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新说:
樊迟问怎么才算有知,夫子回答说:“做好民众安定与发展所需要的事情,敬奉鬼神而不迷惑于其中,就可以算是有知了。”又问怎么才算是仁,夫子答道:“有仁德的人,都会先做艰苦的努力,然后才会获得通过自己的努力而产生的果实,这个就可以算是仁了。”
夫子讲的话,让人很明白,看起来很直白,其实道理极深远。要做一个有知识有智慧的人,或者说官员,在夫子看来,要有伦理道德与律法的规范与约束,要有保障民众基本生活的能力,要有帮助民众发展生产力的智慧,与此同时,应立足人道,不能让民众对未知产生迷信,虽然按传统与习俗敬奉鬼神,但不应沉迷其中,以期得到帮助或依赖。虽然有几千年了,夫子的话仍然非常有意义,每个人应尽自己为人的职责,不虚度光阴,不沉迷于虚无缥缈的事情之中,那才是一个有知识、有智慧的人。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不投机取巧,不巧取豪夺,那就可以算是仁了。无论什么事情,都经过自己的一翻努力才能获得,那才是最快乐的。现实生活中,一些人出现心理问题,一些人成为啃老族,都是不能明白夫子讲的道理。比如做父母的,总是过分爱护自己的孩子,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受委屈、吃无论是精神的还是体力的苦,那么结果就是使自己的孩子不能成为一个有仁德的人,因果循环,孩子失去了依靠自己成长的机会,不懂得只有通过一定的艰苦努力才会有所获得的道理,于是可能无法养活自己,产生了社会病。如果从小就教导孩子有努力才有收获,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让孩子做适合自己年龄阶段的事情,父母与孩子的界限清晰,那么孩子就会可能成为一个有仁德的人、有理想的人、有智慧的人。
夫子说:“有知识、有智慧的人爱水,有仁德的人爱山。智慧的人思维灵动,仁德的人喜欢沉静。有智慧的人身心快乐,仁德的人身体安康长寿。”
夫子讲的这个道理,很给人启发。有知识有智慧的人,思维活跃,喜欢探究已知未知事物的因果变化,不断在思考与探索中增长自己的见识、知识与智慧,这样的人,是促进社会进步的积极、主动的力量,有仁德的人,像山一样厚重、沉稳,所谓厚德载物即是如此,这样的人,心胸宽广、厚道,能包容万物,是社会安定与发展的稳固性力量。因此,从这个道理出发,我们应该希望每个人都能成为有知识、有智慧、有仁德的人,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在和谐中发展、进步,每个人也才能会幸福、快乐、健康长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