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7课(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1)

《王戎不取道旁李 》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的道理。学会划分文言文节奏。

4、了解故事情节,体会王戎善于观察分析,不盲从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1、用现代文翻译全文、背诵全文。

2体会文中王戎的善于思考,学习王戎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不盲从的品质。

教学难点: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的道理。学会划分文言文节奏。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理解题目意思,了解作者

1、板书课题,抽生读课题。指导学生把课题读通顺。读准“戎”(róng)字,和“戒”区分开来。
2、思考回答:用自己的话说说题目的意思。

《王戎不取道旁李》课题中“取”的意思是什么?“道”的意思是什么?

(王戎不去摘道旁树上的李子。)

3、简介王戎:

王戎被称为“竹林七贤”之一。从小就很聪明,他七岁就是一位小神童了。

4、观看视频《聪明的王戎》。

5、抽生复述故事。

二、初读课文,把握节奏和停顿

1、自由朗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倾听。

3、指导学生读好课文的节奏和停顿。

4、出示划分好节奏的课文,学生练读。

5、教师教读。

6、指导学生读好“诸”“多子折枝”“竞走”“唯戎不动”。

7、抽生读,齐读。

三、再读课文,识记生字

1、圈出本课生字,自由拼读。

2、给生字组词。

3、区别形近字并组词。

戎—戒 竞—竟 唯—维 尝—赏

4、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四、熟读课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1、抽生读第一句,理解下列字词意思:

尝:曾经。  诸:众多。 游:游玩。

2、抽生说话第一句话的意思。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与小孩子们一起游玩。

3、自由朗读第二句,想一想: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1)自由读,说说他们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

(2)这是一棵怎样的李树?领会“多子折枝”的意思。

(3)理解“竞走”的意思。

(4)王戎也跑过去了吗?理解“唯戎不动”的意思。

(5)抽生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他们看见路边有棵李树,结的果子很多,压弯了树枝,都争着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站在那里不动。

4、齐读第三句。思考:你若在场,会怎么问王戎呢?

5、抽生读王戎的回答,思考:王戎是随便猜的吗?请你说说他是如何推断的。(重点理解“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的意思。)

6、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别人问他,他回答说:“这棵李树在路边,树上还有这么多果子,这李子一定是苦的。”

7、抽生读第四句话,理解其意思。

之:代指李子。 信然:的确如此。

摘下果子一尝,的确如此。

8、齐读全文,想一想:王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善于观察,善于分析,勤于思考,不盲从)

四、指导学生背诵课文

五、拓展延伸

1、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2、你从这个故事中受到什么启示?

26 西门豹治邺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7课(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西门豹是怎样调查原因、兴修水利的。

3、根据提示复述课文内容。
4、理解和体会西门豹破除迷信,为民除害的经过。受到破除迷信的教育。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根据提示复述课文内容。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西门豹是怎样调查原因、兴修水利的。

教学难点

1、 理解和体会西门豹破除迷信,为民除害的经过。

2、 体会西门豹惩治巫婆、官绅的巧妙所在。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奔课题

1、我们今天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西门豹治邺》。板书课题。

2、“西门”是复姓,“豹”是名字,他是距今两千多年的战国时期的人。

3、读了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词语或句子多读几遍。

2、标出自然段序号,圈出生字新词。

3、查阅资料或工具书,给生字注上拼音。

4、同桌互读,正音。

5、抽生认读,指导学生读好“娶”“淹”“饶”“溉”的读音。

6、抽生给生字组词。

7、区别形近字并组词:

淹—掩 旱—早 徒—陡 扔—仍 饶—绕 溉—概

8、找出文中带生字的词语和四字词语反复朗读,熟记。

9、理解词语“提心吊胆”“面如土色”“磕头求饶”“担心吊胆”“开凿”的意思。

10、观察字形,想想自己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11、指导学生书写生字。重点指导:“豹”“饶”“灌”“溉”。

三、再读课文,感知大意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介绍了西门豹做了一件什么事?

(本文讲的是两千多年前,西门豹管理邺那个地方时,通过调查,了解到那里的豪绅和巫婆勾结在一起危害百姓,便设计破除迷信,并大力兴修水利使邺地重又繁荣起来。)

2、指导学生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第一段(第1—9自然段)讲西门豹向老大爷了解当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摸清了“河神娶媳妇”的底细。

第二段(10—15自然段)讲西门豹怎样破除迷信。

第三段(第16自然段)讲西门豹发动群众兴修水利,庄稼获得了好收成。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抽生认读生字词语。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二、深入学文,理解课文内容

1、自由朗读第1~9自然段,思考:你认为西门豹是个怎样的人?

(西门豹是一个善于调查研究的人。)

2、西门豹是怎样向老大爷进行调查的?他的调查结果又如何?

(1)为什么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2)谁要给河伯娶媳妇?

(3)新娘从哪儿来的?

(4)漳河发过大水没有?

原因:

(1)巫婆和官绅头子以河伯娶媳妇为借口骗取百姓钱财,使得有女没钱的人家都逃到外地去了;

(2)邺这个地方年年闹旱灾。

3、小组合作学习第10—15自然段,弄清西门豹是怎样一步步揭穿骗局,惩治巫婆和官绅头子的。

(1)默读第10~15自然段,画出最能体现西门豹巧妙地为民除害的词句。

(2)找出描写西门豹言行的句子,说说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的办法好在哪里。

(4)讨论交流,汇报学习成果。

(安排周密,不动声色,假戏真做,讲究策略,区别对待。)

(话中有话,话外有意)

(5)西门豹这样做的用意是什么呢?

(彻底破除迷信,关键还是在于让老百姓们从这件事中真正明白迷信的危害。巧妙地惩办,深刻地教育,这才是西门豹真正的目的所在。)

4、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西门豹为民除害后,又做了什么事?

(兴修水利)

5、指导学生复述故事。(先同桌,再小组,然后抽生复述)

三、总结拓展

1、说说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做了哪三件事?

2、你想对西门豹说点什么?

3、根据课后“阅读链接”中的剧本开头改编课文,并演一演这个故事。

27*故事二则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语气。

2、找出课文中表示故事发生先后顺序的词语,再简要复述这两个故事。

3、读懂故事内容,体会到讳疾忌医的危害,懂得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懂得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和防微杜渐的道理。

4、理解故事及其寓意——防微杜渐,从寓言中受到教育。

5、感悟“学习要练好基本功”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表示故事发生先后顺序的词语,再简要复述这两个故事。

难点:读懂故事内容,体会到讳疾忌医的危害,懂得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懂得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和防微杜渐的道理。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扁鹊治病》

一、直奔课题

1、板书课题,简介扁鹊。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7课(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3)

扁鹊

扁鹊真名叫秦越人,是战国时代著名的医学家,被称为中国古代五大名医之首。他总结前人经验,创造的“望闻问切”四大诊法,在几千年后的今天,还被中医沿用。

2、理解“望闻问切”的意思。

望——看气色;闻——嗅体味;问——问病情;切——把脉搏。

3、这位名医是怎样给人治病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关于他治病的一个故事。

二、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

2、扁鹊和蔡桓候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扁鹊4次拜见蔡桓候,劝告蔡桓候并请求为他治病,蔡桓候却再三拒绝,以致小病酿成大病,最后无药可救。)  

3、扁鹊是如何劝告蔡桓候的?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的确是一位名医呢?默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细细体会。

4、蔡桓侯是怎样对待扁鹊的劝告的?

(不高兴→很不高兴→非常不高兴→奇怪→派人去请)

5、你觉得蔡桓侯是怎样的一个人?(不听劝告、自以为是、固执己见)

6、蔡桓侯的病情是怎样一步一步发展的?找出相关段落读一读。

(皮肤上 → 皮肉之间 → 肠胃 → 骨髓 → 病死)

7、能够用最简单的方法就能治好的病,蔡桓侯却是怎么对待的呢?

8、扁鹊对待治病的态度发生哪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9、既然有这样一位名医给蔡桓候治病,为什么蔡桓候最后还是病死了呢?默读课文,划出与蔡桓候病死原因有关的句子。

10、你认为蔡桓侯病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他隐瞒疾病,害怕医治,不接受他人劝告)

11、熟读课文,读出人物的语气。

12、复述课文。

13、说说你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像这些小病、缺点、坏习惯、不端正的态度等,都有可能逐渐地酿成大错,我们要懂得——防微杜渐。要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帮助)

三、拓展延伸

1、分角色表演课文内容。

2、说说你从这个寓言故事中受到了什么启发?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事情?

3、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纪昌学射》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7课(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4)

一、谈话导入课题

1、我们读过《惊弓之鸟》的故事,故事中的更羸不仅是射箭能手,更是一个有敏锐观察力和判断力的人。今天,我们再去认识两位古代著名的射箭能手。他们是谁呢?箭法又如何呢?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读了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纪昌向谁学射?怎么学的?结果怎么样?)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查阅资料。

4、在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思考:纪昌向谁学习射箭?(飞卫)

2、纪昌是怎么学习射箭的?(先练好眼力,练眼力是学习射箭的基本功。)

3、纪昌是怎么练眼力的?课文写了他几次练眼力?飞卫是怎么教他练眼力的?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4、纪昌把什么当目标练习眼力?(梭子 虱子)

5、纪昌最后练成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

(1)“两年以后,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

(“到家了”的意思:练得相当有水平,本领强,本领高。)

(2)“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

你读了这句话有一种怎样的感觉?(惊喜的,惊奇的,出乎意料的)

(3)纪昌三次去找飞卫,说明了什么?

(说明他虚心听从指导,并且持之以恒,直到老师认可。)

(4)理解“百发百中”的意思。

(不管射出多少箭,箭箭都能射中目标,这叫“箭无虚发,百发百中。”这样的人是最厉害的射箭能手。)

6、 学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什么启发?

学习一定要下苦功夫,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在学习过程中要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枯燥无味。或者只有练好扎实的基本功,才能取得成功。

7、小组讨论:

(1) 你正在练什么本领呢?有没有练基本功?有没有遇到困难?

(2) 在练习的过程中有没有想放弃的想法?现在练得怎么样了?

(3)学了这篇课文以后,你打算怎样练好本领呢?

三、拓展延伸

1、把《纪昌学射》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2、把自己学本领的经历写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