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泻心汤治疗体内湿热(邹旭诊室故事上病下治心悸安)(1)

半夏泻心汤治疗体内湿热(邹旭诊室故事上病下治心悸安)(2)

开栏语:【邹旭诊室故事】栏目是广东省中医院重症医学科大科主任邹旭教授带领团队开办的专刊栏目,将围绕邹旭诊室里发生的真实案例,有故事,有医生的建议和指导,有专业的医学剖析,同时介绍一些效果确切、操作性强、简便廉验的日常调理小妙招,以达到养神健体、培育正气、提高抗邪能力的作用。‍

半夏泻心汤治疗体内湿热(邹旭诊室故事上病下治心悸安)(3)

诊室故事

黄女士,39岁,心慌心悸1年余,2021年4月体检发现频发室性早搏,后服用稳心颗粒控制,症状反反复复,时感心悸不适,有时可见持续发作,长时间不可缓解。为寻求中医诊治,遂于2021年12月至邹教授门诊就诊。

初诊时症见:时感心悸不适,月经间期心悸更明显,无胸闷胸痛,同时伴有白带增多、色黄,乳房胀痛,口干口苦,易饥不欲食,少食易饱,眠差,难入睡。小便正常,大便硬,难解干净。舌嫩暗红,苔白腻。左脉细,尺脉动,右脉滑而数,寸上脉。辅助检查:甲状腺功能正常;妇科超声提示子宫及双附件未见明显异常。既往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剖宫产术。邹教授诊断为:1.心悸,2.带下病。辨证方面则根据长桑君脉法,结合经脏辨证理论,从患者脉象及症状特点分析,考虑病属少阳、阳明、少阴、厥阴,病位在心、胆、胃、三焦、大肠、女子胞;辨证为下焦湿热,郁火上扰。治疗予归一饮、大柴胡汤、桂甘龙牡汤加减,并予黄连、黄柏清热泻火,生地、麦冬滋阴养心,使全方发挥健运解郁、降火泻热的作用。共14剂,水煎服。并嘱患者多晒太阳,每周跑步3~5次,每次跑步约20分钟,注意清淡饮食。

服药半月后复诊,患者乏力减轻,精神好转,仍偶有心悸感,无长时间持续发作,睡眠较安稳,但仍较难入睡,食欲改善,私处时有少许粘稠分泌物。左脉细涩,尺脉偏强,右脉弦而滑,仍有寸上脉。舌暗,苔薄白。治疗上加皂角刺畅肝经活气血,路路通以通经行气利水,鸡血藤以通经养血。

黄女士坚持服药两月后随访,诉现心悸发作明显减少,仅在休息不佳时见短时间发作,精神饱满,纳眠可,经间期白带色清稀,量正常。

半夏泻心汤治疗体内湿热(邹旭诊室故事上病下治心悸安)(4)

邹教授指出,患者主诉心悸,看是病在上部的“心”,但究其本质,病根是在下处的“女子胞”,而且患者目前诸多的不适症状,其主要矛盾亦是在下焦。《傅青主女科》提出“夫带下俱是湿证”,而该患者既有从外感而得的湿邪,又有由内而生的湿气。患者既往曾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及剖宫术,外部湿邪趁血室开放之时,由下部乘虚而入,湿邪停滞,郁则化火,火与湿相结,阴阳相搏于下焦女子胞,故表现为长桑君脉法中的左尺脉动;火灼津液而成痰,痰阻脉道而致瘀,痰湿、血瘀凝滞胞宫,故见经期不规律,白带增多、色黄;下焦郁火上窜,传至心,则扰动心神,病见寸上脉、心悸、眠差;传至胃、胆,则中焦火盛,气机不畅,水湿内停,久成痰饮,故见脉滑而数、乳房胀痛、口干口苦等;传至大肠,灼伤肠中津液,则见大便硬结。整体上,患者三焦均见火邪扰动,但从根本而言,下焦女子胞乃为生火之灶,火从下而起,循三焦上扰。邹教授在整体认识患者病机后,在治疗上先采取清热解郁泻火为主,兼少量养阴定悸,二诊时则增祛湿行瘀之品,从根本上解决痰湿、血瘀凝滞胞宫,郁火从胞宫而生的问题。故治疗后,三焦火邪得灭,下焦湿瘀得祛,气机通畅,遂诸症缓解。

半夏泻心汤治疗体内湿热(邹旭诊室故事上病下治心悸安)(5)

认识带下病,警惕带下病

带下病是指带下量明显增多或减少,色、质、气味发生异常,或伴全身或局部症状者,这常见于慢性阴道炎症的患者。临床上可见不同证型夹杂的病症,但其总以湿邪为标,故有“夫带下俱是湿症”的说法。湿有由内而生,也有外感而得,内湿和外湿同时作用于下焦的女子胞,则更容易出现水液内聚、痰湿阻滞胞内,久郁生热化火,导致局部出现慢性炎症,病情反复难愈。

邹教授认为,除了湿热停聚胞内产生局部症状外,下焦的火邪还可循经络、三焦窜动,导致其他脏腑受扰而出现全身的症状,如火邪扰动心神,则出现心悸、心烦等症状;如火邪灼伤胃津,则出现反酸、腹胀等症状;火邪下犯肠腑,可出现大便硬且难解等症状;若火邪日久不去,灼津成痰,痰阻脉道而致瘀,痰瘀致病则可引起更多的症状。所以带下病亦不可轻视,若发现带下异常,应早期干预,避免长期的迁延不愈而诱发其他疾病。

带下病的防治妙招

1.清淡饮食

饮食方面,带下病责于湿邪,故带下病的患者不适宜摄入辛辣、甜腻、海鲜发物、酒精、烟草等食品,如烤制食品、甜点、巧克力、虾蟹、鸡蛋、鹅肉等,宜清淡为主,如新鲜水果和蔬菜,亦可服用清热祛湿的食物,如扁豆、绿豆等。

2.勤锻炼,多出汗

邹教授建议带下病的患者要注意多加锻炼,最好是在太阳底下运动半小时,可以选择慢跑的方式,最终达到多出汗的目的,使湿邪随汗液外排。同时晒太阳还有补充阳气的作用,可以补充周身阳气,脾阳充则可运化水液,肾阳充则可温化水湿,使内湿祛。

3.调畅情志

《妇人归》有言“妇人病之不易治也……此其情之使然也”,这提示情志因素对妇科疾患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均有重要的影响。中医认为女子以肝为先天,而内湿形成尤与脾肾相关,又因怒伤肝,思伤脾,恐伤肾,所以对于妇人而言要避免动怒、过分思虑、避免受到惊吓,保持心情平和,此举有利于带下病的控制与康复。

4.注意阴部卫生,避免涉水

外部湿邪也是带下病形成的重要因素,而外湿多于经行产后,胞宫开放之际入侵,所以对于妇女而言,经行产后之时要格外注意阴部卫生,避免涉水,减少外湿侵犯的机会。

5.艾灸保健

艾灸对于带下病患者来说可以起到益气固涩,健脾利湿,升阳除湿的作用。穴位可选带脉穴、三阴交和足三里,操作方法为将点燃的艾条置于离皮肤2~3厘米处,进行熏灸,每个穴位灸10~15分钟,1周灸2~3次。

半夏泻心汤治疗体内湿热(邹旭诊室故事上病下治心悸安)(6)

半夏泻心汤治疗体内湿热(邹旭诊室故事上病下治心悸安)(7)

半夏泻心汤治疗体内湿热(邹旭诊室故事上病下治心悸安)(8)

半夏泻心汤治疗体内湿热(邹旭诊室故事上病下治心悸安)(9)

邹旭,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中医院胸痛中心主任、重症医学科大科主任。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学术经验继承人,第二届全国杰出青年中医,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广东省名中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青年名中医。擅长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急危重症、传染病及内科疑难杂病。

2020年9月,辽宁、上海、广东支援雷神山医院医疗队获得中共中央宣传部“时代楷模”称号,邹旭担任国家援助湖北第四支中医医疗队广东团队领队、武汉雷神山医院C6病区负责人、国家卫健委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冠肺炎重症巡查专家组成员,并获得广东省委省政府“广东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广东省委宣传部省卫健委“广东好医生”、广东省卫健委“抗击新冠病毒最美逆行者”、人民网“人民好医生”等称号。

在圆满完成援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任务后,2021年初驰援河北邢台,6月支援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7月作为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云南工作组专家飞往云南瑞丽,多次协助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救治新冠肺炎患者。2021年获中央文明办、国家卫健委“中国好医生”称号。

半夏泻心汤治疗体内湿热(邹旭诊室故事上病下治心悸安)(10)

供稿:广东省中医院岭南邓氏内科流派传承工作室

邹旭广东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

执行编辑:刘 佳

审核校对:庄映格

责任编辑:宋莉萍

半夏泻心汤治疗体内湿热(邹旭诊室故事上病下治心悸安)(11)

半夏泻心汤治疗体内湿热(邹旭诊室故事上病下治心悸安)(12)

半夏泻心汤治疗体内湿热(邹旭诊室故事上病下治心悸安)(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