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大戏院又名沪西共舞台,位于劳勃生路(今长寿路)427号,由业主吴某创设,设施极为简陋,于1931年开幕。戏院位于越界筑路地段,中国政府与租界工部局分而治之。说起“共和”二字,当年还是很时尚的,北洋政府用“红黄蓝白黑”五色旗,代表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当年以“共和”为名的文娱场所也不少,戏院就有几家,如南市共和大戏院,大世界内还有个共和厅。

召开反日大会遭查禁

戏院所处的沪西地区有多家棉纺织工厂,是产业工人集居的地区,也是中共地下组织经常活动的地方。开业不久,这家小戏院里就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共舞台事件”。

1932年5月5日,中日《淞沪停战协定》签订后,江苏省委根据中央指示,为进一步扩大和统一全省反帝大同盟,推动抗日救国运动,并为“八一”召开全国代表大会成立全国反帝大同盟作准备,决定7月17日由上海反帝大同盟、江苏省民众援助东北义勇军反对上海停战联合会(民联),以“江苏省民众反帝抗日援助东北义勇军联合会”的名义,商借共和戏院演剧筹募捐款,并由戏院老板郑福珍向国民党第六区公安局备案,实为召开各反日团体代表大会。

宝岛一村话剧院(名震沪西的共和大戏院)(1)

(图1)当年的事件报道

7月17日清晨,大会工作人员提前来到会场布置,民联青年部长温济泽和曹仁飚带来大批文件和宣传品到达会场,发现情况异常,遂向大会主持人建议不能开会。但是,大会主持人不仅主张继续开会,而且派学生代表刘志超等3人去附近国民党公安局交涉,结果被扣留。8时左右,100多位代表按规定的“秘密口号”进入会场。9时许,大批警察、特务包围戏院,除少数代表从后院翻墙脱逃之外,共有94人(其中大会代表88名)被捕,先被押送至上海市公安局审讯;同月21日下午4时,除戏院老板郑福珍及该院茶房等几人交保外,其余88人解送龙华淞沪警备司令部,30日又移送至南京。

事发后,次日(18日)《申报》作了较大篇幅的新闻报道,之后又连续追踪报道事态。“共舞台事件”轰动上海滩。

7月29日,由于李逢春叛变,萧万才、章尘仙等7人被捕。9月27日,江苏高等法院作出判决,其中萧万才、柳日均等13人被处以死刑,10月1日清晨在南京雨花台被杀害;70人被判有期徒刑,仅9人交保释放;3人叛变投敌。事件发生后,戏院被查封,暂停营业。

邀请筱文艳演江淮戏

沪西是江北人聚集居住的所在地。江北籍包括皖北人,但主体为苏北人,而苏北人中又以里下河地区的人居多。他们到上海讨生活,大多成为纺织女工、码头工人、黄包车夫、清洁工、女佣等等。这么多生活于底层的苏北人,必然会对娱乐活动产生需求。而从他们的收入和欣赏习惯来说,最对胃口的还是家乡的“江淮戏”。

1935年共和戏院改建,更名为高升大戏院,演出厅为700平方米的砖木结构简易平房。戏院虽不豪华,但地处纺织女工集居的沪西劳勃生路一带,有众多的江淮戏迷,是演江淮戏的理想场所。

宝岛一村话剧院(名震沪西的共和大戏院)(2)

(图2)被誉为“江北梅兰芳”的淮剧女演员筱文艳

1939年,戏院老板向在上海走红的淮剧名伶筱文艳发出邀约,而筱文艳等人为了剧种的发展,也想在沪西有个固定的演出场所,双方一拍即合。同年底,筱文艳与何叫天等在高升大戏院演出连台本戏《七世姻缘》中的《梁祝哀史》时,与琴师高小毛、鼓师王士广合作,发明了一种后来被称为“自由调”的曲调,逐渐形成了她自己的唱腔艺术。从此,“江北梅兰芳”的美誉在观众中不胫而走。

“老燎原”变身“新燎原”

1948年,高升大戏院改名为大都会电影院,开始放映电影。1964年扩建改造,座位从594个增加到684个,后改名为燎原电影院(简称“老燎原”)。

燎原电影院地方太小,设施落后,没有大堂。为满足周边居民的娱乐需求,1982年9月,影院投资215万元,在长寿路600号近胶州路口处易地兴建新燎原电影院,由上海民用建筑设计院设计,市建五公司施工。1984年9月竣工,同年11月1日开业。新影院为1幢扇形钢筋混凝土结构、茶色玻璃面墙体的3层楼房。

坊间曾有传言,“新燎原”第一个采用了茶色玻璃,因擦得太亮,有游客一头撞去以致头破血流。放映厅内配有“道尔贝”系统立体声音响等先进设备。楼上、楼下共有软席座椅1345个。一、二层楼均设有宽敞舒适的观众休息厅。底层设有喷水池、小卖部,二楼有音乐茶室及舞厅(后改为袖珍电影厅)。影院前辟有600平方米的绿化园地及停车场。

宝岛一村话剧院(名震沪西的共和大戏院)(3)

(图3)燎原电影院旧照

“新燎原”开张后,前来观影者络绎不绝,票价也从5角涨到1元不等,白天可放七八场电影。有新片上映,片厂往往选择这个新式电影院作为首映。许多电影明星都来过“新燎原”,如巩俐、刘晓庆、古月、刘德华等。当年电影《芙蓉镇》公映时,曾引得长寿路、胶州路口人山人海。

1988年4月,新燎原电影院在全市最早开办通宵电影,被誉为上海的“不夜城”。与大光明电影院周末通宵场不同,新燎原竟然开设了天天通宵场,夜夜火爆,为青年男女创造了一个谈情说爱的好地方。

1988年6月,经理卜位中出席全国超百万影院经理座谈会,成为上海影院六强之一。可是,1990年以后,卡拉OK和VCD风靡起来,且很快成为年轻人的娱乐主菜单,尽管1990年12月新燎原又在楼顶添建上海首家360度环幕电影厅,但已无法遏制电影市场的颓势。1994年,因长寿路拓宽工程,燎原电影院按计划被拆除,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

(本文转载自食砚无田新浪博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