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文让这座城市更有品位(城市创文势在必行)(1)

城市创文势在必行

王昌宁

我们每一个城市,都应努力创文,这是人民的需要,更是时代的要求。

创文,即创建全国文明城区。江津,浅山之下,要津之处,江水环绕,长江边上一座美丽的城市。继“创卫”成功之后,又马不停蹄地“创文”。区委书记李应兰说:“创建全国文明城区,是区委、区政府科学审视发展形势、准确把握发展定位而做出的一项重要决定,是建设宜居城市、增强江津综合竞争能力、提升群众幸福感的重要载体,涉及面最宽,创建难度最大”。同时,立下“军令状”,要在2023年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为江津人民谋幸福!

文明,是人类社会的一种进步状态。与“野蛮”相对,与“粗俗”相向,与“低趣”相离;这种状态,走向是“文雅”,取向是“善美”,志向是“高尚”。文明城市是信仰坚定、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是一处处干净整洁的环境;一个个文明守规矩的市民;一片片尊重关爱温情的具体表现。

创文,是江津人民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涉及广大民众未来生活的走向、取向和志向。据我所知,江津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2021—2023年周期),在中央文明办公布的2021年度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区)测评结果中,取得全市12个提名城区排名第一的成绩。2023年,是第七届创文的收关之年,也是江津创文的一个“窗口期”。“窗口期”是解决问题、实现创文的最佳时间节点,既是机遇期,也是攻坚期,对江津创文,至关重要。“窗口期”就是最佳节点,不可能无限期延长,具有明显的时效性,稍纵即逝。今年还有不足三个月的时间,这期间,中央文明办将到江津进行细查,2023年接受验收,一锤定音。俗话讲:“过了这个村,就没那个店”。重庆市各个城市都在创文,2023年假如江津没评上,就会前功尽弃,转入下一周期第八届创文,与重庆市别的区县,再次进入新一轮的、艰难的、漫长的、激烈的竞创。这样的话,不仅费时,而且费钱费神。今年八月,区委李应兰书记,在一次会议上发出号召:“全民共创,全民共享,创文有我,齐心协力推动创建工作取得新成效!”。所以,时不我待,每一个江津人要紧紧把握住这个“窗口期”,像士兵冲锋一样,刺刀见红,齐心协力,打赢这场攻坚战,拿下这个“山头”,在2023年如期进入全国文明城区行列。

江津人做事历来不服输,有追求,敢为天下先,古往今来,名人贤士层出不穷。鼎山公园中,有十尊雕像。他们是:聂荣臻、江渊、钟云舫、卞小吾、漆南薰、吴芳洁、冉钧、李初梨、谭祖尧、钟惦棐。他们都是江津人,我们的先贤,个个有信仰、有道德、有追求,有思想、有品位,有贡献。可谓是纯粹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文明之人。杰出典范,堪称楷模。站在一座座雕像前,低头沉思,抚今追昔,“人有人不同,花有几样红”。我不求做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但求做一个平凡而文明的江津人。不求流芳百世,但求一生干干净净,不给时代抹黑。西人很早以前就说“人是社会动物”“人是万物的尺度”“人是第一重要的”。人们也常说,“人是动物演变而来的”。是动物就有其遗传性,恩格思说“永远不能完全摆脱”。所以,《列子·皇帝》中有“夏桀、殷纣、鲁桓、楚穆、状貌七窍,皆同于人,而有禽兽之心”的记载,《金莲记》中有“人人骂我做衣冠禽兽”的记录。这“人面兽心”、“衣冠禽兽”两组词,不仅可以说是对此类人物的准确描述、有力鞭挞,而且也是在不断地提醒着人们,做人,要有品位,要随时用理智之水防范“野性”的复燃,从而,做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文明之人。时光流逝,光阴荏苒。人类已进入21世纪,现代文明的社会。然而,有的人言谈举止、所作所为,与人类进步文明仍不相适应。如贪污腐败,不讲卫生,不守规矩,损人利己。还有少数人在日常生活中,不拘小节,随地吐痰,乱扔烟头、垃圾,旁若无人,大声喧哗等,这些都可谓“野性”复燃,与人类文明格格不入。其实,创文,就是让人告别“野性”,不断提高文明程度,让文明成为每一个人的习惯,引领我们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靓丽江津,地理位置得天独后,文化传脉源远流长。三千二百平方公里,一百五十万庶民,“一江两岸、四十里滨江”,山淸水秀,风景如画。民风淳朴,英雄辈出,元帅故里。重庆市首个市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华诗词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创文势在必行!

最近,到几江、鼎山、德感、圣泉、双福街道采风,早出晚归,在车里观光,社区中穿行,公园里漫步,满眼金秋景象,一路桂花飘香,整整一天,收获不少,所见所闻,颇有感悟:深感党委、政府创文的决定,已深入人心,变成了全区各级和广大民众的自觉行动,江津创文已成雏形。我惊喜的看到,城市基础设施、特别是安全、卫生等设施越来越完善,高楼鳞次栉比,错落有致;道路交通平整干净,四通八达,安全有序。树木成荫,植被翠绿,鲜花绽放。不断建成的城市转盘、天桥,大大减少和消除了一些事故隐患,方便了广大民众和老年人。社区建设实现网格化管理,管理人员坐观城市每一个角落,可及时发现街道上一处垃圾并立即派人清除。文化氛围十分浓厚,花园石刻、林荫步道,亭台楼阁,健身广场、体育设施到处可见,社区村子里建立了“村史展览馆”,成为宣传教育的一块很好的阵地。还房农民的传统意识逐渐转变,小区里面养猪种菜的喧嚣早已销声匿迹,人居环境大大改善,人与人之间,邻里之间和睦相处成为时尚。老年食堂、幸福食堂等便民、益民活动在社区内广泛推广和开展。我们看到:社区领导、基层干部日夜奔波、操劳,想方设法为老百姓办事,不遗余力地为创文做事。创文办领导告诉我们,为了创文,全区从上到下都在积极努力,特别是一线的公安、城管、社区人员、网格员、志愿者、保洁员等,他(她)们只争朝夕,舍小家顾大家,倾注了更多的心血,付出了更多的辛劳。

时下,创文之风吹遍江津大地,文明之花处处绽放,大街小巷、村村社社、家家户户都在议论创文。在与社区居民的攀谈和平时了解中得知,广大民众非常期盼江津评上文明城市并想方设法添砖加瓦。他(她)们说:城市创文势在必行,过去是上面要我们创,现在是我们自己要创,创文是每一个江津人自己的事,是一座城市和每一个江津人的光荣和骄傲。大家团结努力,明年创文,干得起!还有的人说,“创”是目标,“保持”也是目标,更重要的是后者。

(作者简介:重庆市江津区作协、通俗文艺研究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