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以树喻人,死亡将近,除了无奈还是无奈。毛泽东晚年闲暇时光里就爱读《枯树赋》,他似乎也感受到了人到暮年,身不由己的无奈。毛泽东的晚年不仅承受着病痛的折磨,还要承担举目无亲的孤独,实属凄凉。

其实早在1971年的时候,毛泽东的身体状况就开始恶化,一场小感冒,从支气管炎发展成为大叶性肺炎。这一年,毛泽东已经78岁高龄,在老家也流传一句话:“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毛泽东始终相信“人定胜天”,唯独生死这件事,他看得很淡。

周恩来朱德相继离世(周恩来朱德相继离世)(1)

毛泽东晚年身心都备受折磨

毛泽东对生死异常平淡,在一次采访中,他笑谈:

“我打了25年的仗,由于偶然性,我并没有被敌人打死。我准备了很多次,就是不死有什么办法!好多次好像都快死掉了,有一次,我身边的卫士被炸死,血溅到了我的身上,可炸弹就是没有炸到我。”

毛泽东甚至和自己的护士吴旭君谈论过自己的死法,他认为自己的死法逃不过这样5种方式。第一:被人开枪打死。第二:每年都会外出游泳,可能会不小心被淹死。第三:从飞机上掉下来摔死。第四:外出乘火车,翻车、撞车遇难。第五:被小小的细菌钻死。

毛泽东谈论起这些的时候是笑着的,面对生死他没有太大的悲伤。但是他可能没有预见到,自己的老年需要承受的是心理和生理上的双重折磨。

周恩来朱德相继离世(周恩来朱德相继离世)(2)

唐由之是毛泽东晚年的主治医生,他对主席的生活习惯以及身体状况格外了解。他知道主席的白内障看不清东西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最好的治疗方法就是接受手术治疗。但是主席坚持不肯,他觉得自己的身体很强大,自愈系统会慢慢将失明的眼睛恢复过来,看不清东西就让身边的工作人员将重要文件读给他听。

周总理也曾劝过毛主席尽快接受治疗,说来也好笑,两个异常执拗,都不肯去医院的人,还要劝对方前往医院接受正规的治疗。周恩来无奈,只能将陪伴自己多年的那副老花镜送给主席,告诉他如果不合适的话,再去给他换新的。一开始老花镜管用,后来老花镜也不顶用了,只能用放大镜看。

白内障仅仅是他身体病痛的一个很小的侧面。1976年,周恩来、朱德的相继离世,以及唐山大地震的发生,才是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周恩来朱德相继离世(周恩来朱德相继离世)(3)

1964年,毛主席迎接归来的周恩来

1976年1月8日,周总理与世长辞

毛主席听到工作人员递来的消息时,沉默良久,很长一段时间他是无法站立起来的,几十年风雨同舟的老战友,就这么离开了,毛泽东的内心悲痛无比。

周恩来的追悼会,毛泽东没有参加,当护士孟锦云问道:“总理的追悼会您真的不去吗?”,毛泽东眼睛里满是泪花:“我走不动了!”是啊,是真的走不动了。

医生、护士还有车子,所有的辅助措施都已经准备就绪,大家都觉得主席会前去参加周总理的追悼会,但是主治医生最后还是摇了摇头:“折腾不动了。”

周恩来朱德相继离世(周恩来朱德相继离世)(4)

1976年7月6日,朱老总与世长辞

朱德晚年也是与病痛相伴而过的,年满90岁的朱德,在逝世前最后一个月的时间里还在坚持工作。都说“朱毛不分家”,朱德的离世对于毛泽东也造成了巨大的打击。

朱德从住院到离世只有短短十天的时间,毛泽东知道消息后悲痛欲绝,很久之后说了一句话:“朱老总到底得了什么病,怎么突然就离去了?”

因为身体原因,毛泽东也没能参加朱德的告别仪式,他常常会躲在房间里哭,一阵一阵,停不下来。

周恩来朱德相继离世(周恩来朱德相继离世)(5)

毛泽东与朱德

1976年7月29日,唐山大地震

周恩来和朱德的相继离世对于毛泽东的身心,造成了沉重的打击,但是唐山大地震的发生更是直接“震碎”了毛主席的心脏。

听到唐山地震消息的毛泽东,刚刚从昏迷中苏醒过来。当时主席的住处余震不断,工作人员商量后决定将主席搬出去,而此时的毛主席鼻子里插着进食的管子,半昏迷躺在床上,脸上苍白。

后来中央将起草好的关于唐山大地震的文件呈送到主席面前的时候,主席的眼睛其实已经看不清东西了,但是他坚持要亲自看,一字一句,最后看到24万人罹难的时候,他终于忍不住嚎啕大哭。

周恩来朱德相继离世(周恩来朱德相继离世)(6)

原本身体就不好,心情难以自控,让原本就不乐观的病情更加雪上加霜。

8月28日,警卫同志将李敏接来,呼吸微弱的毛主席从眼缝中看到女儿,有些委屈地说到:“娇娇,你怎么不来看我?”声音缓慢且微弱,不仔细听甚至还听不清楚他说得到底是什么。

听到这句话,李敏再也忍不住眼泪喷涌。从前一年开始,李敏就受到种种阻挠,不得与自己的父亲相见,父女俩相思至极,不禁委屈落泪。

其实晚年的毛泽东是十分孤独的,一方面他要承担病痛的折磨,行动缓慢,甚至呼吸都是问题。另一方面,他要承受几十年的革命战友接连去世,百姓承受天灾之苦的折磨,内心煎熬。还有就是,晚年的毛泽东,没有亲人朋友在身边照顾,自然而然流露出一种孤独感。

周恩来朱德相继离世(周恩来朱德相继离世)(7)

毛泽东晚年旧照

毛泽东的最后一个春节

毛泽东的最后一个春节,十分落寞,饭桌上没有丰富的年夜饭,几条武昌鱼一碗白米饭,工作人员心疼主席,想要给主席做一些好吃的,一方面主席觉得自己一个人太过铺张,另一方面他是真的吃不下了。

1976年的春节,主席吞咽已经出现问题,他的牙齿也早就不能吃较硬的食物,吃饭这件小事,必须要“饭来张口”了。张玉凤将武昌鱼和米饭端到了主席的面前,一勺一勺往毛主席嘴里送,没吃两口,主席将头扭到了一边,摆了摆手示意吃不下了。张玉凤收起碗筷,独自躲在角落里掉眼泪,曾经意气风发的毛主席,此刻在她面前,像是一个孤独的孩子。

外面越热闹,躺在床上的毛泽东越孤独,这种孤独穿过了岁月,带着无数的记忆直击内心深处。原来,老人真的可以一坐坐很久,他的脑海中,可能在过这一生的电影。

周恩来朱德相继离世(周恩来朱德相继离世)(8)

毛主席提议看电影,电影刚开始,却已哭成泪人

过了一会,毛主席想到客厅走走,没走两步,体力耗尽,他扶着沙发的边角坐了下来。听着外面声声爆竹,他又陷入了沉思。没一会,他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到:“你们年轻人整天陪着我,也出去放放爆竹吧,也该过过节了。”

几个年轻人到院子里放弃了爆竹,声声入耳好似有了一份节日的气息。但是爆竹放完之后,短暂的热闹又化为漫长的宁静。因为是过节,主席不想因为自己的原因让大家也陷入沉闷的氛围中,于是便主动发问:“最近有什么好看的新片吗?”

张玉凤想了想:“汤晓丹执导了一部新片,名字叫做《难忘的战斗》。”

“就看它吧!”,陪同一起观看的还有随行护士吴旭君。

电影开头的画面十分震撼,是解放军入城的画面,全城百姓载歌载舞,场面热闹非常。

周恩来朱德相继离世(周恩来朱德相继离世)(9)

电影《难忘的战斗》剧照

这时候主席转身问吴旭君:“当年欢迎的队伍里有你吗?”

吴旭君十分诧异,主席居然记得自己曾经在上海读书,而当时自己正是上海的一名学生,参加了当时的迎接仪式。“是的,主席,里面有我。”吴旭君点头回应。

没想到电影还没往下看,主席已经泣不成声了。一旁的吴旭君看到痛哭流涕的主席感同身受,一起跟着哭了起来。回想起当年迎接的画面,毛主席意气风发,体格健硕。而如今英雄迟暮,病魔缠身,走路困难,吃饭都是问题。

想到种种,吴旭君控制不住自己失声大哭,哭声感染了身边的工作人员,随后张玉凤等人也跟着哭了起来,难以收场,电影也没继续看下去了,主席就这样被人抬回了屋里。

周恩来朱德相继离世(周恩来朱德相继离世)(10)

1949年10月8日,上海各界群众举行庆祝开国大游行

工作人员大多是心疼主席而哭,而毛主席的大哭,却包含着复杂的感情。

当他看到人民军队胜利的时候,他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回想起革命的不易,哭了。

进而或许在毛主席的心中,浮现起每一个为革命牺牲的烈士,是他们的鲜血铸就了革命的胜利,感怀之至,他哭了。

还有就是感受到自己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不知道未来国家的命运将会何去何从的一种无力感,让他流泪了。

他也曾向周恩来表达过,对于国家未来道路的迷茫和不安。想到打下的江山,没有办法被自己守护,这种忧国忧民的感情,促使他潸然泪下。

周恩来朱德相继离世(周恩来朱德相继离世)(11)

晚年的毛泽东深受身心折磨,身体上病魔缠身,日渐憔悴;心理上,回想一生展望未来,着眼跟前,到处都是泪点。

他没有办法吃个好饭,他甚至没有办法安心看完一场电影。最温馨的春节,家人不在身边,回首革命,6位至亲血洒战场,为革命胜利贡献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几十年的革命战友,也都纷纷到了迟暮之年。

他怎能不悲伤,又怎能不孤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