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岁以下的孩子,在某个阶段会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某一种行为,比如,频繁地吃手,特别关注非常细小的东西,不断扔掉手里的东西,垒积木不许别人插手,否则就要求重来......这种看似奇怪实则再正常不过的现象,我们称之为——关键期(敏感期)。

到底何谓“关键期”?

为了发展完成某个片段的感觉神经系统,形成身体的某个能力,完成生命的自我完善,孩子的身体会不断自发地去寻找需要的相关的某一类感觉刺激,于是你就会看到他在某个阶段内不断重复某一种行为,也就是进入一个关键期(敏感期)。孩子的每一个关键期,其实都是应感觉统合的发展而产生的,是宝宝智能发展的重要阶段。在6岁之前,宝宝将经历的关键期可达数十个。

0-1岁儿童要经历哪三个阶段(0-6岁儿童在不同阶段的发展重点)(1)

图片来自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1岁孩子的五个关键期

0-1岁的孩子,主要会经历五个关键期,分别是:黑白关键期、口腔关键期、抓握关键期、爬行关键期和走路关键期

黑白关键期

刚出生的婴儿,只能分辨黑白两色,这两种颜色同时出现并且对比鲜明时会让婴儿感觉到安全和快乐。

所以,这个时期,建议妈妈们多给宝宝看一看黑白相间的卡片。可以自己DIY,也可以直接在网上买,总之就是要充分利用孩子早期对黑白色彩比较敏感的特点,给予他们适宜的视觉刺激,帮助他们顺利发展出后面更丰富的视觉功能。

这里我们需要着重强调的,是接下来这两个关键期——口腔关键期和爬行关键期。

口腔关键期

宝宝的口腔关键期一般在两三个月左右就会来临,家长即使不去特别注意也会很容易发现:孩子什么东西都往自己嘴里放,起初是自己的小手,然后变成任何他的嘴巴能够到的东西以及他的手能拿到并送到嘴里的东西,包括衣领、玩具、大人的肉肉等,看起来好像一直都吃不饱的样子,其实他可能并不是因为饥饿,而只是在尝试用嘴巴认识世界,了解外界各种物质的属性,比如金属、木块、纸类、塑料等都有哪些不同的感觉,并永远记住这些感觉。只要他把想要品尝的东西都尝过一个遍,顺利度过口腔关键期,这样的现象自然就会消失。

所以,家长一定要了解,宝宝一岁以内吃手,或把其他任何东西往嘴巴里塞都是正常现象,是宝宝智能发展的进步,并不需要特别去矫正,只需要保证所有进入他嘴巴里的东西都是干净卫生的即可。否则,如果你刻意去阻止他吃手,或妨碍他进行其他口腔探索的活动,导致他在口腔关键期内未能获得充分的口腔触觉刺激体验,那么,他的这一关键期就会继续延长,比如有些孩子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依然喜欢吃手咬指甲,喜欢啃咬玩具、桌椅,甚至动不动就发生咬人事故等,便多半都是早期口腔触觉没有得到满足的缘故。

此外,满足孩子的口腔关键期需求,特别是满足孩子吃手的需求,还有另一个十分重大的意义——唤醒孩子手的功能,帮助孩子顺利过度到手的抓握关键期。其实,如果你足够细心就会发现,孩子吃手也是按着顺序来的,他起先吃的是大拇指,然后他又会依次吃遍剩余的每一根手指,实现五指功能分化,并最终在六个月左右迎来五指抓握的关键期。彼时,你可能又要头疼了——因为孩子又开始特别喜欢拿着东西随手乱扔!不过,不要担心,因为这是孩子的又一种探索世界的方式,等到他顺利度过,他又将会获得新的能力提升!

爬行关键期

正所谓“三翻五坐七八爬”,到了七八个月,宝宝又会进入爬行关键期。爬行是孩子的身体第一次遇到的极强烈的双侧肢体刺激,这个刺激能够促进大脑皮层中心沟的形成,从而促进大脑双侧功能区的分化完成。只有这样,大脑各功能区才能专责化,孩子的身体才能得到大脑更明确的指令,孩子身体传给大脑的信息也才能被更正确更有效地解读。但是反过来讲,如果孩子小时候没爬够,便容易出现大脑双侧分化不全。而大脑功能区专责化不完全,大脑便容易模糊而混乱地指挥身体,导致身体大片用力或不该用力的地方也用力。例如,写字,画画的时候手臂,肩部,颈部和头部一起用力紧绷,用不了多大一会就会特别累,很难持续等。

另外,孩子爬行的时候,身体位置比较低,所以想要获得更宽的视野就必须把头仰起。这个动作刚好能刺激到脑干部位前庭的位置,前庭感官也会因此较顺利地发展。比如,眼球会随着目标上下左右转动,从而锻炼到眼肌,这样孩子便能在三四岁的时候发展出成熟的聚焦能力,将来才不容易出现写反字和跳行漏字等视觉空间感不足的现象。相反的,如果孩子错过了爬行期或爬行不足,前庭觉得不到很好的刺激,前庭器官也得不到很好的发展,在日后的学龄期便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阅读容易跳行漏字等学习障碍。所以,孩子的爬行关键期,请家长千万千万要让孩子爬够,最好不要少于800个小时,就算孩子已经十个月,进入行走关键期,开始想要站立迈步,也要尽可能多给孩子创造爬行的机会,让孩子把基础打扎实!

看到这里恐怕很大一部分家长都该急了,那我孩子现在早已经错过了爬行关键期,你讲这么多不都是马后炮吗?还有什么用呢?倒不如和我们讲讲孩子错过了爬行关键期还可以怎么弥补!

是啊,错过爬行关键期,还能怎么弥补呢?要回答这个问题,还得先反过来再问你一个问题,你孩子多大了?

如果你的孩子还不到六岁,那就继续让孩子爬吧!如果孩子不愿意爬,那就多费点心思,设计一些爬行的延伸游戏,总之就是要让孩子尽可能弥补缺失的刺激。但是如果孩子已经超过六岁,那么,想要改善孩子因爬行不足带来的感统失调,除了要尽可能多爬以外,还要多设计一些肢体双侧协调与负重的活动(如运用感统教具脚踏车,踩踏石等),多设计一些刺激前庭感官的的游戏(如数一数舒尔特表格,听着音乐走节拍等),加大刺激弥补的量,尽可能改善他们整个感觉统合的发展状态!

现在,让我们继续回到我们最初的关注群体,0-1岁的孩子。请大家记住,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家长一定要做好两件事:1.让他多用嘴巴尝,顺利度过口腔关键期;2.让他多做手膝爬,获得充分的爬行体验!当然,其他像抓握关键期内,多给他提供一些适合抓握抛掷的玩具,学会走路之后避免经常抱在怀里或放在车里,让他自己多多来回行走等也是很重要的。

总之牢记一句话:只有前期的顺利度过和充分体验,才能让他们在后面的成长道路上更加健步如飞!

0-1岁儿童要经历哪三个阶段(0-6岁儿童在不同阶段的发展重点)(2)

图片来自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2岁孩子的四个关键期

经历或正在经历养育1岁多宝宝的家长,一定会有这样的感受,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成长,真的可以用“日新月异”这个词来形容,父母会发现,前一天,他可能还爬在地上如一只低等动物,而今天,他却已经可以蹒跚而行,可以依靠自己的双腿到达任何他想要到达的地方了。那么,对于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来说,他又将经历哪些特殊的关键期,这些关键期,父母又该如何帮助他们顺利度过呢?

细小事物关键期

一块绿豆大小的石头,一根又细又短的线头,一片碎小的纸屑,这些丝毫不起眼的东西一般很难引起我们成人的注意,但是,它们却是吸引一岁多小宝宝的好东西!因为,孩子在这个年龄段,会经历一个很有趣的关键期——细小事物关键期。

正如最开始我们说到的,1岁到1岁半左右的孩子,因为学会了走路,已经能够不依靠任何协助独自行动自己的身体去探索更宽广的世界。所以,细小事物关键期简直就是应运而生。这时候,腿是孩子的运输工具,可以把他从这里带到那里,而手则是他最得力的操作工具,可以让他用来做任何探索性的工作,比如,抓、捏、拧、扣等。再加上伴随着手和身体平衡的联系和发展,孩子的手脚都变得越来越有力量,越来越灵活,所以,抓、捏细小事物等的活动当然也会越来越得心应手。

你会发现,他们时常走着走着看到地上的瓜子壳,小石子,小纸条,就会捡起来研究一番,如果地上恰好有一只或一群蚂蚁,他还会蹲下去一观察就是大半天。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千万不要因为怕脏或其他原因去阻止或打扰他们,因为他们正在通过这样的行为,探索和发展着自己的触觉和视觉能力,并积累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如果你忽然打断,便是硬生生将他们与这个生机勃勃的世界进行了隔离,扼杀了他们的好奇和兴趣,阻碍了他们触觉、视觉以及手部精细等多种能力的发展。

自我意识关键期

当然了,一岁多的孩子,一边在努力认识着外面的世界,一边也在努力向内认识着自我,所以大约在一岁半左右,他还会进入又一个新的关键期——自我意识关键期。

说到意识,孩子刚出的时候,意识其实是混沌的,与万物浑然一体的。只是在随后的成长过程中,他才逐渐从这个汪洋大海中脱离了出来,实现了发现自我和分离自我的结果,但是,分离是一个十分庞大,十分系统的工程,一岁多的自我意识关键期,只是其中一个开端而已,在后面的成长中,孩子还将实现更彻底的自我与世界的分离,产生真正的自我!那么,就目前而言,在这个自我意识关键期内,孩子都会有哪些表现?父母的教育又该注意哪些细节和要点呢?

自我意识关键期最常见表现就是,孩子开始认识到“我”与外界的区别,有意识区分“我的”和“你的”之间的界限。我们会发现,孩子好像突然从某一天开始,不再像以前那样,大人说什么都听,说什么都点头答应,而是开始说“不”,开始表达“我”的想法,“我”的意志,开始意识到哪些行为可以“我”来决定。甚至如果发生不符合他心意的事情,就会大哭大闹,表现出来一副“以自我为中心”的样子。

这个时候家长不要觉得孩子原来好好地,挺听话的,现在怎么变得这么不听话,于是十分气恼,甚至还对他发火。要知道,其实这是孩子在长大,是孩子的自我意识在发展,是他们逐步建立自信和发展独立的重要前提,家长应该正确理解并尊重他们,让他们自然顺利的度过这个时期。

比如,当孩子总是说“不”,喝水吗?不;去厕所吗?不。其实,那个时候他不是真的不吃饭、不喝水、不去厕所,相反,你给他饭,他照样吃,但他嘴里依然说“不”。因为他在通过这种表达,来建立“我”的概念,来表明“我”和你是有差别的。所以,此时家长就不要和他太较真,责怪他胡言乱语,甚至气急败坏的说不再管他。又比如,当他们打人或咬人的时候,家长要了解,他们此时的“打人”或者“咬人”,与恶意主观伤害无关,他们并不是要表达打人或咬人的意思,而是“排除”的意思,他们认为“我”不同意你,你所做的“我”不高兴,“我”不愿意,“我”和“你”不一样,所以我就用手打你或者用嘴巴咬你来“排除你”。这个时候,家长应该正确引导,让孩子明白可以通过其他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想法,一段时间(一般在几个月)之后,这个关键期表现就会自然过去。

另外,自我意识关键期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表现,就是孩子不愿意分享。许多家长会认为这是孩子自私,至少这样做不是一种美德。其实这与自私、与美德无关。这时孩子已形成了清晰的自我认知,他要区分这是我的,那是你的。甚至刚进入自我意识关键期的孩子,会把自己看到的喜欢的东西都认为是“我的”,这也是孩子刚刚建立自我意识的一种表现。一般情况下,等过了这个时期,在4-5岁的时候,孩子会尝试着把自己的东西和别人的东西交换,我的给你,你的给我,在我与你的交错中划分你我的界限。在这样划分界限的过程中,孩子为自我储备心理力量和智能,从而把自己建构的非常强大。所以,在分享这个事情上,家长大可不必为孩子的“自私”挠头。换个角度,孩子有权利决定自己的东西是否分享,成人不应用自己的道德观去判断和要求孩子。

语言关键期

虽然面对一两岁孩子刚刚萌芽的自我意识,家长很容易烦恼,但是,我们敢说,对于同时期孩子在另一方面的成长——语言的萌芽,大家却必定都是一致的喜悦。

大自然赋予了孩子一种很神奇的能力,让他们终有一天可以从观看爸爸妈妈说话的口型直接突然开口说话,而这个过程,正是语言关键期所积攒的力量。也许有些家长会说,我的孩子七八个月就会叫“爸爸妈妈”了,是不是说明我的孩子语言能力特别好,语言关键期提前到来了呢?其实不是的,很多孩子在七八个月大即能发出重复的音节(babamama),并不能说他们已经有了真正的语言,因为他们只是随意发出的声音,不信你可以试试,你专门让他喊爸爸妈妈的时候,他还会喊吗?所以,真正的语言萌芽基本都是在一岁之后,孩子逐渐能够听懂大人的话,同时也逐渐能够通过简单的字或词来表达自己!大概在一岁半,孩子能够听懂50个左右的词汇,并能够讲出10个左右有意义的词。这是语言关键期的开端,也是语言大爆发的开始,此后只需要两三年的时间,他将掌握超过1500个词汇,说出的话,别人也能够听懂90%以上。

当然,这种理想的语言发育进程,是以家长为孩子提供了合适的语言发展环境,帮他顺利度过了语言关键期为前提的。如果家长为孩子提供的语言学习环境匮乏,比如全职妈妈或老人带养孩子,因为忙于家务无暇与孩子沟通交流,或因为疲累,无话可说等原因,长时间把孩子交给“电视保姆”带养等,导致孩子严重缺少模仿学习和主动交流的机会,那么,在本该语言大爆发的阶段,孩子可能就会出现说话晚,不会说话等现象。

另外,家长让孩子吃流食太多,缺乏咀嚼经验,以及对孩子过度溺爱,看到孩子一有动作就立马代替他说话,让他只需要点头摇头就能获得满足等,也都有可能导致孩子的口腔肌肉得不到应有的锻炼,致使孩子即使会说话也说不清,说不流利。

这里还要特别强调一点:前庭是大脑的门槛,所有视听嗅味触等感觉系统传来的讯息都需经过前庭系统的过滤辨识才能最终进入大脑。所以,前庭不足,也很容易导致孩子在语言信息的过滤、传递、理解、判断等方面出现障碍。而导致前庭功能不良的主要原因就是孩子静坐多,活动少,没有获得足量的感觉刺激。因为这属于深层原因,可能很多家长都不易察觉。然而,不易察觉远比容易察觉更可怕不是吗?一旦家长疏忽大意长时间耽误了孩子,想要再弥补岂不是难上加难?

所以你看,孩子学会说话固然是很可喜的事情,但是孩子学会说话的过程却并不容易,家长既需要有意通过咀嚼等形式锻炼他们的口腔肌肉,又不能忽略前庭方面的隐性因素,缺少必要的前庭锻炼(如旋转、摇晃、震荡等),同时还需要通过塑造丰富的语言环境,与孩子多说多交流,让孩子获得模仿学习的对象和主动说话的机会。否则,一旦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都有可能导致孩子出现语言障碍。

而讲到这里,我们就不得不再说一说此阶段孩子会出现的又一个关键期——模仿关键期了。

模仿关键期

孩子对语言的模仿,最早的表现就是模仿一个词或一应一答,重复进行。比如,你起初教他说话的时候,必定经常会重复这样的模式。你指着一个苹果说“苹果”,然后看着你的孩子也会跟着说“苹果”,你指着桌子说“桌子”,孩子也会跟着说“桌子”......然后,在这样的重复模仿学习中,他逐渐认识了很多事物,也学会了把语言与这些事物联系在一起。

当然,除了语言,孩子也会模仿动作,比如,你把积木垒起来,他也会学着你的样子去垒积木,你打开一本书,他也会坐到你旁边拿着一本书一本正经的看,当然,你要玩手机,他也会争着抢着要拿你的手机。

所以,这个时期的孩子就像一面镜子一样,你说什么,他就说什么,你做什么,他就做什么,换句话说,你的好的、正面的语言和形象他会学了去,你的不好的,负面的语言和形象他同样也会一股脑儿学过去。这就提醒各位家长,在孩子面前一定要谨言慎行,要讲文明话,做文明事,要给孩子做好为人处世的好榜样!

0-1岁儿童要经历哪三个阶段(0-6岁儿童在不同阶段的发展重点)(3)

图片来自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3岁孩子的四个关键期

一岁之前的孩子,如果语言发展比较早,可能看到街上的车就会高兴得手舞足蹈,并边指边喊“车、车、车。”这时候你会觉得,“哇!宝宝好厉害!会说‘车’这个字了!“而一岁之后,随着自我认知的逐渐丰富,以及语言的萌芽,他口中的车又将会变成“大车”、“小车”、“公交车”、“消防车”、“警车”等各种不同的具体的宏观概念,这时候恐怕你才高兴呢!“宝宝真是越来越有本事了!能够区分这么多种车”。

而今天我们要说的是,两岁之后的孩子,像大车、小车这样的宏观概念已经逐渐不能满足他们心智发展的需求,他们需要更多更准确的概念,来实现自我认知感觉和语言的精确配对,于是,概念关键期就此到来!还是以车为例,此时他可能看到车就会问”妈妈,这是什么牌子的车?“、”爸爸,这个跑车叫什么名字?“当你告诉他之后,他可能还会围着那辆车一边细细观察一边嘴里念叨,”哦!原来这就是****车啊!”就是这样,两岁多的孩子,对概念特别痴迷,只要是他感兴趣的东西,他都会不惜一切反复询问求证,最终在自己脑海里建立起越来越多的,正确的概念。

所以,对于孩子的反复询问,希望家长不要觉得厌烦,更不要嫌孩子太过聒噪,相反,孩子一遍一遍地问,你就一遍一遍耐心地告诉他正确答案,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他内心的渴求,帮助他顺利度过概念关键期,丰富他对这个世界的认知!

除了概念关键期,两三岁的孩子,还会经历另外三个关键期:秩序关键期,审美关键期和社会规范关键期

秩序关键期

秩序关键期是儿童重要的关键期之一,这个关键期内的孩子,急切地需要并保护着一个精确且有秩序的环境。如果秩序被破坏,他会大哭大闹,而秩序一旦恢复,他又会恢复平静。为了维护秩序,他会经常说“不”,甚至十分执拗地要求重新再来。比如,如果每天你和孩子回家都是走得小花园右边这条路,某一天你突然带着他走了左边那条路,那么,他可能就会大哭大闹,或强烈要求再倒回去,然后还是从右边的小路走回家。

作为家长,你可能会觉得,这样的小事,至于吗?但是,作为秩序关键期内的孩子,他一定会非常明确地告诉你,至于,非常至于!因为只有这样有秩序的外在环境才能渐渐让他获得内心的安全感,帮助他逐渐形成内在的秩序,也就是实现知觉归类。什么叫知觉归类呢?也就是孩子将所看到的归为一类,听到的归为一类,摸到的归为一类,闻到的归为一类,尝到的归为一类......当他发展了所有的感官后,才会从对感觉的认识上升到对知觉的认识,从而最终形成智能!这样,孩子对外部世界才会逐渐建立起属于自己的认知!

所以,当孩子的秩序关键期到来时,当他为了维护秩序表现得非常“固执”的时候,家长一定要学会温柔对待,认真尊重他的这一正常生命现象。如果很不巧的,你无意中破坏了他的秩序,换来了他的“无理取闹”,也不要怒发冲冠,相反,安静地陪伴孩子,允许孩子把恼怒哭出来,或通过其他任何形式发泄出来,让他学会慢慢接纳既定的事实,并允许他重新去建造他想要的秩序。

总而言之,家长一定要记住:正是对秩序的追求,使得孩子开始理解这个世界,理解每个位置上的事物,从而逐渐达到自身与环境的融合。因此,面对秩序关键期内的孩子,最好的做法,就是什么都不做,并允许他做自己想做!

审美关键期

比秩序更高的追求就是对美的追求,两三岁的孩子,还常常要求食物必须是完整的,厕所必须是干净的,苹果必须是光亮和最大的,衣扣必须是一个都不能少的......这是因为,他们还在经历另一个关键期——审美关键期。

孩子之所以会经历审美关键期,是因为他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发现了一个天大的秘密——完整的东西才是完美的。因为吃维系着孩子的生命,所以这个秘密的发现,也来自于吃东西的经历:苹果是否光洁红润?薯条是否是完整的一根?香蕉是否还包着皮?倘若有任何一点瑕疵或缺陷,那这个东西就绝对入不了他的眼。甚至在一盘苹果中,他总是能快速地挑选出最大最好的那个,因为对他来说,吃掉一个有斑点的苹果,就等于是把不完美吃到了自己的身体里,这样自己也会变得不完美。

继吃之后,孩子审美的注意力还会逐渐转移到他所使用的东西上,你会看到他为追求完美而表现出更加变本加厉的夸张和执拗。比如,纸张不能有豁口,不能被折叠,不然就扔掉;一笔画下去如果没有遂愿,这张纸也要扔掉等。再往后,当孩子把高度的审美通过外在事物完善之后,又会回到自己身上,对自己的身体以及与自己有关的事物产生强烈兴趣,比如,痴迷于穿白纱裙,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乐此不彼,喜欢踩妈妈的高跟鞋,即使拖着那相对十分巨大的鞋子连迈步都很艰难。

正是在这样一连串的尝试过程中,孩子学会了“审美”,而孩子此时构建的审美,日后又将发展成为他们最终的道德品质。所以,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成为一个品德高尚,有公德心的好公民,那就从他的审美关键期开始,给予他充分的尝试和体验“美”的机会,给予他正确的行为习惯的引导,帮助他从小就构建起正确美好的内在审美!

社会规范关键期

随着语言和自身各项能力的提升,两岁之后的孩子,还会变的越来越喜欢结交朋友,越来越喜欢参与群体活动,这说明,他的社会性正在一点点被激发,他已经逐渐进入了社会规范的关键期。

社会规范关键期大约会从两岁半一直持续到四岁,在此期间,家长以及幼儿园的老师如果能够注重对他们进行社会规则、以及日常礼节等方面的教养,将更有利于他们学会在将来遵守社会规范,拥有自律的生活,以及与他人轻松交往。

所以,建议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家长,一定不要以忙碌,或担心孩子的安全,或担心孩子与其他小朋友在一起会受欺负或闹矛盾等为由,禁锢孩子的行动,阻止孩子与更多小朋友一起玩耍。相反,希望大家一定要尽可能多地带孩子走出家门,并放开双手让他去与更多的小伙伴打交道,让他在与同龄孩子的摩擦碰撞中渐渐学会如何成为一个社会人的诀窍。

再说了,一般孩子在三岁左右就会进入幼儿园,如果家长不提前让孩子多多与其他小朋友接触,那么,等他猛然离开家庭环境,进入幼儿园的大环境时,岂不是很难适应?难道你愿意到那时,再抱怨孩子爱哭,粘人,再因为孩子的分离焦虑而焦头烂额吗?所以,真正聪明的家长,都是有先见之明的家长,都是能够提前做好正确优质的教育工作,帮助孩子一路健康成长的家长!所以,请大家一定抓好孩子的社会规范关键期,趁早培养孩子的社会性,以便他们日后能够顺利入园,顺利入学,以及顺利进入社会!

0-1岁儿童要经历哪三个阶段(0-6岁儿童在不同阶段的发展重点)(4)

图片来自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3-4岁孩子的十二项关键期

三四岁的孩子,一方面还在延续之前已有的部分关键期,一方面又产生了大量新的关键期。所以,3-4这个年龄段可谓是能力大爆发的关键时间段,也是父母帮助孩子快速提升能力的重要时间段,如果家长能够引导教育得当,必然能够帮助孩子获得长足的进步,相反的,如果家长忽略了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各个关键期的重要性,没有为孩子提供适宜的,有利于他们顺利度过关键期的成长环境,必然也会造成孩子在能力上的缺失与不足!

执拗关键期

前面我们讲到秩序关键期,孩子在秩序关键期内会形成一种秩序的内在模式,一旦有成人破坏了他的“秩序”,他首先会表现出不安、焦虑和哭闹,进而还有可能会在语言和行为上表现出强烈的对抗,令人感觉他很“任性”或是很“胡闹”,而孩子的这种状态,我们用一个比较恰当的词语来形容就是——执拗!

没错,当孩子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烈,对“秩序”的维护上升到意识层面的时候,他的秩序关键期就正式到来了!具体的到来时间一般在三到四岁之间,也有些孩子可能在未到三岁就提前进入。而具体的表现则是,他们事事都必须要依着自己的想法和意图去办,否则情绪就会产生剧烈变化,发很大的脾气甚至大哭大闹。比如,和大人一起上楼梯,大人不能先上,否则即使你退回来他也不满意,继续扯着嗓子大哭,又比如,吃糖时他必须要自己剥糖纸,如果你好心好意替他剥,他可能要么愤怒地扔掉,重拿一颗,要么躺地上打滚,你再给他他也不要了!

对于这些不肯变通,固执到不可理喻的孩子,如果家长失去耐心,大声的吵他们,很容易激发起他们更强烈的对抗,所以,老岳的建议是,家长最好能在发现“得罪”孩子的时候及时态度良好地承认错误,寻求孩子的原谅。其实孩子都是很善良的,只要你足够真诚,他们即使很愤怒,坏情绪也是会很快过去的!当然,避免冲突最好的办法还是家长平日里细心观察,不去触碰孩子的逆鳞,谨慎地协助孩子维护好自己的秩序,从而最终帮助他们慢慢地,顺利地度过执拗关键期!

垒高关键期

三四岁的孩子喜欢把物体垒高,推倒,再垒高,再推倒,并在重复垒高的过程中细心观察,这是因为他们进入了垒高关键期,正在通过这样的行为建立三维空间的感觉。而我们都知道,空间感,关乎着孩子日后对环境的空间方向感,对自己身体的策略、对动作的计划能力,以及在认知学习过程中的空间想象力等多个方面,所以,建议家长在此阶段细心观察孩子的日常行为表现,当发现孩子对垒高产生兴趣时,抓住机会,多给他提供一些可用于垒高的玩具,多带他玩一些有关垒高的游戏,以帮助他更好地建立三维空间的感觉。

涂鸦关键期、螺旋状关键期

三到四岁还是孩子的涂鸦关键期,处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特别喜欢涂色、涂鸦、乱写乱画(比如画一些不规则的梨形、圆形、以及螺旋形等简单的形状)。只要给他一支笔,那么,任何他能接触到的地方都会成为他的画布。家长常常为此烦恼,因为原本洁白的墙面上总是会被孩子毫不留情地画上无数条曲折蜿蜒的线条,严重影响美观。甚至有些急脾气的家长看到孩子的杰作会气不打一处来,直接朝孩子的小屁股打下去。但是老岳不得不提醒你,墙壁脏了可以再刷,但是孩子的涂鸦关键期错过了可就再也没有了。并且,在家长眼中的乱写乱画,实则正是孩子释放艺术天性,以及学习运笔,锻炼手部控制力,为日后书写打基础的重要过程,所以,请各位一定要三思而后行哦!

语言关键期

三岁多的孩子语言关键期依然在持续,此时他们基本已经掌握1000多个词汇,能够说出姓名,性别,还会唱简单的儿歌,说简单的句子。这个时候他们开始更加关注整个句子所表达的意思,并喜欢重复和模仿其他人说话,所以,作为家长和老师,一定不要再延续以往随意说话的方式,相反,请注重语言本身的准确和风趣,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时刻牢记孩子对词语的使用和解释,都是在模仿成人!当你用简明准确有趣的语言跟他交流的时候,他的表达也一定会变得简明准确和有趣!

诅咒关键期

伴随着语言的快速发展,孩子会越来越强烈的感受到语言的力量,而最能表现力量的话语就是一些脏话或者带有诅咒的话,比如“打你”“你滚蛋”等,所以,三四岁的孩子,还会进入诅咒关键期。而且大人反应越强烈,越制止,他就越喜欢说,因为他们正在试探这些语言的作用。所以,如果家长希望孩子顺利度过这个关键期,不要养成说脏话的习惯,最好的办法并不是斥责和制止,而是忽视和冷处理,当孩子渐渐发觉说脏话并不怎么好玩,没什么意思的时候,自然而然也就不会再说了!

完美关键期

追求完美是人的天性,当然也是孩子的天性,而孩子在三四岁的时候,还会从审美关键期过度到完美关键期。他们会从要求食物完整发展到对所有使用的用具、事物都追求完美,每一件事情都不能出差错。也许在成人眼里这样的追求太过苛刻,但对孩子来说,完美所带来的精神上的愉悦,最终将带领他们走向更加丰富和深入的精神世界。从此,他们的心中才会逐渐产生“标准”、“规则”、“和谐”。所以,当你的孩子在某段时间变成一个“完美主义者”的时候,不要嫌他们烦,相反,理解他们细腻的小心思,帮助他们顺利度过关键期,不久之后,随着认知的发展,他们将既能够慢慢接受残缺的美,又已在心中留下对完美事物、对规范事物的感觉,对美的理解正确而充实!

剪、贴、涂的关键期

三岁之后,随着手的功能逐渐完善,孩子还会进入剪、贴、涂的关键期。此时,请家长一定要抓住好机会,充分给予孩子进行剪、贴、涂等手工活动的条件,让他们多多练习对双手的使用,以达到提升他们手部精细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的目的,为他们日后的书写活动奠定良好基础。

藏、占有欲的关键期

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孩子的藏、占有欲关键期也会慢慢到来。尤其是三岁之后的孩子,开始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占有、支配自己物品的快乐。同时,物品的交换也从这个时候开始,他们的人际交往活动将真正拉开序幕。所以,当你面对霸道,占有欲强烈的三岁小孩儿时,老岳建议你最好还是多多“配合”为妙。再说了,这个关键期其实真的很短,顺利的话,大概两三周就会过去,

逻辑思维关键期

三四岁的孩子往往还会变成“十万个为什么”。

为什么生病要吃药?

为什么你可以跳那么高?

为什么他哭了?

......

这是因为,他们进入了“逻辑思维”关键期,他们要通过不断问“为什么”,甚至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方式,来探索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所以,当孩子问你的时候,请一定做出正确、简明的解答。当然,对很多家长来说,孩子那些稀奇古怪的追问,有时候自己还真是回答不上来,那么,回答不上来就置之不理,或者训导孩子不要瞎问吗?不可以的,答不出来,就如实告诉孩子,并和孩子一起寻找获得正确答案的途径,直到帮助孩子找到答案为止!

延续秩序关键期

三岁之后,孩子对秩序的维护从具体的生活的秩序延伸到了心理的秩序,他们在自己的内心里形成了内在的秩序感,并喜欢遵守这份秩序,比如,当他看到小朋友a拿了小朋友b的玩具时,他会打抱不平,因为他觉得玩具应该是b的而不是a的,a拿了b的东西就是不对的。显然,这样的正直是一种难得的美好品德,如果一直延续下去,将促使他们将来成为一个讲文明,有道德的社会好公民,可是,相反的,如果大人对他们这种正义嗤之以鼻或不以为然,或依靠自己的权威要求他们不要多管闲事,那么,孩子内在的秩序就会被打乱,甚至被权威所代替,慢慢的,他们还会变得怕家长,怕老师,怕学校,而没有自己的主见和意志。所以,不管是家长,还是幼儿园的老师,都应该学会尊重孩子对秩序的执着与维护,因为,这最终将反应出我们整个民族的素质和文明!

人际关系关键期

三四岁孩子在人际关系关键期内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喜欢一对一的交换食物和玩具,他们的交换,也许在家长眼里并不等值,很多时候可能还会吃大亏,比如,有些孩子可能会用自己昂贵的变形金刚,换幼儿园小朋友的一辆廉价玩具车。但是,老岳的建议是,不管孩子吃多大的亏,作为家长,最好都不要去强硬地干涉孩子的行为,你要相信孩子自己在内心里对物品所估量的价值,也要尊重孩子对物品的所有权。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渐渐明白:

别人的东西不可以随便拿,自己的东西给不给别人自己说了算,拿别人的东西一定要征求对方的同意......

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渐渐掌握人际交往的原则,并认真遵循这些原则。否则,如果你强硬地要求孩子去把东西换过来,既会伤害他们幼小的自尊心,又会破坏他们内在原则和秩序的建立,妨碍他们学习人际交往的技巧。

当然,如果孩子比较自私,不愿意与别的小朋友交换玩具或分享玩具,家长也同样不能强硬的去干涉他,可以告诉其他小朋友,让他们学会尊重别人的拒绝,以保护孩子的物权意识。

总而言之,三四岁的孩子,基本都已经进入幼儿园的集体环境,他们不仅需要快速提升自己的各项能力以适应这个复杂的“小社会”,而且也需要掌握正确的人际交往技巧更好地融入其中,所以,家长千万不要以为终于把孩子送到幼儿园了,就不用再操心了!千万牢记,只有你与老师一起,做好家园共育工作,帮助他顺利度过各个关键期,才能真正为他打好人生的基础!

0-1岁儿童要经历哪三个阶段(0-6岁儿童在不同阶段的发展重点)(5)

图片来自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4-5岁孩子的十一项关键期

我们已经知道,关键期现象就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某些时间范围内,只对环境中的某一项特质专心,而拒绝接受其他特征的事物的现象。处在某个关键期内的孩子,不需要任何特定的理由就会对某种行为产生强烈的兴趣,并且不厌其烦地重复,直到突然爆发出来某种新的动机为止。那么,四五岁的孩子又会出现哪些关键期现象,他们又会有哪些典型的关键期行为,而家长又该如何利用这些行为教育他们更好地成长呢?

出生关键期

四五岁的孩子不管是在家里面对爸爸妈妈,还是在幼儿园里面对老师,都喜欢问同一个问题“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并且还是一遍又一遍重复不停的问,这是因为,他们的出生关键期到来了。那么,面对这个成年人普遍感觉有些尴尬的问题,你是怎么回答的呢?

是开玩笑说“你是从垃圾堆里捡来的!”、“你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还是黑着脸说,“小孩子家,问这个干嘛,长大你就知道了!”还是绞尽脑汁想出各种比喻,比如说“爸爸在妈妈肚子里种了棵种子,然后发芽、成熟,你就出来了!”等等。

如果你的回答是以上两种,那么,老岳不得不批评你,因为,打听自己的出生,是每个孩子建立自己安全感最早的来源,当你以极不负责任的态度回答,甚至规避回答时,孩子内心的安全感就会受到伤害,即便将来他长大了,知道了你是开玩笑或不好意思回答,可他潜意识中的伤害也依然很难消除。所以,多用一点心,用孩子可以理解的方式(比喻、拟人等形式)告诉他真相,或者实在不行找来百科全书,将生命形成的全部过程科学地讲给孩子听也可以。

情感关键期

按理说,四五岁的孩子应该基本上已经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了,并且也可以理解并接纳和妈妈的分离了。但实际情况却是:在这个关键期的孩子好像忽然变小了,而且在情感上很脆弱。这不但表现在为一点点小事都会哭得很伤心,而且也表现在不能和妈妈分离。许多妈妈都说这个时候孩子一下子变得很粘人,并且会关注别人是否爱他,对父母的情绪反应非常敏感。其实这个时候的孩子,只是在透过外在形式上的“退缩”而去获得更多的爱和关注。因为这时的他们,正在为下一个阶段要面对外面的世界而积蓄能量。所以,当孩子问你爱不爱他,和爱他有多深的时候,不要觉得他人小鬼大很搞笑,相反,认真地告诉他,你爱他,你很爱很爱他,你爱他就像大海一样深沉,如此,他的内心才能安定,他才能够心满意足欢欢喜喜地回望周围的世界。

人际关系关键期

虽然在四岁之前,孩子们已经通过交换食物和玩具,感受到了交朋友的乐趣,但是,直到四岁多五岁的时候,他才渐渐明白,真正的朋友是建立在志趣相同,彼此关爱,相互理解和相互倾听的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说,他们已经从一对一交换玩具和食物的阶段,上升到了寻找相同情趣的伙伴并开始相互依恋的阶段,从和许多小朋友玩的阶段,上升到了只和一两个小朋友交往的阶段。这个阶段,孩子开始真正经历人际交往的全过程,而这种交往智能实则是与生俱来的。所以在这个阶段,家长一定要学会适当放手,只要不是特别严重,就给予孩子自由的空间,让他自己处理问题。让他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顺利度过人际关系关键期,抵达下一个关键期。

婚姻关键期

在人际关系关键期后,孩子便真正展开了婚姻的关键期。最早的时候孩子会想要和爸爸、妈妈“结婚”。之后,他们就会“爱上”自己的老师或者其他的成人。一直到5岁左右,他们才会“爱上”一个小伙伴,比如只给自己喜欢的孩子分享好吃的东西,而且经常在一起玩,产生矛盾时也不愿意让其他人干预等等。总之,他们想拥有属于自己的空间。面对这些喜欢“谈婚论嫁”的小大人,家长不要觉得这个现象不好,然后直接粗暴的制止。相反,抓住这个为孩子建立正确婚姻观念的机会,帮助他们建立更好的爱的观念和丰富的情绪才是更正确的选择。

审美关键期

和上一个年龄段不同,孩子们这个时期的审美是对自己的形象有了自己的愿望和审美标准,尤其女孩子对自己的衣着和服饰产生了浓厚兴趣。

幼儿园的孩子到了审美关键期时总是喜欢化妆。当然,在成人眼里这些“妆”化得很离谱,但是这些女孩子们总是热情不减,并且总在所有人面前走来走去展示,直到得到夸奖之后,她们才会带着满足的神情离开,转身又会到别的老师面前展示。除了化妆,女孩子还喜欢漂亮的裙子和鞋子,并且要按照自己的想法穿着和打扮。在这个时候,孩子需要的是成人的肯定。此时,我们无需对美做任何评判。

身份确认关键期

在成人眼里,童年是梦想的时代,但对于四五岁的孩子来说,那梦想其实就是真实。“我是警察”、“我是霸王龙”、“我是小锡兵”、“我是白雪公主”......孩子们会给自己一个又一个身份。这种现象是因为他们开始崇拜某一偶像,希望自己就是那个偶像。在幼儿园里,经常有穿着白雪公主服装的小朋友,你必须叫她白雪公主她才答应你。孩子在这个身份确认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观察到他们开始透过自己的偶像来表达自己。家长要学会尊重和赞美孩子,帮助孩子更好地内化这些偶像人物背后的人格特征,比如公主的高贵,龙的力量,超人的神器,机器人的变化等,而这些被孩子内化在自己生命中的特征,最终也将成为他们自我创造的特征。

性别关键期

这时的孩子最重视的就是谁是男孩谁是女孩。如果有人去洗手间,他们一定要跟着去,原因是想观察到底是男孩还是女孩。孩子对身体的探索和认识来自于观察,成人在给孩子解释时,态度必须客观和科学,就如同认识自己的眼睛、鼻子、嘴一样。当然百科全书这时是最好的工具了。

数学概念关键期

孩子到了4岁多时,总是喜欢问:这是几个,现在是几点,有几个人?这是因为孩子对数名、数量、数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是这时的孩子还不能完全理解逻辑,他们只是能够将数名、数字、数量配上对。这是孩子数学智能的最初发展,家长应该抓住这个时期,当孩子对数名感兴趣的时候,趁机教他学数数,当他对数的书写感兴趣的时候,给他一支笔,教他写数字,当他对数的序列感兴趣的时候,带他玩一些数字排序的游戏,但是一定要注意,孩子不感兴趣,也不要过分强迫,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慢慢掌握数的概念,同时也不容易出现厌学情绪。

认字(符号)关键期

四五岁的孩子有一段时间会对识字、拼读、认识符号感兴趣,特别会对自己熟悉的某些文字感兴趣,比如他们会发现自己名字里的字在别的地方出现。这是因为他们进入了认字关键期。此时,家长可以给孩子一些文字卡片,让孩子把动作和看到的文字配合起来去学习文字。不过要注意,在这个阶段,孩子只能宏观地认识文字,也就是一个整体的形象,还不能够分解字的笔画,也达不到书写的程度。家长不要一看孩子对文字感兴趣就开始大量要求他接受认知性学习,因为这样很容易适得其反,令孩子对学习产生反感,不利于日后更长远的发展。

绘画和音乐关键期

绘画和音乐是人生来就有的智能。绘画是孩子最会使用的一种语言,他们从涂鸦开始一直到可以表达自己的感受,整个的过程都是一种自然的展现。而孩子在妈妈的肚子里就开始了听觉的发展,一岁多的孩子就能够跟着音乐的节奏扭动自己的身体,音乐是人类的语言,孩子天生就具有最高级的艺术欣赏能力。所以,在这个关键期的发展上,我们只要能够给孩子提供一个高品质的音乐和绘画环境就可以帮助他们顺利发展了。

0-1岁儿童要经历哪三个阶段(0-6岁儿童在不同阶段的发展重点)(6)

图片来自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5-6岁孩子的六项关键期

5到6岁,是孩子在幼儿园生活的最后一年,这一年,他们不但会延续之前的一部分旧的关键期,同时也会产生一部分新的关键期。作为家长,一定要抓住这学龄前的最后阶段,为孩子即将进入小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做好充足的准备。接下来,老岳就继续为大家介绍5-6岁孩子的六项关键期

婚姻关键期

5岁以后的这个婚姻关键期是四到五岁婚姻关键期的延续。这个时候的孩子选择伙伴的倾向性变得更加明显,因为他们在生活中经过多次讨论,以及在真实的场合通过“过家家”或“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的频繁使用,已经逐渐知道了一些简单的婚姻规则,比如,只有相爱的人才能结婚,男的应该和女的结婚等。

这些正确的婚姻观念是他们未来婚姻生活幸福美满的前提和关键,所以,作为家长一定不要一看到孩子们凑在一起过家家,说什么“我爱你”,“我要和你结婚”,“我要嫁给***”等,就着急害怕,担心他们太早熟。相反,淡然地看待他们正在经历的异性朋友关键期,正确地引导他们确立正确的婚姻观念,比如,告诉他们我们国家是一夫一妻制,所以一个人只能选另外一个人结婚等,只有这样,孩子才能顺利度过婚姻关键期,到了小学,中学阶段,他们对于这些问题的看法才会理性、客观、包容。反之,如果没有这个基础,等他们的青春期到来时,因为生理的原因再去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他们的心智可能就会变得比较混乱了。

书写关键期

四五岁的孩子对认识符号、书写符号(文字、拼音、偏旁部首)开始产生兴趣。五岁之后,书写的欲望会变得更加强烈,书写关键期由此正式到来。

这时候,书写,就像是储存在人的基因当中终于找到了表达的机会一样。开始深深吸引住孩子,不断促使孩子高度专注和持续不断的书写。孩子在书写的过程中,体会到前所未有的乐趣,就如同去放风筝时一样的自由和快乐。这就是书写关键期的神奇之处,让孩子自发地把书写学习当成了生活。

家长在孩子的这个关键期,首先应该特别注重使用实物教学,也就是用孩子认识的事物来教他们认识相关的文字,比如孩子喜欢的食品、玩具等,把文字制作成字卡让孩子和实际的物品配对,这样,孩子就能够避免用记忆去死记硬背文字,能够真正将抽象的符号和现实的实物结合起来,让学习到的文字变得有意义。然后书写也是同样的道理,孩子在书写符号之前,一定要让他先触摸符号。比如,一些幼儿园里会使用砂纸符号(文字、拼音、偏旁部首)卡这样的教具,为的就是让孩子先触摸符号以产生感觉,然后再临摹书写,通过这样的实际体验过程,孩子才能非常顺利地度过并且发展书写关键期,基本上在入学之前,掌握符号的书写。

数学逻辑关键期

数学,是每个孩子在学龄期都要学习的科目,而且数学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是每个人在生活中使用最多的能力,是每个人都应该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那么,数学能力的培养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呢?从小学开始学习数学这个科目的时候才开始吗?当然不可以,在儿童成长的早期,家长就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比如,当孩子刚开始对数字感兴趣的时候,教他认识数字,在他对数字推理的活动感兴趣的时候,引导他进行简单的数学推理活动,像问一问他“6楼下水道的水会流到5楼,5楼下水道的水又会流到哪里呢?”等等。

而到了五六岁的数学逻辑关键期,家长更是要从生活中不断强化孩子的数学逻辑智能。比如,教他认识钟表,辨认时间;教他认识货币,了解钱币的币值与用途,甚至可以协助他自己计算花钱买东西;教他进行简单的测量,像用量杯测量水量,用绳子测量距离等。帮助孩子学会借助实物不断理解和掌握越来越复杂的数学逻辑关系。但是切记,万万不要单纯地,干巴巴地教孩子数123或不断地要求孩子回答1 2=?这样枯燥无味的数学计算题。因为一来孩子很难理解,二来,也有可能导致他们因不会而产生厌学情绪,将来对数学学习产生抗拒。

社会性行为关键期

伴随着在幼儿园里经历了两年左右的群体生活,五六岁孩子的社会性已经有了很大发展,他们不知不觉间就进入了社会性行为关键期。在这个关键期内,你会发现他们渴望更多的认识社会,渴望更多的了解社会规则,渴望更多的学习社会行为,渴望更直接体会社会性情感......

他们常常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组成一个非常温馨和谐平等的团队,一起玩耍游戏或进行某项活动。在团体互动过程中,每个孩子都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去说服别人实现这个想法。并且,即使自己的想法没有被群体采纳,他在群体中依然坚持独自去实现也没有人会反对,当然,也有可能他会很自然地放弃自己的想法去顺应群体的想法。同时,在一个游戏中,不同的时间还会出现不同的类似于领导的人物,这完全要看这一环节中谁的想法被大家都认可。想法被认可的人会暂时用自己的想法来指挥大家,但是,这时候群体中并不会有强者和弱者的感受,不管是年龄大还是年龄小,没有人会长期处于弱势地位,也没有人会长期处于强势地位。

对于孩子之间这样的群体氛围,作为成人千万不要以上帝自居去干涉他们,因为孩子们这样的群体正是人类最理想的群体,是真正的民主化群体,只有在这样的群体中,孩子才能获得良好的社会性能力的发展。反之,孩子缺乏这种群体生活的体验,很有可能会逐渐变成需要帮助的孩子。

动植物、实验、收集关键期

五六岁的孩子,开始热烈的吸收一切来自自然界的知识,他们对自然界的探索兴趣和敏感度已经远远高于物质界。因为,他们进入了动植物、实验、收集的关键期。

说到对动植物的兴趣,很多人可能立马就会想到达尔文。是啊,达尔文小时候特别喜欢观察小虫子,小动物和植物,甚至因此还影响了学习成绩受到了父亲的批评。但是也正因为他从小与自然界建立了亲密的关系,才为他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才让他成为了伟大的生物学家。

虽然并不是每个孩子都会成为达尔文,但是,在孩子五岁左右,当他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已经达到一个很高的程度的时候,家长和幼儿园老师都积极地为他们提供在生活中、自然中学习观察的机会,让孩子尽可能多的同自然产生联系,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探索大自然所学到的宝贵经验和丰富知识,可是任何书本上都很难学到的!

延续交往关键期

五岁以前,孩子们交往的特征常常是一对一,通过交换物品、食物、玩具进行,往往矛盾不断,但容易流泪解决问题的同时又容易重新和好。这段时间的交往对人的一生实在太重要了。在自由中,孩子们平等的交往着,学会了承受、判断,如何说话,如何把握他人的心理,如何找到感觉。当然,也正是有了这些基础,五岁以后,他们才会顺利结束一对一的交往,进入三四人一组的交往中,并且在朋友的选择上有了明显的精神倾向,也基本上结束了以交换为目的的交友方式,也就是进入延续交往关键期。在这个关键期内,孩子们常常三个一群,五个一团,在小团队中彼此认同,相互学习,形成一种愉快、默契的合作关系,这将奠定他们人际智能发展的良好基础。所以,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父母的教育只需掌握三个字——“不干涉”即可。让孩子自由交往,自由成长!

以上每一个关键期,如果家长能够好好把握,必能事半功倍,帮助孩子健康、自信的成长,反之,如果因为家长的无知或无视,导致孩子错过了这些关键期,那么,缺什么就得补什么,孩子日后,依然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实现自我弥补,把生命本能所需要的这些刺激都一一找回来。但是,孩子六岁之后就要进入小学,又有非常多新的挑战需要应对,如此一来,你说孩子累不累?

- The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