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参观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时强调,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坚定创新自信,紧抓创新机遇,勇攀科技高峰,破解发展难题,自觉肩负起光荣历史使命,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新时代科技工作者如何履行使命?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新时代科技工作者如何履行使命(读懂科技工作者的)

新时代科技工作者如何履行使命

近日,在参观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时强调,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坚定创新自信,紧抓创新机遇,勇攀科技高峰,破解发展难题,自觉肩负起光荣历史使命,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科技创新是国家动力之源、强盛之基,不论是建设时期、改革阶段还是复兴之路上,我国高度重视科技事业,在航空航天、生物科技、电子信息等领域实现了无数“0到1”的历史性突破。职责所系,使命必达。即使我国千千万万科技工作者的姓名鲜为人知,他们却心中有信仰、肩上有担当、脚下有动力,用不懈探索与创新追求卓越、攻坚克难,在科技一线奏响科技强国的时代强音。

将“洒向千峰秋叶丹”的爱国之魂融入报国壮志。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爱国情怀作为一种高层次、自觉性、持久性的精神活动,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都是激发科技工作者创新动力的主导因素。科技事业往往面临着艰苦、孤独甚至牺牲,在飞机坠毁的一瞬,郭永怀在最后时刻用生命为祖国留下了绝密资料;历经战争苦难、政治厄运,钱伟长毅然弃文从理,用科研力量扛起家国命运;面对美帝恐吓、关押与阻挠,钱学森突破重围、铸剑中华,尽显国士风范。老一辈科学家用生命为后人演绎着如何立足于时代,扛起科技担当,他们的家国情怀在科研之路上熠熠生辉。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新时代的科技工作者同样要有家国一体、休戚与共的认同感,把个人梦融入民族梦,助力科技文明成果薪火相传。

将“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强国之志点燃奋斗豪情。重大科技变革离不开一代代中华赤子、科技先锋的追梦奋斗。电视剧《功勋》的热播让那些重于泰山的名字在各大媒体不断升温、刷屏。他们曾经拼搏的青春、奋斗的脚步在今天的岁月静好中再次激起层层浪花。黄旭华隐姓埋名60年,为我国海底核能科技发展开辟康庄大道;孙家栋躬耕航天事业60载,年过古稀仍镶星探月问天穹;屠呦呦致力中医药研究60多年,用一株济世神草为全球抗疟献上“中国秘方”。在条件窘困、专家外撤、一穷二白的年代,科研前辈们将图纸画满戈壁,靠算盘演算数据,用直尺丈量月球,将青春年华奉献于科技强国的大海星辰,在日复一日的失败与重来中,用奋斗填满枯燥的科研生活。由此,奋斗精神愈发成为实现新时代科技梦、强国梦的强大助推力,广大科技工作者当顺应时代,以奋斗之名跨越艰难险阻,以拼搏之姿让中国科技新名片继续闪耀世界。

将“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淡泊之气砥砺后进之辈。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永远在路上,当下中国许多科研领域依旧存在空白,广大科技工作者需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点亮未来群星闪耀的科技星空。袁隆平将世界粮食奖奖金悉数捐出,作为农业科技工作奖励基金,为祖国打造高质量杂交水稻人才梯队,让国家粮仓更加牢固;黄大年甘为孺子育英才,带领青年科技者拓展科研疆域,打破西方高精度探测技术封锁,用言传身教开启中国“深地时代”。不为物累,方能无私无畏。科技的时代更是接力的时代,亟需“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新生力量和“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高端人才赓续科技繁荣。科技工作者当以高超的战略视野和平和的淡泊心境慧眼识才、知人善用,甘为新一代科研才俊的“栽树者”“铺路人”,为中国科研注入新生力量。(甄红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