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先导集团给我们提供就业机会保障我们可观和稳定的经济收入除了少部分员工因工作需要留守外,让我们大部分员工能够过年回去和父母妻儿等亲人团聚,并且每个先导集团的员工都能够每年报销一次往返路费,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拜年顺口溜从一到十?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拜年顺口溜从一到十(家乡的春节习俗)

拜年顺口溜从一到十

感恩先导集团给我们提供就业机会!保障我们可观和稳定的经济收入!除了少部分员工因工作需要留守外,让我们大部分员工能够过年回去和父母妻儿等亲人团聚,并且每个先导集团的员工都能够每年报销一次往返路费。

我的老家在云南省大理州鹤庆县下面的一个偏远小山村,那里是我出生和成长的地方,对家乡的父老乡亲、一草一木和家乡的习俗都很熟悉,我热爱我的家乡!

我们是少数民族白族聚居地,春节也是我们最大的节日,都很重视。

过年前腊月二十八九家家户户开始大扫除,包括屋顶、墙壁、院落和大门口。出门在外的人开始陆续回家。开始去街上采购年货,包括买“门神”(贴在门上)、买对联(有的买红纸自己写)、买鞭炮和买菜等。

大年三十早上,家家户户开始蒸大米打饵块(年糕),早期用石臼打,现在拿到磨坊用机器打,机器打成浆后,用手工成型。小孩子喜欢跟着母亲去打饵块站在边上看,负责成型的师傅随手掰一块饵块给小孩子吃,或拈一只小鸟递给小孩,感觉是多么幸福的事!

大年三十下午,开始杀鸡杀鱼、写对联、贴对联。早期家家户户会去山上砍一棵四五米高的松树竖在院子里,松树前面摆一张高脚八仙桌,桌上摆上贡品,插上香,松树上挂上“米球”。现在提倡保护森林,禁止砍伐,曾经的美好只能留在属于那个年代的人们的记忆里。

大年三十下午三点左右就开始有人陆续做好饭,开始祭祀祖先、放鞭炮和吃晚饭。晚饭有鸡肉、腊肉和饵块等。大年三十晚上的主食是饵块(平时主食是大米),把饵块切成条,煮一锅。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食物也丰富了,品种也多了,这一切要感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好政策!要感恩祖国的繁荣稳定!

吃完晚饭,开始自由活动。早期没有电视信号,没电视看,年青人喜欢呼朋唤友聚在一起玩,或去电影场看电影,中老年人在家烤火。现在,有电视信号了,电视走进家家户户的生活,曾经的电影场场地还在那里但不放映电影了,人们也喜爱围在电视机前看春节晚会了。

大年初一早上,煎糯米糍包红糖卷成卷切成块吃,再做点别的食物,做好了开始祭祀、放鞭炮和食用。

大年初一下午,有的女主人在家蒸米糕。

我们当地有个古戏台,原来位置在学校里,曾今过年的时候请来剧团唱戏,后来组织老人家唱戏。现在古戏台搬走了换了位置,也不再唱戏了,村委会组织群众跳舞表演。初一下午可以去看舞蹈表演。

大年初一习俗不窜门不拜年,各自在家里过。初二开始,嫁出去的女儿可以回娘家过年,亲朋好友开始窜门拜年,有的在家里请亲朋好友团聚。

初六,“送神”,意味着过完春节,要出远门谋生的也可以外出了。

在那个没有电视、没有手机和没有网络的年代,曾经给生活在那个年代的人们留下了太多过年的美好记忆,尤其是年青人。

村里会组织舞狮或舞龙表演,有个人负责联系有意愿欢迎到家里表演的人家,边表演边送上祝福语,表演完这一家到下一家表演。

想当年,过年期间,中老年人可以去古戏台看唱戏,那个时代的中老年人是爱看唱戏的。未婚年青人可以白天或晚上去电影场看电影,喝啤酒,看完电影在电影场附近公路上闲逛,打情骂俏,自由恋爱,相对于现在而言,在那个特定的年代,特定的场地和特定的氛围,那是高度自由恋爱的时机,促成了很多对美好姻缘。小孩子可以三五成群玩弹珠,玩鞭炮。

如今,电视走进了千家万户,手机也普及了,电影场也不再放电影了,年青人也不再聚集在电影场了。有的在家看电视,有的玩手机,有的去看跳舞表演。感觉年味淡了一些,没那么丰富多彩和好玩了。

新时代,新农村,需要注入新的元素,激发人们的过年热情,丰富人们过年期间的生活,开创美好新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