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什么时候钓鱼最好(舜是最先钓鱼的人吗)(1)

明人绘唐尧像

人类渔业萌芽在旧石器时代,原始社会早期人类就捞取水中的鱼贝维持生命。 距离山西襄汾县城4公里的丁村汾河畔,1953年起,陆续发现了九龙洞遗址(鉴定为17万年前)过水洞遗址(约为20万年至30万年前);老虎坡遗址(约10万年前 )。

被统一命名“丁村遗址”的这一带,除了出土古人类牙齿,还有包括青鱼 草鱼 鲤鱼和螺蚌等动物化石1400余件。华北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和辽东海城小孤山遗物中都有鱼骨化石。

早期人类的渔猎活动基本局限于单打独斗,这个维持生存的渔猎阶段经历了漫长的岁月。直至旧石器时代晚期,进入母系氏族社会的人类才开始了有组织的渔猎生产活动。父系氏族社会人类渔猎能力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

直到剩余产品产生,有闲阶层才开始了独立于生产的钓鱼活动。不过,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个人休闲钓鱼与谋生钓鱼是同步进行的。即便今日,钓鱼仍然是生产生钱的组成部分。

那么谁是钓鱼第一人?

过去首推姜太公。根据是《吕氏春秋》“太公钓于滋泉,以遇文王”和《史记》“太公望年七十钓于渭渚”。(《史记 卷三十二 齐太公世家第二》)

近些年有人又说最先钓鱼的是虞舜。说他扛着钓鱼竿去雷泽一路钓鱼解决口粮。其实都没说到点子上,因为,早在吕不韦 司马迁之前,宋玉(公元前298年—前222年)就说:

昔尧舜禹汤之钓也,以圣贤为竿,道德为纶,仁义为钩,禄利为饵,四海为池,万民为鱼。

(见《宋玉·钓赋》)

宋玉比屈原(前340-前278年)小42岁。耳熟能详的典故 “下里巴人”“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皆出自他。

虽然《钓赋》说的“尧舜禹汤之钓”与今人的网络钓鱼差不多,但终归没析出《传》的定义:“钓者以此有求于彼”。关键是那时候,尧舜禹汤都得先掌握打猎钓鱼技巧,然后才能“以圣贤为竿,道德为纶,仁义为钩,禄利为饵,万民为鱼”。所以唐尧派到地方的虞舜才能一路钓鱼去雷泽指导渔业生产。

其实比之更早的钓鱼人肯定更多,遗憾的是,能名垂青史的都是帝王将相名人,比之更早的普通钓鱼人都被湮灭在漫长的史海中,名不见经传了,否则甲骨文中何以有“钓”字?

古代人什么时候钓鱼最好(舜是最先钓鱼的人吗)(2)

钓字的演化

争奈唐尧毕竟是受推崇的中华始祖。目前史籍中可考的又最早与钓字相连,姑且存之。尧本是谥号,他大名叫祁放勋,是黄帝12子系中祁姓的后裔。

中华儿女都自称“龙的传人”,龙图腾就启自唐尧。

《竹书纪年》说尧生伊祈山(保定顺平)。尧母庆都生于斗维之野,庆都成年,常有龙随之……既而赤龙感之有孕。十四月生尧于丹陵(伊祈山)。(见中华书局《王世舜 译注.尚书》)

姑且就算祁放勋---唐尧是目前可考的钓鱼第一人吧。

唐尧随后的钓鱼名人是虞舜。

大禹治水整天跟水打交道,肯定也得捕鱼钓鱼,可惜能找到的文字记录太少。直到帮助建立周朝的姜太公,关于钓鱼的文字才丰富生动起来。

吕望年七十钓于渭渚,三日三夜鱼无食者,望即忿……(《说苑》).《说苑》刘向编纂于鸿嘉四年(公元前17年)。

看来姜太公钓鱼并不是故事里说的电视里演的那样,平心静气 胸有成竹,稳坐钓鱼台,单等文王来.而是钓不到鱼也和常人一样气急败坏,光膀子摔帽子,甚至骂骂咧咧. 你可以想象.都七十多岁了.(司马迁和荀况都说他遇到文王是七十二岁)满腹经纶,怀才不遇,那心情得是何等焦躁啊?

姜太公可不是闲着没事儿钓鱼,他是在真心钓鱼.因为他得吃饭,”吕望尝屠牛於朝歌,卖饮於孟津。”(见《索隐谯周》)“吕尚盖尝穷困,年老矣“一直没啥钱,啥都干过,都古来稀了也没干出啥名堂来,才去钓鱼。他钓鱼和后来没得志时的韩信一样,是为了生计。

《吕氏春秋》说“太公钓於兹泉,遇文王”。兹泉在哪儿呢?

“兹泉水源出岐州西南凡谷。”(见《括地志》)。兹泉是渭水支流。郦道元曾专门去实地考察“磻磎中有泉,谓之兹泉。泉水潭积,自成渊渚,即太公钓处,今人谓之凡谷。石壁深高,幽篁邃密,林泽秀阻,人迹罕及。东南隅有石室,盖太公所居也。水次有磻石,可钓处即太公垂钓之所。其投竿跪饵,两膝遗迹犹存,是有磻磎之称也。其水清泠神异,北流十二里注于渭’。

(见《水经注》)

周朝钓鱼名人还有穆天子。

“辛未,天子北还,钓于渐泽,食鱼于桑野。”

(见《穆天子传》)

《穆天子传》是晋武帝太康二年(281年)涿郡人盗发魏襄王墓时出土的,共六卷,记述西周第五位君主周穆王(前1026年?—前922年)事迹。穆天子,就是周穆王,他才是历史上最早开拓西域的中原帝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