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几点睡觉最好(古人睡觉很讲究)(1)

如果问“睡觉”的最初意思是什么,恐怕很少有人知道。“睡觉”最初的意思刚好和今天相反,指的是“睡醒”。

古人对睡眠是很讲究的,因为睡眠是重要的养生之道。因此古人对每一种深、浅度或姿势的睡眠,都做了明确的“规定”:坐着打瞌睡,叫作“睡”;闭目养神未睡着,叫作“眠”;趴在茶几、案头上睡觉,叫作“卧”;仰在炕上睡,叫作“寝”;躺着睡且睡着了,叫作“寐”;刚刚睡醒,睡眼惺忪,叫作“觉”或“寤”。

古人几点睡觉最好(古人睡觉很讲究)(2)

华山玉泉院外的睡仙陈抟老祖像

由此可知,在古代,“睡觉”并非是一个词,而是各有其义,“睡”指闭眼睡,“觉”指睡醒了。

唐代时,“睡”和“觉”开始在典籍、诗歌作品中连用,如唐代诗人白居易《早兴》诗中有“睡觉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之句,由于刚刚睡醒,所以有很多思乡的梦都“夭折”。

唐代诗人韦庄也写有《冬夜》诗:“睡觉寒炉酒未消,客情乡梦两遥遥,无人为我磨心剑,割断愁肠一寸苗。”

在古代,“睡”和“觉”连用起来,也不是指今天的“睡觉”,而是指“睡醒”。白居易《长恨歌》中写道:“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写的就是杨贵妃睡醒后的惺忪状态:刚刚睡醒,发鬓未及梳理,花冠尚未整理好,便下堂来了。

再比如中唐诗人裴度的《凉风亭睡觉》诗:“饱食缓行新睡觉,一瓯新茗侍儿煎”。刚刚睡醒,就看到仆人沏好了新茶。

宋明两代,“睡觉”一词依然指“睡醒”。

古人几点睡觉最好(古人睡觉很讲究)(3)

宋代《槐阴消夏图》

宋代理学家程颢有首著名的《偶成》诗写道:“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写的就是自己早上醒来的情景:一觉醒来,红日映窗。

明代小说《二刻拍案惊奇》中,也多次出现过“睡觉”一词,均指睡醒。如卷八:“快去朝议房里侍候,倘若睡觉,亟来报知,切勿误事”。一旦睡醒了,就马上报知。

宋代诗人郭祥正的《晚凉》诗写得更明了:“晚凉睡觉欲何之,散步徜徉曲沼西。”微凉的夜晚睡醒了,去哪里好呢?就到曲沼西边散散步吧!(刘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