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教皇下跪祈求教皇原谅的皇帝(罗马教皇下了一道禁令)(1)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12月,康熙下令禁教。禁教禁的是天主教,并由此形成了延续200年的“礼仪之争”。只是,开启争端的不是康熙,而是罗马教廷。

康熙及其父顺治都曾是天主教的拥趸。虽然两位皇帝不是天主教徒,但是他们对罗马教皇及其教士都优待有加。顺治年间,天主教传教士汤若望甚至担任了清廷中十分重要的、职在评判国运的钦天监的主官,品级高居一品。康熙还曾特地下达“容教令”:,认为西洋人并未做违法之事,天主教也不是左道惑众,因此不得限制洋人在中国传播天主教,态度十分开明。

那么,双方原本亲密无间的关系为什么会破裂,以至于康熙亲自下令禁教?

原来,早在康熙四十三年时,罗马教皇就发布了一项禁令。禁令中对中国的天主教徒提出诸多要求,其中最核心的有两点:第一,不得祭拜孔子;第二,不得祭拜自己的祖先。

直到康熙五十九年,康熙才完全确定罗马教皇的禁令内容。对罗马教皇的信任付之东流令康熙十分愤慨:“览此条约,只可说得西洋等小人如何言得中国之大理……以后不必西洋人在中国行教,禁止可也,免得多事。钦此。”在康熙看来,中国人都不禁止崇奉儒家思想的人信天主教,天主教却禁止中国教徒遵守自己国家的传统伦理,简直就是不讲道理。

自康熙颁布禁教法令后,历代皇帝基本都延续了康熙的政策,严厉限制天主教的活动,天主教在中国只能以非法的形式传播。虽然在乾隆时期,传教士在宫中受到很高的礼遇,但仍不能在国内开展传教活动。

这种情况直到200年后才出现了转机。1934年,溥仪在日本的扶植下成了傀儡皇帝,罗马教廷不顾民国政府的反对,承认了其存在的合法性。可是,溥仪将“祭孔”奉为强制性的文化政策,这又迫使罗马教廷不得不对“礼仪之争”表态。

向教皇下跪祈求教皇原谅的皇帝(罗马教皇下了一道禁令)(2)

罗马教廷并不肯承认之前推出的禁令是错误的,而是认为经过两百多年的发展,过去在中国具有宗教性质的祭祖、祭孔观念已经变成了世俗性的社会活动,与个人信仰无关,因此可以被允许。1939年,罗马教皇宣布撤销禁止中国教徒祭孔、祭祖的禁令,并称:“允许教徒参加祭孔仪式……在死者或其遗像、牌位之前鞠躬,是被允许且是适当的。”至此,天主教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礼仪之争”才算落下了帷幕。

关注微信公众号淘历史(taohistory)

和T君一起读历史

本文作者|伊 人

文章来源|《百家讲坛》杂志

阅读更多:

一个普通工人,生前拒绝让座引发全民抗议,死后全美国降半旗

一个边疆将领,坚持15年自费修130座炮台,清廷得知后痛批

张爱玲在美国:生前连双新鞋都不肯买,去世后留下240万港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