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第十七回,公元197年,袁术自立为帝,曹操出兵讨伐。但是双方相持良久,曹军人多粮少,途经之地又连遭干旱,颗粒无收,因而军粮匮乏。

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时,管军粮的王垕愁的不行。但是,他又不敢擅做主张,只能如实向曹操禀报。

曹操借谁的头换来粮食(曹操向粮官王垕借头)(1)

曹操思索片刻后说:“可将小斛散之,权且救一时之急。”意思就是,可以少分点粮,用小斛分装,以权宜之计,解一时之急。

王垕心有顾虑,便问曹操:“如果将士心生怨恨,该如何是好?”

曹操宽慰王垕说:“放心,到时我自有良策。”

当天,王垕便将大斗换成小斗,向各部发粮。粮食变少了,士兵们自然吃不饱。几天后,曹操私下派人到各军寨打探消息,发现士兵个个怨恨,都说丞相欺骗了他们,因此士气低落。

曹操借谁的头换来粮食(曹操向粮官王垕借头)(2)

多日拖延,后方军粮已到,曹操见时机成熟,便秘密将王垕招至帐下,对他说:“吾欲问汝借一物,以压众心,切勿吝啬!”王垕问:“不知丞相欲用何物?”曹操答:“欲借汝头以示众耳。”

王垕大惊,慌忙跪地:“丞相,小人犯了何罪,为何要杀我?”曹操十分冷静地说:“我也知道你没有罪,但不杀你,兵怨难平,汝妻小吾自养之,汝自无忧虑也。”

曹操借谁的头换来粮食(曹操向粮官王垕借头)(3)

听完曹操的话后,王垕不再喊冤,跪下说了句:主公,王垕告辞了,便大步走出辕门。王垕死后,曹操令传首三军,并称王垕私下以“小斛”发粮,将省下的粮食窃为己有。现王垕已按军法斩首,军粮从即日起仍按大斗发放,保证将士们吃饱。

将士们见克扣军粮的贪官被正法,军粮又按大斗发放,不仅平息了心头怨恨,还非常感激丞相,于是军心大振,一举攻克了寿春。

这是《三国演义》中的记述,那么历史上真有其事吗?

据《三国志》裴松之注引《曹瞒传》记载:“常讨贼,廪谷不足,私谓主者曰:‘如何?’主者曰:‘可以小斛以足之。’太祖曰:‘善’后军中言太祖欺众,太祖谓主者曰:‘特当借君死以厌众,不然事不解。’乃斩之,取首题徇曰:‘行小斛,盗官谷,斩之军门。’”

当然,粮官只是一个小人物,史书并未记载他的名姓,“王垕”之名只是杜撰,但事情却是真的。

那么问题来了:后来的曹操是如何对待粮官的家人的?是否如《三国演义》中所说:“汝妻小吾自养之”?如果你是粮官,面对曹操借头,当如何解?

首先我们来看这件事情曹操有多少过错?

众所周知,《三国演义》对曹操是有贬损的,为了树立他残暴、爱疑心的毛病,安排了许多并不存在的桥段,比如误杀吕伯奢,而后说出那句名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等等。

曹操借谁的头换来粮食(曹操向粮官王垕借头)(4)

然而历史上真实的曹操并非如此,《魏书》中孙权评价曹操:“御将自古少有。” 唐太宗说曹操:“临危制变,料敌设奇,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 唐玄宗也常自比“阿瞒”。

《三国志》对他的评价,又是其中最高者,陈寿评价:“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曹操作于建安十五年的《让县自明本志令》也是字字真挚,文中曹操感性地说:“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事实的确如此。

复盘曹操借头这件事,确实是花最小的代价赢取了最大的收获。若是,士兵们知道粮草军需不足,必将影响军心战力,战场之上必然又增添无谓的牺牲。一个歹毒的计谋,既解决了军粮问题,又凝聚了军心,可以说一举两得。

曹操借谁的头换来粮食(曹操向粮官王垕借头)(5)

若能仁慈得天下,谁愿鲜血染战刀!所以,曹操所为虽然有失磊落,却是上位者能做出的最佳选择,相比汉景帝杀晁错、秦惠文王杀商鞅、汉武帝杀颜异,曹操的举动并非不可理解。

况且,粮官也说不上多冤!

身为管粮官的王垕明知道以小斛散之是违反军规,面对曹操这个衣食父母,他非但没有坚持原则,还主动提出“以小斛足之”,如果不是自寻死路,就是抱着侥幸的心理——领导要我做的,我不过是执行领导的意图罢了!借此希望得到曹操的赏识,以求升官发财,愚蠢又贪婪。

所以,王垕也是有责任的。

曹操会如何对待粮官的妻儿?

史书中没有记载曹操是如何对待粮官的妻儿的,但想来无外乎两种可能:

第一、你妻即我妻,你儿即我儿。

众所周知,曹丞相的喜好与众不同——好人妻,就是喜欢别人的媳妇,喜欢穿别人穿过的衣服,而且对媳妇带来的孩子视若己出。

曹操借谁的头换来粮食(曹操向粮官王垕借头)(6)

史书记载,在曹操众多的妻妾中,至少有三位是曹操抢来的人妻。

第一位是尹夫人,她本是大将军何进的儿媳妇,丈夫早逝,有一个儿子何晏。后来,在曹操任司空的时候,就娶了尹夫人为妾,而何晏也成了曹操的养子,曹操对这个养子很好,将自己的女儿下嫁与他,曹操和这位尹夫人还生了一个儿子曹矩。

第二位是杜夫人,她本是吕布手下秦宜禄的老婆,人长得漂亮,史载,关羽在城破前,请求曹操将美人送给自己,但万万没想到城破后,曹操一看这个杜夫人长得美若天仙,就出尔反尔,将其收为己有。这一下,可气坏了关羽,关羽直接骂娘,愤恨而走。

曹操借谁的头换来粮食(曹操向粮官王垕借头)(7)

第三位是邹氏,她本是张绣的婶娘,在张绣投降曹操后,曹操贪恋邹氏美貌,将其纳为小妾。张绣一看自己的婶娘被曹操霸占,一气之下,趁曹操不备,直接反叛,曹操措手不及,长子以及自己的保镖典韦战死,他自己也差一点老命不保。

可见,曹操有多么爱人妻。

当然曹操“好人妻”并非是所谓的怪癖,而是正常的需要:一是贪恋美色。曹操抢的这些人妻都是绝色美女,并且当时普遍早婚,一般是十三四岁结婚,到了曹操手中的时候,刚好成人,正是一个女人最漂亮的时候,最能吸引像曹操这样成功的男人。

曹操借谁的头换来粮食(曹操向粮官王垕借头)(8)

二是为了得到“人妻”背后的家族势力。有其父必有其子,曹操爱人妻,他的儿子也爱,甚至比曹操有过之而无不及。《世说新语》中记载了一段“曹公屠邺”的故事,书中说,官渡之战胜利后,曹操下令屠杀邺郡,同时令人速去把甄宓弄来。手下人去了趟回来说:“五官中郎将已经把她给带走了”。曹操见儿子已经捷足先登,反正“肥水不流外人田”,于是作罢。他看上甄宓也不完全是因为她长得漂亮,毕竟人都没见过,他想得到甄宓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甄家在河北的势力,以及与袁氏家族的亲密关系。

曹操借谁的头换来粮食(曹操向粮官王垕借头)(9)

三是征服欲。在征战中,曹操打败敌人,敌人的妻子自然也成了战利品。曹操抢敌人的人妻也是一种胜利的炫耀。因此,也就有了所谓的曹操平定东吴就是为了抢大乔小乔的说法,但最终也未能实现,成为曹操的一大憾事!

所以,如果王垕的妻子占了其中的一点,怕是要凶多吉少了。

第二、善待其妻儿:遣人送去银两,其子成年后给个一官半职。

题外小段:

曹操对王垕说:汝死后,汝妻子吾自养之,汝勿虑也!

听到这话王垕心里一颤,押赴刑场时,面对渐落的夕阳,他想起了很多年前自己才十几岁,父亲对自己说的话:

曹操借谁的头换来粮食(曹操向粮官王垕借头)(10)

东村的姑娘长得丑,有腋臭,脾气不好,还有点智障,但是放家里放心。西村的姑娘长得好看,脾气温柔待人和蔼,但是太漂亮放家里容易惹祸,你选哪一个?

王垕想也不想:我选漂亮的。

此时想起那个年少轻狂的岁月,他追悔莫及,在心里默默想着,如果老天再给我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我TM的还选漂亮的。

当然,史书中并没有记载曹操曾说“汝妻小吾自养之”这样的话,王垕的妻子大概率长得也不怎么样,在那样一个动乱的年代,王垕小小一粮官,也没有什么家族背景,想娶到一个貌比西施的大家闺秀可能性不大,况且从演义中看,王垕的年龄也不小了。

那么,曹操会如何对待这样一个没有多少家族势力,长得又一般的“下属妻子”呢?

历史上还真有一则案例供我们参考,就是曹操杀尽张邈一家,供养陈宫一家。

曹操与张邈原本是生死兄弟,在其创业时期,张邈给了曹操很多帮助,可以说,曹操之所以能起兵,很大程度上就是得益于张邈的支持。后来张邈因为批评袁绍,被袁绍嫉恨,袁绍就让曹操杀掉张邈,曹操在依附于袁绍的情况下,拒绝了袁绍的命令。

曹操借谁的头换来粮食(曹操向粮官王垕借头)(11)

因而二人的感情更加深厚,当年曹操攻打徐州的陶谦,还曾对家人说:如果我战死,你们可以去投靠张邈。

换句话说,在曹操心中,张邈是可以托付家人的人,是曹操最信任的人,但是张邈却在曹操如此信任的情况下出卖了他,与陈宫一起迎立吕布,联合一批兖州人,夺了曹操的城池,占了曹操的地盘,杀了曹操的人马。

曹操借谁的头换来粮食(曹操向粮官王垕借头)(12)

俗话说:爱之深恨愈切,曹操的愤怒可想而知。

于是曹操立即放弃了攻打徐州,转而回师兖州夺回城池,与吕布、陈宫、张邈等人发生了为时两年的兖州争夺战。

最终曹操艰难战胜了吕布,当时张邈逃走去搬救兵,张邈留下了弟弟张超及家属守雍丘,曹操围攻雍丘,城破后曹操杀尽张邈一家。

曹操借谁的头换来粮食(曹操向粮官王垕借头)(13)

与曹操对待张邈家属的残酷屠杀不同,曹操对待同样背叛自己的陈宫家属,却有意网开一面,不仅没有伤害,而且一直供养陈宫家属,这种区别对待,让人非常不理解。

道理其实也不复杂,陈宫只是曹操手下的一个谋士,并不是多么的重要,不要把《三国演义》当正史来读,真实的历史上,陈宫既没有救过曹操,也没有与曹操一起杀吕伯奢一家,曹操与陈宫的相识,是在曹操就任东郡太守之后。

虽然曹操成为兖州牧有陈宫的一份功劳,但更多是因为曹操本身的能力,陈宫在曹操创业初期,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人物。

曹操借谁的头换来粮食(曹操向粮官王垕借头)(14)

后来,曹操在兖州牧的位置上杀了名士边让,得罪了兖州的士人,也包括陈宫,然后曹操因为替父报仇,执意发动徐州之战,战后肆意屠城,这让陈宫等部分兖州士人心寒,所以说陈宫的背叛,多少有些被迫的因素。

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曹操是一个性情中人,有恩必报,有怨必还。所以他对待粮官的家人最大的可能就是善待。

如果你是王垕,会怎么办?

网上很多朋友脑洞大开,提出了三套解决方案:

一、拼死一搏,杀死曹操,叛逃袁术。

先不说曹操本身防卫甚严,就说曹操让你来的时候,心里早就打定主意要拿你背锅,又怎会不防备你“狗急跳墙”?所以拿到曹操人头的概率不足一成,退一步讲,就算因为这种事摆不上台面,曹操对你单独召见,你侥幸杀死曹操,也万万不可能拿着人头逃出大营,去向袁术请赏,最多也就是一个鱼死网破的结局,而且还要搭上你的家人!

曹操借谁的头换来粮食(曹操向粮官王垕借头)(15)

二、逆向思维:放火烧仓,趁乱奔逃。

这可能是最好的解决方案,烧掉早已接近空仓的粮仓,既掩盖了军中缺粮的事实,让曹操有了很好的借口,又能趁乱去寻求那万中无一的逃命机会。但前提是,你已经知道曹操要拿你当“背锅侠”,如果你知道,又怎会主动提出“以小斛替大斛”?况且曹操既然一开始就给你设套,又怎会不防你这一手?

三、口若悬河,让曹操惜才。

曹操无疑是个惜才之人,但这行得通吗?

首先你得有曹植七步成诗的急智,然后还得有粮草解决方案,抑或稳定军心方案,最后还要找一个人来替你背锅。再让曹操来一出“割发代首”?就算如此,曹操最多也就是用人不明的罪过,还得需要一个直接责任人。

曹操借谁的头换来粮食(曹操向粮官王垕借头)(16)

所以这个问题根本无解。大家有更好的解决方案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