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古楼东边有个六尺巷,又叫仁义胡同,它的来历你听说过吗?在玉皇皋夜读的励志少年是谁?是谁骑驴着毛驴上朝呢?曾经家喻户晓的聊城故事,现在的年轻人知道的还有多少?。今天海伦将用这三小个故事为您讲述清朝开国状元傅以渐的传奇。

未见当年秦始皇典故(万里长城今犹在)(1)

傅以渐(1609——1665)

字于磬,号星岩。今山东聊城东昌府区人,知名学者、史学家,清朝第一位状元,一代帝师,武英殿大学士。他学识渊博,精通经史,工于诗文。以状元而居相位,他鞠躬尽瘁,任劳任怨,勤政清廉为世人所传诵。

第一篇,玉皇皋夜读成就清朝状元

未见当年秦始皇典故(万里长城今犹在)(2)

聊城,盛夏的夜晚,傅以渐跟往常一样点灯读书,但要读的书还没读完,灯油就已经燃尽了。母亲就劝他早点睡吧,家里连买粮食的钱都没了,没有钱再买灯油了,以后晚上就不要读书了。

傅以渐躺在床上,难以入眠,忽然记起在古楼底下卖花生的耿大爷,夜里他总是挑灯摆摊,何不去那里借光读书?于是他就拿着书去找耿大爷,耿大爷打心里喜欢这个爱读书的孩子,于是每晚都会等他来读书。

未见当年秦始皇典故(万里长城今犹在)(3)

一天,有个人跑来跟他们说:“玉皇皋闹鬼了,昨天,半夜三更,院里灯火通明,有人扒墙观望,被狂舞的怪物砸破了头,以后可没人敢去玉皇皋玩了。”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傅以渐听到“灯火通明”四个字,心中大喜,耿大爷很快要收摊回家了,因为他读书,耿大爷才多摆一会儿的。于是他就拿定主意要去玉皇皋,然后他就告别了耿大爷来到了玉皇皋。大殿上果然点着两盏灯,分外明亮,真是个读书的好地方,傅以渐便在那里专心的读起书来。原来庙里怕夜间有人打扰,故意装神弄鬼吓唬人。他们又来吓唬傅以渐,但是傅以渐读书入了迷,根本就不理会他们,没啥反应。主持和道士们见他读书专注,淡定自若,认定傅以渐将来能成大事,于是专门为他燃灯,供他夜读。

未见当年秦始皇典故(万里长城今犹在)(4)

傅以渐在玉皇皋,一连读书多年,院试、乡试都榜上有名。顺治三年(1646年)傅以渐考取清朝第一位科举状元。此后他一直为官,身居高位,深得皇上器重,做过清朝的兵部尚书,还做过康熙皇帝的老师。他为官鞠躬尽瘁,任劳任怨,以勤政清廉著称于世。

未见当年秦始皇典故(万里长城今犹在)(5)

当年傅以渐夜读的玉皇皋早已不复存在了,但是他勤奋好学,勤政清廉的故事却一直流传至今。他成为了聊城人的骄傲,读书人的榜样。

第二篇,仁义胡同成为百年佳话

未见当年秦始皇典故(万里长城今犹在)(6)

六尺巷,仁义胡同

聊城东昌府区东关大街傅斯年陈列馆(傅氏祠堂)东邻,有一条青石铺的胡同,上面写着“仁义胡同”,这就是著名的六尺巷,关于这个胡同的由来,还流传着一个感人的故事。

话说清朝康熙年间,傅以渐在京城做官,其在聊城的家人因修祠堂与邻居发生了宅基纠纷,最后闹到了县衙。地方官非常为难,因为他知道傅以渐在京里做官,是朝廷重臣,是不能得罪的!但是判傅家有理,又有官官相护,仗势欺人的感觉。地方官一时难以抉择并没有立刻判出结果。

傅家人急了,便修书一封送到京城,希望傅以渐凭自己的威望给地方官施加压力,以便尽快解决此事,傅以渐看到来信,马上回信一封:“千里来书为堵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未见当年秦始皇典故(万里长城今犹在)(7)

,傅以渐家人收到回信后,感觉非常惭愧,将祠堂的墙退后了三尺,并主动找邻居和解。邻居看到傅家如此仁义,十分感动,便也退让了三尺,于是便成就了傅氏祠堂东邻的这条六尺胡同。又名“六尺巷”。

未见当年秦始皇典故(万里长城今犹在)(8)

光阴荏苒,岁月流逝,聊城虽然历经沧桑,但仁义胡同依然保留着,它的故事也代代相传,流芳至今。仁义,礼让,友善,和睦也成了聊城世代相承的民风。

第三篇,状元骑驴上朝

未见当年秦始皇典故(万里长城今犹在)(9)

傅以渐是朝廷重臣,在《聊城县志》中,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就是状元骑驴上朝。

在古代,一般举人赶考,多骑高头大马,衣着花丽,那可不是一般的风光。骑大马那就相当于现在坐奔驰、宝马车一样显贵。但是傅以渐不像别人一样,他不骑马,只骑了头小毛驴。

那些富家子弟嘲笑他:“骏马方能配金鞍,毛驴岂能登金殿!”面对冷嘲热讽,傅以渐根本不去理会。等到发榜之日,那些富家子弟名落孙山,傅以渐却高中状元。

未见当年秦始皇典故(万里长城今犹在)(10)

中了状元的傅以渐仍然十分简朴。文武百官都骑马坐轿上朝,他还是骑着那头小毛驴。后来傅以渐做了康熙的老师,康熙也曾给他牵驴解鞍。一天,他又骑驴上朝,不慎从驴背上摔了下来,顺治皇帝急忙上前将他扶起来。事后还给他画了幅骑驴小像,一时间传为佳话。

“状元骑驴”的故事在聊城流传很广,内容大同小异,与贵族高官相比,身居高位的傅以渐朴实无华,更加受到老百姓的尊崇和爱戴。

未见当年秦始皇典故(万里长城今犹在)(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