茫人海中,寻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随性洒脱的人生,自然不会介意别人的眼光,也不会被世俗所左右。所以,如果诗人健在,也不过淡然一笑而已。

这里不评论他们的一生,诗人在文学上的成就毋庸置疑。所有骂他的声音,在我看来有一种“酸葡萄”意韵。就算是他的恩师梁启超骂他,也难逃是因为他和自己的儿媳有牵扯的缘由。也不评判林徽因的所为,我们没资格对别人的人生说三道四,过多的褒贬就成了是在亵渎女神。这里把他们一生的轨迹再次展现,至于何如,那就见仁见智了。

先看诗人的一生,我们感叹天妒英才,他去参加林徽因的中国建筑演讲会途中,死于飞机失事。在其死后新月社逐渐没落直至消失。他的事迹我就不做过多介绍,有兴趣的去看其生平传记。三个女人都是爱他的,张幼仪的默默付出,为其赡养父母抚育幼子;得知徐志摩遇难,林徽因痛哭不止,几近瘫痪,为了哀悼徐志摩,她托其丈夫来到飞机失事现场,捡了一片飞机残片,直到林徽因去世,残片还挂在她卧室的墙上。在其死后,陆小曼为他洗尽铅华,专心整理他的诗集。那他最爱的是谁呢,自然是林徽因,诗人专为她所作的诗就有几首。两人最后为何没能走在一起,个中缘由,只有当事人才清楚。至于后来林徽因说“徐志摩当初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而事实上我并不是那样的人”这话半真半假,我相信诗人爱的是当初相识的林徽因,由爱才产生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不妨看看徐的早期,就是和林在英国的相恋,才萌发作诗的念头,以至后来写出《再别康桥》这首脍炙人口诗歌。后续的发展就像纳兰所说:“人生若只如初见”。至于陆小曼,他和诗人的相处里总有林徽因的影子,不然她也不会娇柔造作,奢侈无度,直至诗人死后才判然醒悟。那么诗人又有多爱她呢?可以说婚后诗人对林徽因的感情也转移到她的身上,不然也写不出《爱眉小扎》这种肉麻的信。陆小曼在他死后也明白了这点,为其素服终身,再也不去娱乐交际。正如她在致徐志摩挽联所写:“多少前尘成噩梦,五载哀欢,匆匆永诀,天道复奚论,欲死未能因母老;万千别恨向谁言,一身愁病,渺渺离魂,人间应不久,遗文编就答君心”。她的后半生写照:“断肠人琴感未消,此心久也寄云桥。年来更识荒寒味,写到湖山总寂缪“。悲凉至此,谁之错?

再来梳理林徽因的生平。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都说她的诗文受到徐的影响,毫不夸张的说:在近代文学史上“世上若无徐志摩,天下哪来林徽因”。女神一生也有三个男人:诗人徐志摩为其神魂颠倒,魂牵梦萦;建筑学家梁思成和她结为伉俪,一生相爱,哲学家金岳霖因她终身未娶,选择默默照顾她一生。她16岁和诗人相识于英国,为徐才情所倾倒,两人热恋于伦敦。这中间的各种莺莺燕燕,这里就不细细描述了。直到后来的她不辞而别,徐志摩的离婚风波,她嫁于梁思成,徐志摩娶了陆小曼,两人仍然书信往来,互诉心声。那么她爱徐志摩吗?答案肯定的,至于后来她儿女所解释她和徐志摩的感情,还有她自己的一些说辞,有一种越描越黑的嫌疑。因为纵观她一生中的三个男人,如果她不爱徐志摩,只能说另外两个她也不爱,她最爱的只是她自己,且不是太过可悲?她的《你是人间四月天》传闻就是为徐志摩所作。那么她为何离开徐志摩,用她的话说因为看到了张幼仪眼睛里的恨。可以说诗人可以为了爱情而不顾一切,然而,她,不是。

那么她嫁给梁思成,是因为爱他吗?不尽然,据说新婚之夜,梁思成问她:“这个疑问我只问一遍,往后再也不提,为啥你选择的人是我?”林徽因说:“这个疑问我要用终身来答复,准备好听我答复了吗?”他们的婚姻包含了太多太多的因素,有家族牵扯 ,性格的使然,选择的决断········婚后她创办各种文艺沙龙,游走于各位青年才俊之间。从冰心《我们太太的客厅》里的讥讽,再到钱钟书所作《猫》里的指桑骂槐,这段婚姻的人设所剩几何,也就不言而喻了。还有传闻她和梁思成婚后性格不合,经常吵闹。婚后特别是徐死后林徽因郁郁寡欢,这点从她的文学作品总能找到痕迹。

再说她和岳金霖,这个男人为了她终生不娶,然而最终只不过是一厢情愿。(其赠送他们“梁上君子,林下美人”的对联,用中国传统的文字寓意想想,是否有点好笑?可能是无心之过吧。)。至于后人评论“他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深情守护着林徽因。他对徽因从来都只有付出不求任何回报,为了一个爱慕的女子,默默地奉献自己的一生。”个中的苦楚,只有当事人才明白。

纵观女神的一生,终为声名所累。爱不能尽爱其所,虽然争得别人的赞誉,只不过都是镜花水月,过眼烟云。不妨设想一下,如果当初她不顾一切,毅然嫁与徐志摩,会是怎样的情形?如果你是情种,自然就会懂得一个男人如果得到了心爱女人,就如同得到了整个世界。诗人不知道会在诗歌的创作上擦出怎样的灵魂火花,也不至于英年早逝,留给后人无尽的感叹。那么她呢,会像陆小曼那样为徐父母所不认可背负世俗的骂名吗?以女神隐忍的心性和不俗的手段,自然能牢牢抓住徐志摩的心,与陆小曼的结局一定会大相径庭。当然这只不过是后人的臆想,林徽因不会作出如此的选择,她就是这样一个,你爱不起的女人。

然而苍天饶过谁?林徽因和徐志摩回顾他们的一生,可能也会感叹:没有得到你,是我一生的遗憾;放弃了你,使我终身不得安宁。

最后说说陆小曼,她倒是性情中人,敢爱敢恨,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和诗人倒是天生的一对。

编辑于 2019-06-14

林徽因生命中的三个重要男人(一个你爱不起的女人)(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