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王朔新书《起初·纪年》出版后,所呈现的报道与评论显示,尽管他对一代读者和写作者的趣味产生过深远影响,但青年读者对他的关注度却并不太高。与此相对应的是,与王朔同时代的余华、莫言,依然拥有不小的青年一代读者群体。那么,青年一代如何看王朔?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周子栋撰文,站在他的角度来解读王朔。

王朔为何受到读者追捧(青年一代看王朔)(1)

王朔与猫

青年一代看王朔

文/周子栋

王朔这个名字,对于中国读者来说并不陌生。中国人极少见知名的知识分子放下架子骂街,而王朔从不端着精英的架子,且很多时候他骂得有理。身为作家,他有水平,当代文学史已留下他的名字。

当我们谈一个作家,最好还是谈他的文学创作。

王朔是典型的新写实主义,内容上表现小人物的生活,描写生活中琐屑的事件以期达到还原生活的本来面目。这一流派作家的共同特征是对宏大叙事的背离,零度写作和对西方现代主义创作技巧的融汇。王朔作品的美学特征是幽默、反讽和解构,他与以往知识分子向来凝重的叙事形成了反差。他不写英雄人物,而是大胆选择地痞、小混混等一系列社会边缘人物作为主角,对于当年僵化的文学创作形成了冲击。

王朔一度红极一时,在新写实主义上留下了一笔,但可以预见的是——他的读者会越来越少。从作品的角度来看,《动物凶猛》和《我是你爸爸》是佳作,其他的不少作品存在缺陷。

《我是你爸爸》是当代文学上难见的在探讨父子关系上做得比较好的作品,算是独树一帜。

最出名的《动物凶猛》挑战了“集体性”叙事,与“哭哭啼啼,没有出息”的伤痕文学不同,王朔写出了一种浪漫主义的氛围,虽然引发了不小的争议,但也扩宽了这一题材的空间。

王朔为何受到读者追捧(青年一代看王朔)(2)

王朔为何受到读者追捧(青年一代看王朔)(3)

王朔代表作

王朔在青年读者群体中迅速“过气”,这一点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我想首先是人设。

“人设”这个词语对青年一代而言很熟悉,当代作家余华如今被互联网用户冠以“欢乐喜剧人”的标签,而王朔早就具有了自己的人设。“痞子”是大众对王朔最多的印象,呈现在作品里,他的“痞子文学”走出了一条和当代作家创作不同的路,在1990年代受到了读者的欢迎。王朔火在时代转型的时期,改革开放带来的新思想不断地冲击着当时的中国年青人,而王朔敏感地抓住了这一点,这让他成功。

但王朔表面上是痞子,骨子里是精英,这是他的特点。王朔的过气和互联网的发展关系很大,进入二十世纪后互联网迅速普及,生活中“沉默的大多数”开始拥有了发声渠道,草根们聚集在一个个平台上,如百度贴吧、微博等。当真的“痞子”亮相,人们就迅速对假痞子、真精英的王朔进行了抛弃。

此外还有王朔的时代语言。王朔是戏仿和反讽的高手,他的小说中把一定时期内流行的权威的语言用在自己的作品里,形成了对崇高的颠覆,嬉笑怒骂与调侃就是他语言的特点。但是这个语言是具有时代性的,它只能让经历过时代转型的人们有共鸣,而对于新的年青一代来说,那个时代已经成为了历史的记忆,那些曾经出现在报纸上让家家户户都熟知的语言对这一代人来说太陌生,以至于形成不了任何美学上的感受,甚至于无法理解王朔为什么要使用这类词语。

因此,年青人选择了其他作家。我常看到网络上有关于“文学已死”的论调,大抵是关于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的冲击,严肃文学丧失读者群体之类的话语,但是与这一论调相对的是有些作家在民间越来越红。

我首先想到的是过世之后才声名大噪的王小波,王小波和王朔在美学特征上有相似之处,王朔本人也十分认可王小波,自称“王小波门下走狗”的群体在互联网上也具有一定的规模,王小波小说中的玩世不恭和黑色幽默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盖住了王朔的风头,对于普通读者来说王小波似乎是一个不错的替代王朔的对象。

王朔为何受到读者追捧(青年一代看王朔)(4)

王朔为何受到读者追捧(青年一代看王朔)(5)

王小波 余华

再看另一位当红作家余华,他是当代文学中拥有最多读者的作家,抛开他早期晦涩的先锋文学外,他的长篇小说除《在细雨中呼喊》仍然保留了先锋作家时期的犀利,其他的作品皆是由传统的现实主义手法写就,这降低了读者的阅读门槛,《活着》赚足了读者的眼泪,且余华本人独特的幽默感与悲剧满满的作品的反差也受到读者们的热烈欢迎。

莫言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在中国家喻户晓,阎连科拿了卡夫卡文学奖,作品的艺术造诣极高,对文学爱好者来说也是很好的阅读对象。而王朔的地位则有些尴尬,一方面他没有拿到什么国际性的大奖,认可度还不足够,另一方面他的作品不少带有“玩一票”的性质,也导致了他本人在当代文学上似乎是夹在了第一梯队和第二梯队之间的尴尬位置。

时隔14年后王朔再一次出书,他的年龄已经大了,这是最好的机会来证明其宝刀未老。王朔曾经说过自己最大的梦想是写出《红楼梦》那样的作品,可见他在文学上还是有自己的追求的,并不仅是满足于赚钱。也许新书《起初·纪年》会宣告王朔的时代还在继续,但若像余华新作《文城》一样虽然质量过得去,但放在作家本人的创作谱系中来看是一部可有可无的作品的话就不免会尴尬。不管怎么说,比起王小波这种生前寂寂无名的作家,朔爷至少风光过了,这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不过他本人怎么想也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编辑 段雪莹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王朔为何受到读者追捧(青年一代看王朔)(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