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四光本名李仲揆,14岁时为何背着家人改名字?报名表填错了!
□黄伯益
一个人的姓名,多是来自长辈仔细斟酌的结果,是含有美好祝福与殷切期望在的。但是,有些人因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会有改名之念。
改名,有些是主动期盼,有些是无奈之举。比如,战争年代改名,是出于安全与工作需要;明星改名,都是有着非常明确的主观诉求的,那就是早点出名。
在近代中国的科学界,也有人因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改名,人们较为熟悉的,就是中学院院士、核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钱三强。
钱三强本名本名钱秉穹,他就是因为同学给他取了个外号“三强”,他那文学家的父亲,才索性给他改名钱三强的。
同为中科院院士的近代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也有过改名的经历,与钱三强不同的是,李四光的改名,并非父亲动手,而是缘于他的一次失误,结果这一改,李四光的大名光耀世界地质界。
李四光是湖北黄冈人,出生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其父李卓侯是湖北省黄州府黄冈县回龙镇的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私塾先生)。李四光出生后,父亲给他取名“李仲揆”。
作为塾师的李卓侯,对儿子是寄予厚望,所以为其取名仲揆。“揆”字的本意是指测量方位,也指因宰相管理百官百事,后遂以指宰相或相当于宰相之职。父亲给他取名李仲揆,是希望他将来能学有所成、为国争光。
李卓侯之所以有这样的境界,因为他并非普通的乡村教师,是同盟会的会员,他与孙、黄关系都非常好,是位进步的爱国小知识分子。
李仲揆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从小就跟随父亲学习时,文史经哲样样通。为了增加阅历、拓宽知识面,14岁那年,李仲揆告别父母,独自一人来到武昌报考高等小学堂。
高等小学堂是光绪二十九年十一月(1904年1月),清政府颁布《奏定高等小学堂章程》明令设立,为初等小学堂毕业生升学之所。“以培养国民之善性,扩充国民之知识,强壮国民之气体为宗旨”“以童年皆知作人之正理,皆有谋生之计虑为成效”。
高等小学堂实行的是新式教育,修业4年。科目有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学、算术、中国历史、地理、格致、图画、体操等,手工、农业、商业为随意科目。
在填写报名单时,李仲揆一时紧张,误将姓名栏当成年龄栏,写下了“十四”两个字。报名表填错了,给教官的第一印象肯定不佳,为了弥补这一无心之过,心思灵活的李仲揆灵机一动,将“十”改成“李”,后面又加了个“光”字,便改名为李四光。
从此,李仲揆便以“李四光”之名四处求学,最终成长为一代科学大咖,扬名于世。
李四光是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和奠基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和为新中国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元勋。
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出任中科院副院长、地质部部长、国务院科教组组长……1951年4月当选为世界科学工作者协会执行委员会副主席、2009年当选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