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人都会出现“腿脚不灵便”的症状,在门诊,也常有患者朋友们因为这种情况来看病,很多人以为是自己关节炎犯了,或者年纪大了本该如此,到医院时往往症状已经很重,甚至需要坐轮椅才能出门。

腰椎间隙变窄的影响(走走歇歇当心腰椎管)(1)

其实,“腿脚不灵便”的原因有很多,今天我们主要说的是腰椎管狭窄导致的行走困难。

到底什么是腰椎管?

人体腰椎一共有有5个,椎体高大,前高后低,呈肾形。椎孔大,呈三角形,大于胸椎,小于颈椎,5节腰椎的锥孔排列在一起就构成了“腰椎管”,也称为“中央椎管”。中央椎管向侧方延伸,形成一狭小间隙,也就是侧隐窝,以下位两个腰椎(L4,L5)处最为典型。一般认为中央椎管直径小于10mm,侧隐窝前后径小于3mm以下者为狭窄,中央型椎管狭窄常会导致典型的“间歇性跛行”,而侧隐窝狭窄常会导致神经根受压,引起腿麻痛等症状。

腰椎间隙变窄的影响(走走歇歇当心腰椎管)(2)

为什么腰椎管狭窄的患者会出现走路困难呢?

由腰椎管狭窄症引起的行走困难在骨科中被称为“间歇性跛行”,主要见于中央型椎管狭窄,病因主要是在腰椎椎管已有狭窄的基础上,人站立时椎管内容积最小,使得椎管内神经的压力负荷增大,再加上行走时下肢肌肉的舒缩活动进一步促使椎管内相应神经血供增加,静脉回流增加,由于腰椎管狭窄到了临界的程度,会阻碍血液回流,导致椎管内压力增高,动脉供血不足,神经缺血,牵拉,出现缺血性神经根炎,从而出现腰腿疼痛、下肢麻木、无力等症状。当蹲下、坐下或平卧休息后,神经用血减少,椎管内容积相应增加,利于血液回流,使得神经压力负荷减低,供血恢复,神经缺血状态得以改善,因此症状也随之减轻、消失。再行走时,再度出现上述症状,再休息,症状再缓解,如此反复、交替,进而导致了间歇性跛行。

腰椎间隙变窄的影响(走走歇歇当心腰椎管)(3)

如何判断“间歇性跛行”是不是由于腰椎管狭窄症导致的呢?

最典型的特点就是走走歇歇,而腰却不一定疼。患者常常行走一定距离后,出现一侧下肢或双侧下肢麻木、疼痛、酸胀、无力等感觉,停止走步或稍前弯腰后则下肢症状消失,然后再向前走至一定距离后,又出现上述症状,经休息又消失。开始时可走数千米,后逐渐减少,只能走数百米或几十米,甚至需坐下或蹲下休息才缓解。在休息时无症状,到症状严重时,平躺因腰前挺就会出现症状,屈腰屈腿则症状缓解。有些病人甚至最终无法行走。

腰椎间隙变窄的影响(走走歇歇当心腰椎管)(4)

还有别的原因会导致“间歇性跛行”吗?

当然,很多其它的原因也会导致这种跛行,最常见的就是下肢血管病变时导致的“血管源性跛行”,这种跛行是由于下肢动脉病变导致的,比如如下肢动脉狭窄,血栓,深静脉瓣功能异常等等,于腰椎管狭窄导致的跛行不同的是,血管源性跛行会导致长时间骑自行车困难,小腿常有“袜套式”感觉障碍,最重要的是由于血供不足,皮肤温度降低,肤色苍白,足背动脉搏动弱。

腰椎间隙变窄的影响(走走歇歇当心腰椎管)(5)

出现“间歇性跛行”怎么办?

腰椎管狭窄症属于慢性疾病,当症状急性加重时常因走路过多,负重或手提重物,劳累而引起,此时腰椎管内的软组织及马尾神经根可能存在水肿,使得神经持续受压,对此应卧床休息,腰部理疗,热敷等,这些有助于神经水肿消退,进而使症状缓解。

腰椎间隙变窄的影响(走走歇歇当心腰椎管)(6)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慢性腰椎管狭窄症者,由于神经持续受压,保守治疗仅对早期病例有效,此外单独腰椎管狭窄症,牵引并无效果。

因此当出现“间歇性跛行”时,朋友们就需要小心了,最好到医院找专业的骨科医生看一看,获得最佳的治疗。

了解更多您关注的骨科健康知识,欢迎关注@骨科晓王医生与您分享。

@头条健康@头条健康联盟@健康真相官@南方健康

#清风计划##了不起的医生##真相来了##我要上##2019生机大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