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是我们的国宝,郊外春光、城楼高阁、市井民巷、牛骡车桥,将北宋盛期众生百态绘于一图之上,时至今日,我们看到之后只能叹为观止。《诗经》也是一幅画卷,它以文字作画,以情、事做笔,笔翻勾转之间将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世态人情、民俗风习等等都形象化地留在了这历史长河之中。

诗经为何经久不衰(诗经已经存世两千余年)(1)

沧海桑田,水落而石出,经过无数次"冲刷"之后,《诗经》早已不可能保持着最原始的模样。其中有多少次鱼虾啃食,水草缠磨我们自然不得而知,可大风大浪多少留下了痕迹,足以让我们透过它们看看《诗经》在这几千年中都发生了哪些大的变化。

诗经为何经久不衰(诗经已经存世两千余年)(2)

《诗经》的名字由来?

《诗经》一开始可不叫"诗经",我们目前能考证到的最早称它为"经"的是《庄子·天运》。"经"在《庄子》中的意思是"书籍",与后世的"经"还不一样。汉代时期提倡儒术,"经"是指那些怀疑或者肯定是经过孔子整理过的书,成了"经典"的意思。比如《诗》、《书》、《礼》、《易》、《春秋》,它们就是后来折磨科考生的"五经"。正好,孔子他老人家还"真"的删定过"诗经",所以庄子也好,孔子也好,《诗经》这个名字是敲定了。

诗经为何经久不衰(诗经已经存世两千余年)(3)

《诗经》到底什么时候产生的?

要说这个问题,我们就要知道《诗经》中最早创作的那篇内容在什么时候,还有最后一篇内容是什么时候完结的。

可是说实话,毕竟我们中间隔了千年之久,谁也不能百分百保证第一篇就真的是第一篇,最后一篇就真的是最后一篇,所以,学者们也只能进行有理有据地推测。

《诗经》最早创作的第一篇作品一般认为是商颂,这个商自然是"商朝"的意思,如果说是"商人"所作,那《诗经》最早的内容就出现在商代,古代经学家多是此说法。但是,王国维《说商颂》则认为是"宋人"作商颂,这个"宋"可不是南宋、北宋,而是指春秋时期的"宋",如果是这样,那么,《诗经》最早是产生在周初。

话又说回来,不管商颂是产生于殷商还是周初,它只占《诗经》中的一小部分,大部分诗歌产生于周代,所以,知识点来了,《诗经》主要是一部周诗集。

诗经为何经久不衰(诗经已经存世两千余年)(4)

这最后一篇也不能确定到底是哪一篇,多数学者认为是《陈风·株林》,推测时间为公元前599年前。但是《中国诗史》中认为是《曹风·下泉》,推测为公元前510年前。于是,无法确定的情况下,取个中间数最保险,即《诗经》的下限为春秋中叶,至于到底哪一年,除非穿越过去亲自跟踪,否则谁也不敢拍板定论。

《诗经》的作者是谁?

各位,我们一定要清楚一点,《诗经》是一本诗集,不是某一个诗人的诗集,它有不只一个作者。通俗的说,它的作者跨越年龄、性别、阶级、地区。

诗经为何经久不衰(诗经已经存世两千余年)(5)

另外,不知道有没有读者好奇过"佚名"是谁?我小时候看文章、读古诗,每一次看到这个"佚名"都敬佩不已,不仅文章写得好,还能作诗,还有很多作品,私下里已经把他划分为大文学家、大作家、大诗人。直到长大了,我终于知道,他们是一个没有姓名的集体。

《诗经》中只有少数作品可以知道具体的作者,大多都是"佚名",我们现在想要考证是无法实现的。

《诗经》到底有多少首诗?有什么特别之处?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有305篇,另有6篇笙诗,有目无词。

诗经为何经久不衰(诗经已经存世两千余年)(6)

"笙"是我国一种传统乐器,殷周时期已经流行。这就要说一说《诗经》中的诗了,中国最初的诗歌是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的,所以《诗经》中的诗不出意外也都是唱出来的。

那么什么叫"有目无词"呢?简单来说就是一首歌没有歌词,有歌名。对于这个问题,一部分人认为本来有词,但是丢失了。一部分人认为本来就没词,只有音乐。我们现在一般认为"笙诗"就是有声无词的笙曲。

《诗经》是怎么编订成集的呢?

我们现在在21世纪,与人家隔了两千年之久,所以我们只能推测《诗经》是怎么编订成集的。首先,我们要弄明白它的内容从哪里来。从我们目前看到的内容来看,它分为以下几个大类型:

祭祀诗、农事诗、燕飨诗、怨刺诗、战争徭役、婚姻爱情诗。

诗经为何经久不衰(诗经已经存世两千余年)(7)

我们从这几个类型中也能看出来,它的作者有贫苦农民、贵族官僚、军中战士、婚恋男女,所以《诗经》的内容是收集而来。我们知道汉代有专门的机构来"采诗",且汉人认为周人也是这样做的,至于到底有没有采诗机构,目前还没有定论。汉人还认为那些收集好的诗歌又经过孔子删定,这才成书。目前只能确定孔子对《诗经》加工处理过,未必是他编订成集。

那么到底是谁收集成册的呢?那么多首诗,从民间百姓到王公贵族,甚至包括大臣的献诗,谁有那么大的权力、财力、精力?只能指向宫廷权力,极有可能是宫廷中的乐官。当他们手中收集了越来越多的诗歌,选择好的编在一起,再传播开来。

关于《诗经》的"三家诗"是什么意思?

这我们就不得不提秦始皇"焚书坑儒"。

诗经为何经久不衰(诗经已经存世两千余年)(8)

秦始皇在公元前213年至公元前212年焚烧诗书、坑杀儒生,致使很多先秦典籍不得不重新编订,本来面目已经无法再恢复。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先秦典籍,它们实际上并不全部是由原作者写成。

经历这场文化界大火灾之后,《诗经》通过口耳相传得以保存,我们也可以想到,口耳相传难免有讹误。于是在汉代民间广为流传,形成了"三家诗",三家指的是鲁、齐、韩,分别指鲁人申培、齐人辕固、燕人韩婴。这个"三家诗"在西汉被立为官学,后来先后亡佚。我们现在所读、所学的《诗经》是由鲁人毛享和赵人毛苌的"毛诗"。

看到这,读者朋友们,《诗经》的本来面目我们已经无法准确描摹出来了。

但是,它再怎么"面目全非"也不可能"胡编乱造",否则同时代的人也会站出来大骂三天三夜,哪里还能流传至今呢?翻开《诗经》,我们还是能够通过这幅文字画卷去看看两千年前的华夏子民的文化、经济与制度成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