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起我国的俗语,那可就太多,太多了,我们每个人随便都能举好几句出来,甚至是好几十句都有可能。而关于俗语,我们在前面的很多文章中都有提到了,所谓俗语,官方一点的解释就是指“汉语语汇里为群众所创造,并在群众口语中流传,且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语言单位!”

简答来说就是,俗语就是民间流传的通俗语句。当然了,我们可别小看了这些俗语,它们虽然言简意赅,且看上去平淡无奇,但这都是广大劳动人们智慧的结晶,其中的含义是很深刻的。因此在古代的时候,一些帝王甚至还将俗语和童谣作为判定某个地区民生情况的参考。

石榴裙的典故与什么相对(拜倒在石榴裙下)(1)

而在我国几千年流传下来的这些俗语中,想必你也听说过这样一句,那就是——“拜倒在石榴裙下”。当然了,在一些影视剧或者是文学作品中,这一句实际上还有一个版本,即“石榴裙下死,做鬼也风流”。

这句话大体表示的意思,实际上也非常简单,那就是:在漂亮女子的石榴裙下死去,就算做鬼也是风流人物。主要是用来形容女子美丽。当然了,也有说成是“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的,其意思也都差不多。

但看到这里我们不禁会问,这究竟所指的是谁的“石榴裙”呢?说出来你可能都不信,此人其实“大有来头!

石榴裙的典故与什么相对(拜倒在石榴裙下)(2)

这句俗语的主人公,便是杨贵妃。

据说杨贵妃很喜欢石榴,为此,唐明皇(即唐玄宗李隆基)专门为她在华清宫西绣岭、王母祠等地种下了不少的石榴树,以供杨贵妃观赏。而唐明皇又非常喜欢看杨贵妃酒醉后的醉态,于是,唐明皇就经常将杨贵妃灌醉以观赏她那醉酒后的妩媚姿态。

而又因为石榴是可以作为醒酒之物使用的,因而在观赏完之后,唐明皇又常亲自剥石榴给杨贵妃吃。唐明皇对杨贵妃的宠爱,可以说已经是深入骨髓。但这却引来了大臣们的不满,他们认为杨贵妃就是迷惑皇帝的“妖妃”,跟商纣王时期的妲己无异。因此大臣们对杨贵妃总是“侧目而视”,“怨讟(dú)日生”,杨贵妃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只是忍而不发罢了!

石榴裙的典故与什么相对(拜倒在石榴裙下)(3)

有一天,唐明皇邀请群臣赴宴,并请杨贵妃弹琴助兴。杨贵妃在曲子弹奏到精彩部分的时候,故意将一根琴弦弄断,迫使曲子中断。唐明皇问其缘由,杨贵妃说道,是因为前来听曲子的臣子们对她不恭敬,因此司曲之神为她抱不平,故而才将琴弦弄断的。

很显然,明眼人一听就知道是无稽之谈,大臣们对其也是心知肚明,哪里有什么司曲之神,无非就是杨贵妃故意将琴弦弄断,好让皇帝下旨给自己“伸冤”罢了。

果然,唐明皇很听杨贵妃的话,随即便下旨:要求朝中文武大臣,不管职位高低,凡是见到杨贵妃就必须要行跪拜之礼,否则就要被处以极刑。从此以后,大臣们遇见她便都诚惶诚恐地跪在地上行礼。

石榴裙的典故与什么相对(拜倒在石榴裙下)(4)

由于杨贵妃平日里总是喜欢穿绣有石榴花的裙子,因此那些大臣们在私下都用“拜倒在石榴裙下”的话来互相解嘲。时间久了,这句话便从宫中流传到了民间,并一直流传到了现在。

现在这句话虽然比喻的是对女性美丽的佩服,但同时也比喻被女色所迷惑。历史证明,杨贵妃得势也只是一时的,等到安史之乱爆发后,她也成了这场变乱的牺牲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