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是面瘫的高发季节吗(台州晚报冬季面瘫高发)(1)

都说秋冬交替时气温变幻莫测,一夜入夏也可以一秒入冬。面对忽热忽冷的天气,我们自然要学会御体防寒,可有时候“防得住身却防不住脸”,有些人出门吹了一阵冷风,回来后就发现自己的脸不对劲了,嘴巴歪了,眼睛也闭不上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医生说,这是大家常说的面瘫,民间俗称“歪嘴”,有中枢性面瘫与周围性面瘫两种类型。“得了面瘫,治疗越早越好,延误就医时间,会导致面部神经发生不可逆转的损伤,还会引发各种各样令人糟心的后遗症。”

面瘫有年轻化的趋势

晚上出门受了风寒,今年8岁的豆豆(化名)突然嘴眼歪斜,刷牙漏水、口角流涎,到医院一查竟是面瘫了。

豆豆从小生性活泼,爱凑热闹,平时父母经常带着他出门玩,即使天气转凉也是如此。半个月前,豆豆因为贪玩受凉感冒了。第二天刷牙时发现,嘴角不停漏水,一边的眼睛怎么也闭不上。“孩子面瘫了?”这可吓坏了家人,赶紧领着他去附近的医院检查,果不其然。

一个8岁的男孩怎么会突然得了面瘫?台州市立医院针灸推拿康复科副主任中医师方震宇告诉记者,面瘫是由于孩子面部长时间吹风受凉,面神经受损导致面肌瘫痪。“一般多是突然发病,8岁大的孩子本来抵抗力就弱,加上经常出门玩,吹了冷风这才引起面瘫。”

冬季是面瘫的好发季节,由于天气寒冷,冷风直吹面部,容易引起面部气血运行不畅而诱发面瘫。方震宇表示,面部表情肌瘫痪,是面瘫后遗症的最常见症状之一。得病的人不仅难以完成简单的皱眉、闭眼(患侧眼不能闭合)、鼓腮(鼓腮时漏气)等动作。有的人还会在吃饭时出现滞食、味觉减退的症状,部分病人还会有耳后、耳内、乳突区疼痛等症状。

得了面瘫,一般的患者大多能在一到两个月内恢复,但也有少部分患者恢复时间更长,随着面瘫后遗症的进展,甚至出现面肌痉挛、面肌联合运动、鳄鱼泪症候群和面肌纤维性痉挛等并发症。

“面瘫可发生于任何一个年龄段,这与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强弱有关。”方震宇表示,以前接诊的病例中,免疫力低下的中老年人占绝大多数。但随着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年轻人通宵熬夜、饮食不定等不良习惯越来越多,导致身体各项机能免疫力下降。如今,面瘫的发作年龄越来越年轻化,且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一些患病的年轻人吃不了针灸的苦,也不愿到医院进行治疗,久而久之,工作和生活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民间偏方勿轻信

得了面瘫,有些人喜欢寻求偏方治疗,如民间膏药外敷,放血治疗等,但时间久了情况还是没有好转。

“其实,医学上并不排斥民间疗法,但面瘫诊治最终讲究的是辩证。”方震宇告诉记者,在面瘫起病的早期,也就是1-4周时,往往是诊疗的最佳时期。但在这段时间内,因为听信偏方而错失最佳治疗时间,从而耽误病情的病人也不在少数。

“前两天,我接诊了一名中年男性患者,就医时面瘫已经发作了3个多月。”方震宇告诉记者,这名患者在发现自己得了面瘫后,没有选择立即就医,而是在朋友介绍下,去当地的一位土郎中家“寻药”,配了些偏方膏药进行外敷治疗,随后陆陆续续地喝了不少民间草药汤,结果3个月后,面瘫症状不仅毫无起色,反而加重了不少,最后只好来到医院就诊。

“当时一看,患者的情况还是蛮严重的。" 方震宇介绍,刚到医院时,男子的左脸偏瘫严重,左眼闭不上,难以完成皱眉、鼓腮等动作,肌电图检查提示面神经损伤在65%以上。“结合症状病情,我们决定给予患者中西医综合治疗,也就是针灸配合电针治疗,两个月后,他的面瘫症状基本消失,但是否会出现后遗症还要看接下来的治疗情况。”

方震宇表示,治疗面瘫的方法有很多种,大多医生会根据患者病情轻重进行相应治疗。西医上,主要是运用糖皮质激素、抗病毒、营养神经等药物治疗,中医则以针刺为主,运用灸法、经验效穴,配合拔罐、刺络、穴位贴敷、物理治疗、中药口服等方法进行治疗。

过分贪凉、过度劳累都会引起面瘫,因此患者及家属一定要早发现,早治疗。“冬季到了尤其要注意保暖,出门时尽量戴口罩;开车或坐车时,最好不要摇下车窗,以免受冻;工作疲劳时或洗浴后,切记不能受风,睡觉时尽量不要开窗。”方震宇说,适当地加强运动锻炼,多吃富含动物蛋白的食物,或一些维生素C含量高的蔬果也很重要。“此外,遇到大风寒冷天时,大家也可以适当地进行面部按摩,增强面部的御寒能力。”

记者 王怡/文 陈静/图

来源:台州晚报

申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