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豆乳玉麒麟本文系公众号“体制内入门指南”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没工作没收入焦虑?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没工作没收入焦虑(体制内的新人说话不小心翻车了)

没工作没收入焦虑

文:豆乳玉麒麟

本文系公众号“体制内入门指南”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体制内的人际关系是一门玄学,身为一只办公室鹅,从进入体制到如今,见到了一些在人际关系上用力过猛导致翻车的案例,有发生在眼前的,有道听途说兄弟单位的,今天总结一下分享给诸位同仁,见仁见智,请大家品味。

这些案例多发于刚进入一个新单位,对四周环境和同事不熟悉的新人身上,他们可能是刚从象牙塔进入职场的傻白甜,也有可能是一直单纯没心眼的老实人,都需要尽快适应新环境,不想因为不了解情况,反倒小小的得罪了人,开局打出一张烂牌。在这里我没有抨击他们的意思,只是想说说自己的理解,一家之言,并非权威,供诸君一笑。

第一个故事发生在新录用的干部中,有个小姑娘,大学刚毕业的年纪,爱说爱笑很活泼,中午在食堂吃饭的时候大家都喜欢逗逗她,跟她说说闲话。小姑娘没什么心眼儿,竹筒倒豆子,问什么答什么,气氛很是热闹。

如是几天后,不知道说到什么话题了,她突然对某个高考大省进行了地域攻击,开口就说当地人人品差素质差之类的,滔滔不绝口若悬河,等她说完仍意犹未尽,还问身边的一个年长同事:“XX哥,你说是不是?”

XX哥回答:“这我不能评价,因为我就是XX省人。”

整张桌子都静下来了,场面变得非常尴尬。大家迅速的刨完饭做鸟兽状散,小姑娘后来见XX哥都躲着走。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某个处室,局里空降了个副处长,副处长看上去很亲和,年纪也不大,工作上严肃认真,生活上热心友善,和处里几位同事关系都不错。其中有个小伙跟副处长是一个学校的校友,又是同一个县城的老家,一来二去,两个人更亲切了,小伙私下开始称呼副处长为Z哥。

看副处长挺高兴的样子,后来逐渐在单位和工作场合也叫Z哥了,叫来叫去,副处长对他的态度就变了,小伙不明就里,委屈的不行,觉得怎么知心大哥突然不认自己了,就带上了情绪,跟副处长的工作交流也变得很微妙,两个人的关系从刚开始的好兄弟逐渐变成了点头之交。好在副处长为人正直,也没给他使绊子,工作还算过得去。

我在听说这两件事后,觉得很眼熟,也很有代表性,毕竟大家都是从职场新人过来的,犯的错误也大同小异。想要迅速融入新环境,和新的领导同事搞好关系是非常正常的需求,但如何搞好关系是一门学问。且看林黛玉进贾府,都要“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他去”,其实就是这个道理。我总结了一下我的想法:

一是在不了解情况的时候,尽量少下结论和做评判。

尤其是对于敏感话题,什么地域歧视啊同事人品之类的尽量不要表态。世间事物万千,很多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背景不同,立场不同,思维方式不同,看法和观点自然不同,开放性话题没必要争个你错我对。对同事闲聊中的开放性话题不表态,不较真,打个哈哈就过去了,也可以在轻松的话题中说自己喜欢什么,但绝不能拉踩其他。

举个例子,说句“我喜欢咸豆腐脑”可以,说“我喜欢咸豆腐脑,甜豆腐脑猪都不吃”是绝对不行的,毕竟我们没法知道其他人是不是喜欢甜豆腐脑,这种未知的情境下,最好不要随意评价,以免无意中得罪他人,给自己带来麻烦。

二是分清场合,工作场合和生活场合是不一样的,我们所需要遵守的基本原则也是不同的。

在工作场合,我们需要做的是专业和理性,服从指挥,也就是“顾全大局”,尽量不要带入太多私人情感,私底下跟领导关系再好,叫哥叫姐的,也绝不能把这些称呼带入到工作场合中,这意味着不严肃不专业。这也就是为什么出现了很多关系好的同事当了领导后就端架子的情况的原因。

所以,在单位中还是做个“理性人”吧。

个人拙见一篇,欢迎诸君讨论交流。

体制内入门指南,一个体制内人员集体创作的公众号,欢迎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