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黑色柳丁这首歌,很多人的思绪应该会回到2003年那个狂热的夏天,那个狂热的舞台、那个在当时很狂热的台湾歌手#陶喆#

他在台上低着头、身上穿这一件红色背心、挂着一副电吉他,一幅热血派头都他却若有所思地喃道:“今天我心情有一点怪怪的,可是说不出来到底为什么......”#黑色柳丁#

怎么看陶喆的音乐素养(黑色柳丁)(1)


然后,无论知不知道他为什么怪怪的观众们,都顺着他怪怪的心情不断地欢呼、喝彩,顺着他怪怪的语调哼起了这首新作,相信许多喜欢这首歌的歌迷也是一样,就是顺着David那怪怪的心情、怪怪的语调,听出了与其他华语电子摇滚音乐不一样的内涵,为之着迷。#华语音乐# #创新#

怎么看陶喆的音乐素养(黑色柳丁)(2)


作为《黑色柳丁》这一专辑的主打歌,歌曲《黑色柳丁》完美地诠释了这张专辑问世的缘由——世界黑暗、周边充满绝望,爱在何处?

对了,“爱在何处”这个问题的答案直至今天,好像很多人还在寻。

而对于当时的陶喆来说,这个问题也令他很困扰,911的阴霾未散、华语乐坛前路未知、唱片业开始低迷......问题在他的头上围绕着,他本身那乐观积极勇敢的一面就像那本是被一片片乌云遮住而无法照入自己世界的阳光。

所以,即使鬼才如他,也只能暂时在歌里乞求“请你离开我”。

怎么看陶喆的音乐素养(黑色柳丁)(3)

可是再怎么乞求,陶喆始终无法在一时间远离这些阴暗和低沉去寻找自己所爱的东西,所以他也只能无奈感叹“但又觉得没有话好说”。

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如监狱般冰冷的世界,不断地质疑自己是“英雄”还是“佣兵”。

此时,也许他觉得自己只是一个昏昏沉沉、没有办法唤醒自己的庸人吧。

怎么看陶喆的音乐素养(黑色柳丁)(4)


所以在这首歌里, 我们无法看到David想追求的爱是什么?只知道当时他在追求的路上迷路了。

面对未知,他只能不断地质疑自己、质疑世界、不断地问“为什么”。

所以我们在歌里能听到他用幽旋的电子旋律不停地问问题——“为什么有蓝色的感觉”、“为什么有怪怪的心情”、“悲伤的征兆为何而来”。

没有得到答案的他,只能转而用蓝调淡淡地诉说自己的悲伤、道出自己的颓废期待有人听到自己的心声,指明前进的方向。

未果

他只能用更大的嗓门让更远的地方听见自己的声音,这时候金属风格有如他的扬声器配上淡淡忧伤的蓝调、节奏明快的乡村风和r&b和歇斯底里的摇滚,使得这首歌的高潮有如直探乌云的巨大双手,仿佛在一瞬间,陶喆这只困兽拥有撕开乌云的力量。

怎么看陶喆的音乐素养(黑色柳丁)(5)


不过,歌里的陶喆即便用尽所有力量,也没能撕开那一片片乌云。

尽管他的斗争失败了,却不妨碍《黑色柳丁》成为新世纪华语摇滚的经典之作。

因为《黑色柳丁》打破了当时华语传统摇滚的局限性,创造性地将r&b、蓝调、电子音乐、金属摇滚几种主流风格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再配上乡村风格、r&p等元素,使得这首歌所包含的元素非常地丰富,即便在今天听来,这首歌仍是华语流行音乐风格运用的典范之作。

另外,我觉得这首歌最厉害的除了元素丰富之余,他的情绪和旋律、歌词的起伏都是非常大,但是彼此间都完美地契合。

例如狂怒、歇斯底里的高潮部分就用节奏感最强的金属摇滚结合律动性很好的乡村摇滚起推动作用,高潮后的低落情绪又能流畅地切换到蓝调风格,这种流畅性也是在陶喆音乐音乐风格里我最喜欢的一点。#神作# #好歌# #每天一首好歌#

而且仔细听的话,《黑色柳丁》的尾段和专辑下一首《Dear God》的前奏在情绪上的连接是非常流畅的,这是真的神了。

我建议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把两首歌连起来听,因为我觉得《Dear God》的高潮感有点像是《黑色柳丁》无奈痛哭后的纵声呐喊,在情绪上的感染力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两首歌的中心思想是延续的。

所以在听的时候可以对比两首歌的异同之处,这会给你的听歌体验增添更多的乐趣,让你的听歌质感更上一个层次。

怎么看陶喆的音乐素养(黑色柳丁)(6)


其实我觉得在这个时代有很些人也像《黑色柳丁》所表现的那样(包括我自己),很容易对生活感到迷茫、焦虑、绝望,很容易被一些东西遮住眼睛看不清真相。

那我觉得如果在《黑色柳丁》里找到一丝共鸣但找不到自己想要的答案的话,不如试一下耐心地听完整张专辑,仔细体会一下陶喆当时是怎么看待“爱”这种希望的、又是怎么看待周遭的世界的。

虽然这首歌和整张专辑的主调都偏向压抑,但是我相信每个人在听完后,都会对这首歌以及整张专辑有和主流看法不一样的理解。

我相信这应该也是陶喆当时在推出专辑后想看到的画面吧。

怎么看陶喆的音乐素养(黑色柳丁)(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