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组选择只购买一瓶可乐,因为边际效用递减原理告诉我们,随着消费数量的增多,每增加一个商品带来的幸福感也会越来越低。”9月27日,在广州市天河区冼村小学的一堂金融教育公开课上,稚气未脱的小学生在台上向同学们分享小组讨论得出的秋游消费计划时,还援引了经济学理论进行分析。现场的金融知识智囊团成员也纷纷感叹:“小学生的金融知识也升级了。”

据了解,这堂零花钱规划课堂是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同蚂蚁集团联合发起的金融普惠教育“星海计划”的行动之一。今年9月,在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广东省金融消费权益保护联合会、支付宝广东分公司合作下,这样的金融教育课、金融教育活动已走进广东省12个县市,围绕“一老一少”重点人群科普金融知识。

如何应对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学习边际效用递减)(1)

老师在课堂上讲解合理消费相关知识

南都记者在公开课现场看到,老师用模拟一场秋游活动的方式,向同学们讲解该如何制定消费计划、合理使用零花钱。除了引导要确立消费计划、注意量入为出外,老师还在课上教授了需求量、供给量的概念,引导大家在消费中要仔细甄别、货比三家;讲解消费结构、恩格尔系数,引导同学们在消费后要及时记账、优化调整。据了解,冼村小学是广东省财经素养教育的首批实验学校,几年来已进行了诸多实践探索。

如何应对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学习边际效用递减)(2)

同学们写的零花钱申请书

结合课上的学习内容,同学们还分别写了一封给家长的国庆节零花钱申请书。有同学细化到了具体开销,比如去朋友家交通费4元、生日礼物30元,回老家服务站小吃费20元。还有同学做了分配,50%存起来,40%用于集邮,10%用于零花钱。

据《2022年青少年儿童金融素养情况抽样调研》结果显示,超7成受访者希望加强家庭的金融教育;6成以上受访者表示希望学校增加相关课程及社会实践;超5成受访者支持开展青少年儿童金融素养教育,开发针对性课程体系。

“这次活动非常有意义,也非常精彩,满足了孩子们自主积极参与经济生活的需求。我相信,这节课所学的内容,一定会深深留在孩子们的脑海里,应用在他们的生活中。”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处处长冼宇航评价称。他表示,未来还将广泛联合各种社会力量,开展更多这样贴近生活、正向引导,启发式、互动式的金融与生活相融的教育活动,促进青少年主动、系统地去学习金融知识,达到“全面健康成长、造福家庭社会”的良好效果。从孩子抓起,把金融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持续提升国民金融素养,提升国民金融健康水平,为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贡献金融力量。

据了解,“星海计划”聚焦青少年群体、老年人群体及农村居民等重点人群,围绕“三个一”的行动框架,包括打造一堂普惠的金融必修课、一个持续学习并分享互助的金融教育开放平台、一套金融素养评估和研究体系,目前已在全国12省172个县城开展金融普惠教育活动6000余场,走进超过1500个乡村、近500所学校。

采写:南都记者熊润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