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难吃的5种食物是哪些 抛开你的味蕾和偏见(1)

假设你是一个手艺高超的小摊贩,每天可以固定产出五百份煎饼果子,卖给五百名顾客。
你有一辆小推车,在中关村里选了一个看起来挺热闹的地方,从此长据这一角。
你工作勤奋,早出晚归。二十年后,以小推车为圆心,三公里半径内的范围成为了你打拼来的全部市场。
与此同时,麦当劳一天就可以完成多个地区的扩张。即使人们习惯称之为垃圾食品,麦当劳食品的味道也远远比不上你二十几年的手艺。

西方食物没有中餐来得复杂,在很早以前就由麦当劳、肯德基这些连锁快餐完成标准化的改造了。

在这种成熟的连锁快餐模式下,食物的采购、加工、生产、销售、包装,每一个环节都有严格的固定工序,以确保各个门店里同一种食物味道永远不变。除此之外,麦当劳门店的选址、装潢、管理也都有范本——餐厅本身是标准化的;同时员工着装一致,经过统一培训——餐厅的服务也是标准化的。

标准化的优势在于规模化:当一个商品足够标准的时候,大规模进行复制和扩张,就是一件可行的事。

食物本身也是一种商品。只是一直以来,食物在生产、形态、包装、保存、物流各个环节上都很难标准化。

此前除了麦当劳在进行标准化的努力,方便面和各种速食产品也在一直做着相同的事情。方便面相比麦当劳来说,味道要更差一点,但在标准化程度上更胜一筹。

不过这些都是偏西式的简单食物。

天朝自古以来,饮食文化可以轻松碾压国外粗糙的汉堡包文化。在天朝做一道菜,食物从选材到烹饪手法,技艺精密而复杂。但这种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食物标准化的进程。

西少爷肉夹馍这类互联网餐饮项目的出现,是一种把中餐标准化的努力。即使他们生产的肉夹馍真的没有西安街边摊来得正宗好吃。

但其实这不重要。

因为这类产品的意义在于,高度社会化分工带来效率上的提升,以此推动文明的发展。

现在,标准化食物的发展上又出现了新的节点。

国外有一家公司叫Soylent,他们用标准化的原料(比如玉米粉、乳清分离蛋白或者维生素 C 片剂)来配齐人体需要的各种营养素,然后打成粉末状储存出售。你可以泡成冲击来喝,也有固态型的产品,像药片一样的小饼干,嚼上二十片你就饱了。

前不久,国内也出现了像 Soylent 那样的产品。杭州的 “若饭” 希望成为中国版的 Soylent,他们的产品是两款代餐产品,若饭 1.0 代餐咀嚼片,若饭 2.0 粉状冲剂。

Soylent 和若饭都在食物的标准化上更进一步。

不过,在试图改变人们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的同时,Soylent 这种产品也遭到了有很多吃货的白眼,甚至被大声抨击。

这是因为,大部分人只看到了 Soylent 在生活方式这一层面上的意义,而忽略了高科技食品这个层面上的东西。

Soylent 价值更大的地方在于,这家公司正在研究如何用藻类和微生物从光、水、空气这几种元素里直接生产食物。换句话说,在吃这件事情上,Soylent 要改变的是底层技术,不单单只是业务层。

要理解这一点的价值,你可以先试着把视角放大,思考人类在目前现有的食物供给系统里存在什么问题。

目前地球上运作的这套系统大概是这样的:从土地里种粮食,用粮食制造食物,再把其中的一部分直接作为人类的供给,另一部分则用来饲养家畜,家畜又继而成为人们的肉类食物。

在这个过程中,从植物到动物、再到人类,每一个层级在传递时都存在能量损失。因此,能量转化的效率很低。另一方面,植物作为最基础的供给源,受到了诸如土地、天气等多种因素严格的制约。

Soylent 如果能实现从藻类里直接生产出食物,中间能量转换的链条减少,效率将会提高。而且,藻类相比植物在培育环境方面也更有优势,更容易实现标准化传播。

一旦这种高科技食物公司得以发展,真正能解决的都是人类发展的重大问题,比如非洲食品的短缺。

这也是 “人造蛋”Hampton Creek、“人造肉”Hampton Creek这两家公司能获得李嘉诚投资的原因。擅长制造无需动物参与的人工蛋白的Clara Foods、专供人造肉汉堡包的Impossible Food值得关注的意义也在于此。

从这一点来说,我会为国内类似若饭这类公司感到隐隐的担心。我担心他们是否同样拥有 Soylent 的高科技内涵。如果没有,那就只是在生活方式上抄了个大概的形式而已,企业真正的价值会缩水。

原创文章,作者:Retri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