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和宋辽的关系(辽宁曾属于山东管辖)(1)

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把元朝赶回大草原后,收复了东北。数年以后,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把东北划分为三个军事单位,即辽东都指挥使司(1371年,治所辽阳)大宁都指挥使司(1387年,治所今内蒙宁城)、奴儿干都指挥使司(1404年,治所驻特林,黑龙江口附近),。现在的辽宁省,在明朝叫做辽东都指挥使司,简称辽东都司。在明朝二百多年里,这里一直被山东直管。那时的辽东都司,面积比现在的辽宁省稍小。

辽东都司成立于明洪武四年,即公元1371年,当时还叫辽东卫,两年后改为辽东都司。当时明朝的本部还是在长城以南的农耕地区,明朝并没有向东北大规模输送人口,类似清末的闯关东。为什么呢,因为北元未灭!

北元的整体实力,灭掉明朝不可能,但足以对明朝的北线防御构成极大的压力。所以,朱元璋放弃了对辽东设省,而是当成军事重镇,设有25个卫所。而辽东都司的管辖范围,和现在的辽宁省基本差不多。

这么一来,就产生一系列问题。首先,辽东都司虽然是军事化单位,也有不少居民,比如治所就设在辽阳府。元朝末年,辽东地区约有100万人,但经过多年战乱,到了明朝初年,只剩下50万人,不足以建省。但就是50万人,也会产生不少民政问题。这些民政问题归谁呢?朱元璋想到一个高明的决策——让山东管!山东人口约有675万,代管只有50万人的辽东民政,不成问题。

辽宁和宋辽的关系(辽宁曾属于山东管辖)(2)

现在的山东

明朝将省级单位的权力一分为三,管军事的称为都指挥使司,管民政的称为布政使司,管司法的称为按察使司,互不统属。不过,既然辽东只管军事,那为什么不把辽东的民政归于更近的直隶,还要费尽周折的要跨海归山东管?

这就要夸一夸朱元璋的智慧了。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只隔着一个狭窄的渤海出海口,相隔不过几十公里。何况渤海海峡中还有个庙岛群岛,使山东半岛距离辽东半岛更近了,来往都非常方便。

辽宁和宋辽的关系(辽宁曾属于山东管辖)(3)

(辽东半岛与山东半岛之间,从金州旅顺口至登州新河水关,相距仅仅五百五十里水程,中间还有许多岛屿作为衔接,这让海上往来成为可能。)

第二,北元势力几乎将明朝内地与东北的联系通道压成面条了。而东北三个都司的粮草,都要经过这条狭窄的通道,这种情况下,北元要是切断关外与内地的通道(山海关),那东北就有可能守不住了。而把辽宁民政归于山东,北元是打不下来的,非常安全。比如从山东运粮草、器械到辽东,驾乘帆船就过去了,还不怕北元兵马劫道。

第三,辽东对于明朝防御北元具有不可估量的重大军事价值,绝不能有失,但也不能让辽东放任自流,成为威胁明朝的不稳定因素。所以,把辽东民政跨海归于山东,就属于给辽东都司加上一个节制,以免其坐大不听指挥。

辽宁和宋辽的关系(辽宁曾属于山东管辖)(4)

山东划入北部战区

辽宁和宋辽的关系(辽宁曾属于山东管辖)(5)

就这样,辽东都司的民政司法都划到了山东。辽东的民政官员要办什么事,都要跨海去山东济南府,但总比走山海关被北元劫道安全。为了方便辽东人民处理民政问题,山东布政使司在辽东设立了辽海东宁分守道,山东按察使司也在辽东设立辽海东宁分巡道。

辽宁和宋辽的关系(辽宁曾属于山东管辖)(6)

现在的辽宁

但是从军事指挥的方面来说,辽东都司是独立于山东的,山东官员无权在军事上对辽东都司指手划脚。但在民政司法,辽东则正式属于山东管辖。中国历史地图明朝篇也画的非常明白,辽东的地图上赫然有一个“山”,而“东”则在山东的地图上。也就是说,辽东在地方事务上隶属山东,军事上直属中央。

后来直到建州女真努尔哈赤崛起,最终吞掉辽东,建立盛京,辽东都司的历史使命才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