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妙玉人物简介(红楼梦金陵十二钗)(1)

妙玉,《红楼梦》金陵十二钗正册人物之一,一个带发修行的尼姑,住在大观园栊翠庵中,是一个神秘的女子。

妙玉在《红楼梦》中的戏份并不多,在前八十回中,她只出现过少数的几次,笔墨并不多。

01 妙玉的身世

在《红楼梦》第十八回“皇恩重元妃省父母 天伦乐宝玉呈才藻”中,妙玉并没有出场,而是由贾府仆人林之孝家的介绍的。

因元春省亲,贾府除了准备建造园林院落楼宇外,还要采买与之相配套的几案桌椅、帘子帐幔、陈设古董等物品。除此之外,还准备采买十二个学戏的女孩子以及十个小尼姑、小道姑等。

这天,仆人林之孝家的向王夫人汇报说:

“采访聘买的十个小尼姑、小道姑都有了,连新作的二十分道袍也有了。外有一个带发修行的,本是苏州人氏,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因生了这位姑娘自小多病,买了许多替身儿皆不中用,到底这位姑娘亲自入了空门,方才好了,所以带发修行,今年才十八岁,法名妙玉。

如今父母俱已亡故,身边只有两个老嬷嬷,一个小丫头伏侍。文墨也极通,经文也不用学了,模样儿又极好。因听见长安都中有观音遗迹并贝叶遗文,去岁随了师父上来,现在西门外牟尼院住着。他师父极精演先天神数,于去冬圆寂了。妙玉本欲扶灵回乡的,他师父临寂遗言,说他‘衣食起居不宜回乡,在此静居,后来自有你的结果’。所以他竟未回乡。”

王夫人不等林之孝家的说完,便说道:“既是这样,我们何不接了她来。”

这是我们第一次在《红楼梦》中见到妙玉。

从这段文字,我们了解到妙玉的身世,她是苏州人,出身于读书仕宦之家,自小体弱多病,文墨极通,模样又好,但父母双亡,入了空门,带发修行。

妙玉十七岁时,和师父一同来到京城,住在西门的外牟尼院。妙玉的师父圆寂后,她本想将师父灵柩运回苏州,但是师父去世前告诉妙玉,她衣食起居不宜回到家乡苏州。妙玉只好在京静居居住,身旁有一个丫鬟和两名嬷嬷照顾着妙玉。

在红楼梦中,妙玉原本和贾府没有任何的关系,只因元春省亲,妙玉又恰好懂得佛经,吃斋念佛的王夫人听了林之孝家的汇报,便向妙玉下了拜帖,妙玉住进了栊翠庵。从此妙玉才结识了宝玉、黛玉、湘云等人。

有一种观点认为:曹雪芹写《红楼梦》时,恰好是康熙末年,九子夺嫡时期。于是,有人推测,妙玉其实是某位皇子的女儿。

邢岫烟曾告诉宝玉说,妙玉父母之所以将妙玉寄养在寺庙里,是为了救妙玉一命。妙玉来到贾府生活,也是为了躲避权势之人。从中看出,妙玉父母当初送妙玉出家,是为了保全妙玉的性命,让她免于权力争斗和政 治 迫 害。

02 妙玉的性格

作为带发修行的妙玉,她孤傲、清高、不合群,为世俗所不容。但在妙玉身上,也可以看出她的性格特点。

心性高洁

很多人不喜欢妙玉,因为贾母率众人到栊翠庵吃茶,刘姥姥用过妙玉的成窑茶杯后,被妙玉嫌弃。

在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 怡红院劫遇母蝗虫”中,贾母得知刘姥姥来了,在秋爽斋设宴招待。

刘姥姥在众人的哄笑中大吃大喝,吃了茄鲞,酒足饭饱后,高兴得手舞足蹈,又与众人一起去了栊翠庵。妙玉请贾母、宝钗、黛玉等人喝茶。

只见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捧与贾母。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说:“知道。这是老君眉。”贾母接了,又问是什么水。妙玉笑回“是旧年蠲的雨水。”贾母便吃了半盏,便笑着递与刘姥姥说:“你尝尝这个茶。”刘姥姥便一口吃尽,笑道:“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浓些更好了。”贾母众人都笑起来。然后众人都是一色官窑脱胎填白盖碗。

……妙玉忙命:“将那成窑的茶杯别收了,搁在外头去罢。”宝玉会意,知为刘姥姥吃了,他嫌脏不要了。

这一段,是许多人诟病妙玉的地方,认为妙玉嫌弃刘姥姥脏,刘姥姥用过的上等成窑杯,被妙玉弃之。人们大多认为妙玉过于矫情。在宝玉看来,那茶杯虽然脏了,白白放着岂不是可惜了?依我看,不如就给刘姥姥,她日后卖了也可以度日。

妙玉却道:

“这也罢了。幸而那杯子是我没吃过的,若我使过,我就砸碎了也不能给他。你要给他,我也不管你,只交给你,快拿了去罢。”

随后妙玉又另请宝钗、黛玉二人进屋吃茶,沏茶的水是用的她五年前在玄墓蟠香寺收集的梅花上的雪;茶具则是不同的上品。

在妙玉看来,无论是雨是雪,在未落地之前都是洁净的,落地之后便污浊不堪。

一个年轻高傲的女孩子自然不会喜欢一个农村老太太用自己的物品。她本是用最好的茶具招待贾母的,没有想到是贾母随手递给了刘姥姥。妙玉的洁癖,让她做出超出常人想象的举动。

从这一情节中,我们看到一个心性高洁的妙玉,她追求纯粹,不希望任何不洁净的东西打扰到她。

其实,在这里,作者曹雪芹用了一个反笔的手法来描写妙玉,用这样的反笔情节反衬出判词中妙玉身陷泥潭之中的悲惨结局,强化了悲剧效果。

气质如兰

妙玉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举止谈吐都有大家风范。她熟读诗词歌赋,从内而外散发着一种气质。妙玉的才能可以与黛玉等人相媲美。

妙玉与黛玉有着类似的家境,都是出身官宦家庭,都是自幼读书,都是自幼体弱多病。同样二人又都有着较高的才华。

两人气质相似,都是清雅脱俗的女子。黛玉是“世外仙妹,同苑仙葩”,妙玉是“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妙玉不但博览群书,而且自有见地。

在第七十六回“凸碧堂品笛感凄清 凹晶馆联诗悲寂寞”中,在中秋之夜,众人陪着贾母吃酒、赏月、听曲、喝茶。

黛玉、湘云二人下了山坡,沿上竹栏,直通藕香榭边。只见“粼粼然池面皱碧铺纹,真令人神清气净”,黛玉、湘云二人便“咱们且联诗”。二人正你一句,我一句的长篇连句,只听那黑影里嘎然一声,飞起一只大白鹤来,直往藕香榭去了。在凹晶馆的水边,黛玉、湘云品笛赏月联诗。

于是就有了湘云、黛玉的“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的佳句。

正在此时,一语未了,只见栏外山石后转出一个人来,笑道:“好诗,好诗,果然太悲凉了。此人便是妙玉。

妙玉对黛玉、湘云的乘兴挥毫,赞不绝口。三个人觉得还不即兴,移步栊翠庵,继续做诗。

妙玉这不假思索,就十三元韵一挥而就,行云流水,运笔自如。

香篆销金鼎,脂冰腻玉盆。

箫增嫠妇泣,衾倩侍儿温。

空帐悬文凤,闲屏掩彩鸳。

露浓苔更滑,霜重竹难扪。

犹步萦纡沼,还登寂历原。

石奇神鬼搏,木怪虎狼蹲。

赑屃朝光透,罘罳晓露屯。

振林千树鸟,啼谷一声猿。

歧熟焉忘径,泉知不问源。

钟鸣栊翠寺,鸡唱稻香村。

有兴悲何继,无愁意岂烦。

芳情只自遣,雅趣向谁言。

彻旦休云倦,烹茶更细论。后书:《右中秋夜大观园即景联句三十五韵》。

黛玉湘云二人皆赞赏不已。

黛玉、湘云称妙玉为“诗仙”。

重情重义

在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 死金丹独艳理亲丧”中,

宝玉过生日那天,是在大观园女儿群中度过的,大家群芳开夜宴,行酒令,掷骰子、 抽花签,林之孝家的查夜,催促快睡,宝玉答应了。但他们一直玩到四更。早晨起来,晴雯忙见砚台下有一张粉笺子,上面写着“槛外人妙玉恭肃遥叩芳辰。”宝玉忙去寻,半路遇见了邢岫烟。

岫烟笑道:“他也未必真心重我,但我和他做过十年的邻居,只一墙之隔。他在蟠香寺修炼,我家原寒素,赁的是他庙里的房子,住了十年,无事到他庙里去作伴。我所认的字都是承他所授。我和他又是贫贱之交,又有半师之分。因我们投亲去了,闻得他因不合时宜,权势不容,竟投到这里来。如今又天缘凑合,我们得遇,旧情竟未易。承他青目,更胜当日。”宝玉听了,恍如听了焦雷一般,喜的笑道:“怪道姐姐举止言谈,超然如野鹤闲云,原来有本而来。

在这里,邢岫烟向读者介绍了她与妙玉的姐妹情深的关系。

妙玉六岁时,认识了邢岫烟。与邢岫烟有着十余年的交情。当年邢岫烟家里贫寒,住在妙玉庙里的房子,二人得以相识。妙玉常教邢岫烟认字读书,妙玉和邢岫烟的关系亦师亦友。

不仅如此,邢岫烟还透露出妙玉“不合时宜,权势不容”出家为尼的隐因。

在宝玉生日热闹之中,妙玉只在外边用一纸红笺,一句贺词,向宝玉传达她的祝福。

红楼梦妙玉人物简介(红楼梦金陵十二钗)(2)

87版《红楼梦》剧照

03 妙玉的茶具

还是第四十一回中,贾母等人到到妙玉的栊翠庵来吃茶,只见妙玉为贾母拿上的是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小盖盅。云龙献寿纹样中为寿字,四面有云纹和游龙围绕。

成窑是明朝成化年间烧制精致瓷器的官窑,以小件和五彩为上品,最为名贵。

此时又正值贾母大寿,好生应景,更应和了贾母喜爱好彩头的脾气。

其余众人则是用的是官窑脱胎填白盖碗,也是极为名贵的白瓷盖碗。填白,是指这种盖碗胎体之薄,器体可透光,仿佛脱去了瓷胎之土。

所谓官窑,更是自北宋开始专门为朝廷烧制瓷器的瓷窑。

妙玉将宝钗和黛玉的衣襟一拉,带进耳房内吃梯己茶。

又见妙玉另拿出两只杯来。一个傍边有一耳,杯上镌着“瓠瓟斝”三个隶字,后有一行小真字是“晋王恺珍顽”,又有“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一行小字。妙玉便斟了一斝,递与宝钗。那一只形似钵而小,也有三个垂珠篆字,镌着“杏犀”。妙玉斟了一与黛玉。仍将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来斟与宝玉。

妙玉给宝钗用的是“瓠(bān)瓟(páo)斝(jiǎ)”,给黛玉用的是“杏犀盏”,给宝玉用的是妙玉她自己的“绿玉斗“。绿玉斗为碧玉制成,是上大下小的四方斗形状。

从这些茶具来看,小小一方尼姑庵,妙玉待客器具都大有来头。只能说明妙玉以前的家世非同一般。

即使是在贾府这样的茶具也是少见的。

04 妙玉的判词

画:

一块美玉,落在泥垢之中。

词: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曲:《世难容》

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天生成孤僻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从妙玉的判词来看,妙玉的命运无疑是一个极大的悲剧。

妙玉的画“一块美玉,落在泥垢之中。”揭示了在后边妙玉悲惨的命运结局。一个那样爱干净的女子,像一块美玉一样,却落入到泥潭之中。

在这里我们便 可以理解,为什么作者要在前边安排妙玉将刘姥姥用过的成窑杯弃之,甚至要砸掉。

妙玉的判词“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是说妙玉的“洁”,即是她个人的性格特点,亦是佛教中所说的净。佛教中认为现实世界是污秽的,唯有佛国天堂才算是“净土”。妙玉有“洁癖”,身在佛门,因此妙玉想求得“洁净”。 “空”是指超脱尘缘,妙玉追求的“槛外人”的境界,并未将自己完全束缚于佛教之中,她有她自己的追求和感情向往。

妙玉的曲子,对她的性格与命运做了进一步的说明。妙玉虽在佛门,但她的一生都在抗争,既然带发修行不是出于自己的选择,那就没必要让自己的青春被青灯古佛束缚。

最可悲的是,在《红楼梦》后四十回中,妙玉被贼人掳走,贾府传闻她被杀害于海边,也有人说妙玉被卖入了烟花之地,身陷最肮脏的境地。

总之,妙玉是金陵十二钗中结局最悲惨的一个。

红楼梦妙玉人物简介(红楼梦金陵十二钗)(3)

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