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是:中医彭鑫博士端午话养生系列讲座之二】,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端午吃粽子的规矩?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端午吃粽子的规矩
【本篇是:中医彭鑫博士端午话养生系列讲座之二】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中医彭鑫博士。今天我们讲的主题是端午话养生之二:吃粽子有讲究。
端午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纪念屈原有很多传统的习俗,比如赛龙舟、吃粽子。粽子是一个非常好的食物。一般是用糯米,或者是糯米中放一些小米或者小豆作为原材料,里面再加上红枣,外表包上新鲜的芦苇叶,也有用竹叶。这种叶子叫做粽叶,把粽子包裹成三角形立方体的形状。把它作为一种食物来吃,在端午节这天来纪念屈原。
粽子的民间来源
开始粽子里面主要的成分,主要的馅是什么?就是红枣。为什么用红枣?因为取的寓意叫做早中,枣子和粽子的谐音。早中什么?它的取寓为古代的读书人吃了可以早中状元、早中进士、早中科举。所以在古代,有好多读书人参加科举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到现在有些北方的城市和省份,正好是端午节没过多久之后,就进入了考试时期。进入考试时期,有一些中学、小学的考生,他们的家长都给孩子备好了早餐,那就是枣粽。取的寓意就是希望孩子考试的时候,能好好发挥,能够早中好的学校,这就是它的寓意。
刚才讲了粽子民间的来源。我们现在每年不一定非要到端午节,端午节前后一两个月的时间。以前很多家庭都要开始浸泡糯米,洗粽叶。粽叶有的时候是去市场买,有的时候是自己在农村河边采摘。粽叶主要是芦苇叶,还有是选择竹叶,就是特别大的那种竹子的叶,还有的是选用荷叶,作为包粽子的粽叶。(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同时还要备好很多馅。北方最多见的就是用枣作为馅。南方有的是用豆沙,有的是用咸鸡蛋或者咸鸭蛋的蛋黄。还有的甚至用一些肉类,但是这种肉类我见到的不多。但是听南方的朋友,他们也经常用肉或者火腿作为馅来吃。
吃粽子的风俗,中国人千百年来一直延续着。不仅中国人延续这种流行的食物。也流传到朝鲜、日本以及东南亚的一些国家,这都属于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入的国家,他们也都有这种习俗。任何能传承下来的风俗习惯,一定有它背后养生的原理在里面。所以我们学了《黄帝内经》,比如我现在坚持讲《黄帝内经》100多期了,我在反复的强调一个概念。就是中国古人无论是行住坐卧,还是衣食住行,所有的事情,中国所有的学问,其实都是围绕人展开。
人是万物之灵,所以我们的习俗也是围绕人展开。我们的饮食习惯,还有一些民间的谚语,你看有的谚语是围绕农作物,就是农业展开的,实际上农业到最后是为谁服务?还是为人。所以中国的这些传统文化,还有很多习俗,要从中医学或者天人相应的角度,或者从养生的角度去理解,你就能更深刻理解它背后的含义。
今天我们讲讲吃粽子养生的内容,跟大家分享一下。吃粽子的时节,大多数都是阴历五月。在上节课,我讲了五月是天地阴阳二气互相消长转化的一个非常剧烈的月份。在这个月份当中,人容易上火,天气往往是潮热难耐,非常的潮湿又闷热。(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这个时间正好是在夏至、芒种前后,端午节一般都是在夏至和芒种节气左右。这个节气正好是天地自然之中阳气至盛的时候。天气也闷热潮湿,人们的食欲也不好,再加上工作学习压力比较大,人体的气血运行就不容易通畅,就容易产生毒火。我上节课讲了,所谓的毒其实就是火憋那就变成毒了。
粽子的功效
中医治毒的方法就是清热解毒等等,就是上节课我们讲的内容。人的气血运行不畅,就容易阻碍中焦脾胃,这类人就食欲不振,而且容易烦躁、忧郁、胸闷,有些老年人还容易心慌。这时期吃粽子有什么好处?可以健脾益胃,同时还可以清热祛火。
为什么有这些功效?我们先分析下粽子的原材料。第一先从外边开始,一层一层往里分析。外表包的是粽叶,粽叶一般都是芦苇叶或者竹叶或者荷叶。中医学认为芦苇叶有清热利湿、清热解毒的功效。竹叶可以清心火,利小便。荷叶可以清热化湿。这些粽叶都有一个共同的作用,就是可以清热祛火。
再往里分析,它的主要食材是糯米。糯米有什么作用?糯米味甘,性温入脾胃,可以补脾益胃。(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粽子里面的糯米一般都煮的或者蒸的非常软烂,非常有益于健康,有补益脾胃的作用。再加上芦苇叶有清热解毒、清热利湿的作用。二者放在锅里蒸煮,粽叶的有效成分和糯米的有效成分混合在一起了,把营养融为一体。
这就好像是煮汤药一样,把很多中药合成一个方子。就是因为在煮的过程中,把所有的药物,比如生地、竹叶、甘草、木通这四味药,合在一起是导赤散。每味药都有相应的功效,但是煮在一起,它就形成了一个综合的功效。
其实粽叶和糯米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综合的功效。就是增强脾胃的补益功能,同时还有祛火、利湿、解毒的功能。这就是粽叶和糯米合在一起的功效,同时北方大多数馅是用红枣,红枣还有补益气血的作用。
你想想看,又有补益气血的红枣,又有糯米,还有粽叶,这三个合在一起,共同达到了什么样的作用?第一是补益脾胃,第二是清热解毒,第三是补气养血,而且味道还非常好。所以就有健脾益胃,打开食欲的功效。所以综合起来就非常适合人们在五月的时候食用。
有的地区会根据饮食的习惯或体质进行一些微调,在这里我跟大家分享一下,如果身体有湿气,这个时候怎么办?糯米里可以掺上些薏米。(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同时在馅里放点莲子,莲子可以健脾化湿,薏米可以清热利湿,这样就增强了粽子补脾胃,清热解毒,利湿的功效。有些人火热比较重,可以加上一些红小豆,也就是中医学所说的赤小豆。因为赤小豆可以清火解毒,利湿消肿。这些都是在配料的一些参考。
因此我们总结一下粽子的作用,主要是清火,补脾胃,还有养气血,有这三个作用。这就是我们从中医学,从健康养生的角度来看待粽子。
吃粽子的禁忌
吃粽子还有讲究,要注意一些禁忌。如果违反了这些禁忌,不但对身体没有好处,而且还适得其反。
(1)忌油腻
什么禁忌?第一个是忌油腻,油腻的食物在阴历五月的时候一定要少吃,我们要吃清淡。为什么要少吃?因为这个时候我们的食欲本身就不好,脾胃的消化功能弱,同时油腻还能助火,吃油腻的食物,容易上火,火一憋住,我刚才讲就容易有毒,火毒就容易出来。所以这个时候饮食一定要忌油腻。尤其是脾胃不好的人,一定要少吃特别油腻的粽子。
当然这种粽子,我很少能见到,但是也有特别油腻的。除非你特别喜爱这种吃法,这种粽子的材料,或者脾胃真的特别好,年轻人脾胃好,能运化的动。中老年人,脾胃虚弱的人,还有身体比较虚弱,脾胃不强健的人,在这个时候一定要忌油腻。同时吃粽子的时候,不要吃特别油腻的食物。尤其是吃完油腻的食物,再吃粽子,粽子本身就腻,之前再吃一些油腻的食物,对脾胃是一种伤害。这就是第一点,要忌油腻。
(2)忌冷食
第二点,吃粽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忌冷食,这一点我必须强调一下,有些人买了粽子之后怕坏,放冰箱里,早晨吃的时候从冰箱里拿出来,一剥开就开始吃,这对脾胃非常不好。因为粽子是糯米做的,糯米本身就粘,如果不把它蒸熟了,蒸热了之后,它的黏性就非常强。(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大家想想,一种黏性的食物,它又寒凉的到了你的脾胃,很不容易消化。对脾胃也有一种不好的刺激,就是寒凉伤胃伤脾,更容易产生食欲不振的副作用。所以我建议吃粽子的时候要加热,无论是蒸也好,还是北方话讲叫馏一馏,把它加热了之后,吃起来特别的软烂,味道很香甜。这时候你的胃就可以承受。这是第二点忌冷食。
(3)不要把粽子当夜宵
第三点,就是不建议把粽子当做宵夜来吃。人体的阳气是分为早中晚的,早上的时候阳气初生,中午的时候阳气特别盛,到了下午的时候阳气就开始消退,这就是阴阳学说的阴阳消长变化的规律。如果把粽子当宵夜吃,我们都知道,到了晚上的时候,人体的消化能力是降低的。(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人体的消化能力降低,再吃一些粘性的粽子,含糖量还不少,碳水还特别快,叫快碳。这样很容易引起肠胃不适,或者让脾胃之气瘀滞,对于睡眠很不好。糖尿病患者,要是吃这种快碳水,服用太多的话,血糖的波动就非常大,血糖波动大就会影响新陈代谢的糖胰岛素水平。尤其是夜晚,胰岛素在进行修复,这个时候再拿粽子作为宵夜吃,就非常的不合适。这是第三点。
(4)不要单吃多吃
第四点,是不要单吃也不要多吃。因为粽比较的黏腻,要是单吃,比如一下吃了四五个、五六个,这很容易让脾胃之气粘滞,很容易让脾胃产生湿。所以吃粽子,早上也就是吃一两个。(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粽子的食用时间是在早上和中午比较合适,不要晚餐吃。每餐吃一两个就可以,不要一下吃太多,同时吃的时候要配上其它的菜肴,或者食品。其它的菜肴和食品配上有什么好处?可以不让粽子的粘腻之气直接伤害到脾胃,有一个混合搅拌的作用。一下子吃的太多,我刚才讲了,它是个甜食,很容易让血糖飙升,影响身体的新陈代谢。这就是第四点,忌单食。
(5)注意食物清洁
第五点,吃粽子的注意事项是什么?一定要吃洁净的食物。粽子如果外观看上去有一些斑点,或者有一些异味,或者是有的粽子做的不正规,捆扎的不是特别严实,里边还能看到一些霉点,这个时候一定不要吃,把它扔掉。尤其是在这个季节,放在室温下就很容易霉变,很容易坏。所以这个时候一定要注意卫生和健康。把粽子保存好,每次吃的时候一定要加热,才不伤脾胃。
这就是我刚才讲的五点,吃粽子的一些禁忌,一些讲究。所以在端午节期间,大家在饮食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要吃油腻和辛辣的食物。前后大概30天的时间,人体的内热比较重,这个时间要是吃这些油腻和辛辣的食物,就助长内热,很容易产生火毒。(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一旦产生,对身体就是一种不好的影响,有的甚至会导致疾病。所以在这个期间大家一定要注意,要吃清淡的食物,清指的是不要太油腻,淡指的是味道的要清淡,不要太重。
这就是我对大家的一些健康方面的建议,谢谢大家的收听,我们下次课,再见。(未完待续)
本篇是:中医彭鑫博士端午话养生系列讲座之二。
免责声明:本文为健康知识分享。文中所涉及的药物、药方、针灸以及其他各种治疗和养生方法,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应用,切勿自行应用。如因不当使用所产生的问题,概不负责。
版权声明:本文作者彭鑫,本文为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引用。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保留相关法律权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