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英语那点事呗,

从小学英文到英文四级、英语六级考试,再到雅思、托福、GRE,现在大部分中国孩子从小就伴随着英语教学一起成长。

数百年前,一位封建帝国的皇帝也经历了几乎相同的经历。

然而,只有初中学历的他为何能写得一手漂亮的“印刷体”英文?为何他能在不少国际场合用英文对答如流?为何他甚至可以用英文翻译中国传统著作“四书五经”?

今天,小编带大家探秘这位皇帝是如何推开这扇英语世界的大门。

从夏商周开始,中国就一直雄踞世界强国之列,可以称得上是四方来朝。当时,专门设立了“四夷馆”用于翻译各国书籍和文字,这个“夷”字可以说对别国语言和文字充满了鄙夷和不屑。因此,在中国古代,根本谈不上系统性的对外国文字的学习,更别说对英文像如今一样重视了。

直到清朝后期,外国列强用鸦片和大炮敲开了中国的大门,也彻底击碎了清政府“天朝上国”的美梦。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号称“日不落帝国”的英国已经拥有了世界上最大面积的领土。据估算,当时英国控制的区域达到了四千万平方公里,约是整个世界陆地面积的25%;控制人口达到了4亿,占了全世界人口的25%。

终于,被动挨打的中国发现需要打开国门跟世界交流,因此,发源于5世纪的英语一跃成为国际主流语言。

清帝国一共存续了200多年,学习英语的皇帝先后有三个:一个是康熙皇帝、另一个是光绪皇帝,而最后的一个就是末代皇帝溥仪。末代皇帝溥仪虽然是个傀儡皇帝,也只有初中学历,但他应该是清朝英语水平最高的皇帝。

“帝师”庄世顿是李鸿章之子介绍给溥仪

话说,溥仪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的......,就是康熙皇帝,因为清政府跟俄国签订《尼布楚条约》的时候,康熙发现要是不懂英文就会在合同中被各种坑(尽管整个合同就是个大坑)。于是,他专门设立了文馆,鼓励皇室子弟学习俄罗斯语言、英语等外语。

Who is this man?(胡乙史席史蛮痕)

my home in city(埋哀花姆因雪的)

Your home?(尤何挨花姆)

How old are you?(好胡哑而特,挨,尤胡)

用中文标注发音学习英语,这就是清朝人刚刚开始学习英语的方法。是不是很熟悉的感觉,直到现在还有很多刚接触英语的人用这种“笨办法”学习英文。

随着跟外国人接触的越来越多(随着外国列强瓜分中国的步伐加快),到光绪皇帝的时候,英语课程的设置已经进步了不少。想通过变法图强的光绪皇帝对英语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他自己每天清晨四点就开始上课,遥想当年,紫禁城里不时会传出皇帝晨读英语的声音。

但是,那时候外国人要想接近皇帝很难,加上慈禧太后对光绪皇帝的控制,他应该没有太多练习口语对话的机会,所以“哑巴英语”实在是难堪大任。不过,他学习英语的劲头对中国人学习英语的正面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1917年,有个叫张勋的人妄想恢复帝制,于是带着五千名辫子兵再次把溥仪推上所谓的“皇椅”。当时年幼的溥仪屁股还没做热,这次复辟就被镇压。这位末代皇帝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了英语学习的历程。

李经迈是李鸿章之子,正是因为他的极力推荐,英国传教士庄世顿从港英政府来到北京,开始担任溥仪的英文老师。庄世顿是当时有名的“中国通”,牛津大学的高材生应为汉语水平极高所以被英国政府派到香港工作。

哦买噶的中文是什么意思(哦买噶这个皇帝学历是初中)(1)

庄世顿和溥仪

1919年3月4日,庄世顿见到了这位命运多舛的末代皇帝,面对这个年幼的小孩子,庄世顿可谓是尽心尽责。他在第一年开始教授溥仪音标、字母、单词、语法等内容,基础教学完成后,第二年就让溥仪开始阅读《金河王》《爱丽丝漫游记》《伊索寓言》等英文名著。这个过程中,他还给溥仪讲述了很多西方的历史故事。

在紫禁城的毓庆宫里,溥仪学习了英文、数学,西方历史、地理等许多课程。关于英文方面的书籍,溥仪曾经回忆说:“我印象深刻的有两本书,一本是《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另一本是译成英文的‘四书’。”

那个时候的溥仪堪称末代皇室的“英文课代表”,他根本不满足于庄世顿教授的基础知识,这促使庄士敦不断地把更多的书籍翻译成英文供溥仪阅读,从日常生活用语到童话故事、从历史故事到儒家经典著作,精通中文的庄世顿为溥仪的英文水平进步付出了许多努力。

溥仪的英文进步了,但思想却愈发守旧

毕竟,庄士敦是一个土生土长的苏格兰人,他的教育模式带有明显的西式教育色彩,孩童时代的溥仪对庄世顿秒回的美好西方有了越来越多的的向往和憧憬。

当时的溥仪毕竟还是个孩子,贪玩的天性时不时的会暴露出来。尽管如此,庄世顿并没有像传统的老师那样对溥仪进行说教,这种方式让溥仪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愉悦。也正因为庄世顿的外国人身份,他并没有传统的君臣思想,而是仅仅把溥仪当做一个不太普通的学生对待。因此,溥仪不专心上课或者贪玩的时候,庄世顿都会耐心等待。

后来,溥仪曾回忆说:“这个容易害羞的英国人庄世顿能用一颗平常心对待像我这样的学生,确实不是一件易事。”,这样平等又温和的师生关系,让溥仪对英语学习的情趣与日俱增,英语水平也突飞猛进。

庄世顿曾经给溥仪取了一个英文名字,叫“亨利”,也给婉容取名“伊丽莎白”,还给溥仪身边的伴读、随从等人都取了英文名字。在平时交流中,他也夹杂着中英文一起让溥仪进行英文对话练习。

比如:“威廉姆,请把我的Pencil削好,放在desk上。”“阿瑟,today(今天)下晌把lily他们叫来一起hear外国军乐!”

1922年,溥仪已经成长成了一个十七岁的翩翩少年,但并没有真正的接触过数学,也没有真正学习过更多的自然科学,自然就不能观察到当时西方世界正在进行的工业革命给国家和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

在不少历史照片中,我们都能看到溥仪外观看起来是比较西式的,比如骑自行车、戴近视镜和怀表、穿着西装、还热爱网球和高尔夫球。然而,这些西式的表现并没有真正走进这位末代皇帝的内心,尤其是西方当时先进的民主思想。庄世顿在提倡教学中,反对共和,向溥仪宣传复辟思想。

据了解,庄世顿曾经告诉溥仪: “所有报纸上的内容都可以看得出来,您的子民还怀念大清,都厌倦了共和。您作为皇帝也不必关心那些军人们的作为和态度。您不能整日总待在紫禁城里,在英国王子读书的牛津大学里,您一定可以学习到更多必要的知识。”

正是这样一席话让溥仪萌生了漂洋过海去英国学习的想法,加之张勋复辟失败对溥仪的打击,他更希望借着去英国学习的时候在国外寻找可以依靠的力量。崇洋媚外成为溥仪那段时间最突出的人格表现,他曾说:“看到我的老师庄世顿身上穿的毛呢衣料,让我觉得中国的丝绸锦缎面料土气落后,他上衣装着的自来水笔让我对还用毛笔宣纸书写的中国文化愈发唾弃”。这种自卑感的逐步深化,也加剧了溥仪对英文的追求,他越发向往那个他心中的说着英文的西方世界。

然而,想象是美好的,现实确实残酷的。

溥仪刚刚流露出想去英国留学的想法,全体皇室成员就集体跳出来大家反对和干涉。他们认为:中国皇帝到外国去留学就等于单方面违反了中华民国的《清室优待条件》,因为这份文件表明了只要溥仪一直留在紫禁城,所有皇室成员的俸禄就可以照旧发放。溥仪的想法无疑直接影响了他们的既得利益。

1924年,溥仪被赶出皇宫,《清室优待条件》同时也成了一纸空文,昔日皇族们的美好幻想破灭了,溥仪去外国留学的想法也化为泡影。

初中文化水平的溥仪英文水平却了得

在东京审判作为证人出席庭审时,溥仪流畅的英文听说看得出英文基础是很好的。在跟法官对话的时候,他甚至没有使用同声传译的专用耳机,依旧自如应对。

幼年时良好的英文教育为溥仪打下了坚实的英文基础,加之庄世顿的循循善诱,让溥仪对英文学习一直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对于今天的学习而言,兴趣也应当一直是最好的老师。然而,1961年,有着如此优秀的英文水平,在他去办理户口的时候,工作人员给他的学历一栏填写的竟然是初中。

哦买噶的中文是什么意思(哦买噶这个皇帝学历是初中)(2)

尽管那个时候的初中与如今的初中并不完全相同,但溥仪的英文水平也绝不仅止于此。

纵观当时的历史,除了溥仪,腐败落后、内忧外患的清廷的确有过一些英语人才。其中一位叫做德龄,她的父亲裕庚曾任清廷驻法国公使,这让德龄有了非常优越的语言环境。1903年,裕庚一家被紧急召回北京,德龄成为了慈禧太后的御用翻译。

因为优秀的英文,她同时担任了光绪皇帝的英文老师,在1911年出版的《清宫二年记》中,德龄写道“每天清晨,我大概都会碰到光绪皇帝,他很好学,常常问我一些英文单词。我惊讶于他竟然知晓这么多的字。夏天的时候,我时间比较充裕,每天都有一个小时的时间为光绪皇帝教授英文课程。”。这本书的英文名称叫《Two Years in the Forbidden City》。

后来,德龄还回忆说:“光绪皇帝非常聪明,也有着很强的记忆力,加之很好学,因此英文水平进步得很快。但是没有特别好的口语环境,所以他的发音不是很地道。尽管如此,他依旧能够顺利地阅读不少英文短篇故事,还能够默写出来全文。他的英文字写得也非常漂亮,让人看了赏心悦目。”

在不少公开场合,光绪、溥仪的英文水平都得到了认可。只可惜,他们学习的英文大都是口语表达能力欠佳的英文。时间已经过去百余年,哑巴英语仍然困扰着中国人的英语学习,如今的中国孩子有了更好的教学条件和语言环境,一定要跳出这个“英文怪圈”,不仅要注重阅读和书写,更应该注重听说能力的训练,毕竟一门语言是拿来用的,不能用于交流的语言就是一个“摆设”。

哦买噶的中文是什么意思(哦买噶这个皇帝学历是初中)(3)

怎么样,听了末代皇帝溥仪学习英语的故事,是不是觉得古人都那么努力的学习英语,在如今高度融合的世界里,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英语,参与到全球化的分工和竞争当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