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冰与火之歌》,这是一部十分黑暗的作品,作者在其间添加了很多诡谲的桥段来表现人性的阴暗面,而到了卷五《魔龙的狂舞》中,这种感觉愈发强烈,尤其是最后一个章节,看得我背脊发凉。

布兰·史塔克与玖健·黎德(Jojen Reed)、弥拉·黎德(Meera Reed)、阿多前往北方,并且在冷手(Coldhands)的帮助下到达了“三眼乌鸦”的巢穴。之所以称之为巢穴,因为那个地方实在是不像一个掌握维斯特洛命运的先知所居住的地方。

冰与火之歌史塔克吐槽(解读冰与火之歌11)(1)

“三眼乌鸦”是个绿先知,为了延长寿命将自己身体和一颗巨大的鱼梁木生长在了一起。所以这位冰火世界里的“邓布利多”是一个被困在山洞里的半植物人,只能让他的学生主动前去找他。(关于三眼乌鸦这个吊诡的角色我们再找一期讲。)

冰与火之歌史塔克吐槽(解读冰与火之歌11)(2)

在巢穴外,布兰一行人遭到了尸鬼们的围攻,布兰利用自己的易形者能力附身在阿多身上,和冷手一起击退了尸鬼的进攻,但是布兰在这一过程中昏了过去,醒来之后就躺在三眼乌鸦的巢穴中了。

不同于电视剧,书里的布兰还没有成为真正的绿先知,他的能力需要被唤醒。于是作为唤醒仪式的一部分,森林之子给他端来了一碗鱼梁木籽糊,据说是用鱼梁木的种子制作的糊状物。

冰与火之歌史塔克吐槽(解读冰与火之歌11)(3)

“这种白色的糊状物厚重且粘稠,其间有血红色的汁液流淌....它们看着实在太像血了。”

布兰尝的第一口给他的感觉很不好,但是越来越美味,最后这碗粥似乎让他想起了从前在临冬城吃过的那些好东西。最后当他吃完,三眼乌鸦让他躺在鱼梁木的树根处,闭上眼睛,离开自己的躯体,像附身“夏天”那样进入那些树根之中.....在这时布兰意识到玖健和弥拉都不在自己身边,随后布兰进入了绿梦,看到了一系列影像后全书就完结了。

于是有人猜测布兰吃的那碗鱼梁木籽糊可能包含了玖健·黎德的血肉。

我们来看一看这种猜测的依据吧。在电视剧中,玖健死在了尸鬼手下,而在书里,他进入了三眼乌鸦的巢穴,不过显得十分忧郁。我们都知道玖健也拥有绿之视野的能力,他对弥拉说过,他曾经看过自己的命运,那并不是一个好的结束。或许在护送布兰到达终点后他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同时也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了。

冰与火之歌史塔克吐槽(解读冰与火之歌11)(4)

但是为什么玖健必须要被布兰吃掉呢?

冰与火世界中的魔法与我们通常想象的有很大不同,并不是念两句咒语挥一挥魔杖就能做到的事情。

冰与火之歌史塔克吐槽(解读冰与火之歌11)(5)

这里的魔法似乎更像是一种能量交换,你想要达到目的的同时也必须付出一些,而这些东西通常都是鲜血。

丹妮莉丝想要用魔法拯救自己的丈夫卓戈.卡奥的时候,弥丽·马兹·笃尔牺牲了一匹马和丹妮肚子里的孩子。

而丹妮莉丝把弥丽·马兹·笃尔绑在火葬堆里,让她和自己的丈夫一同殉葬的时候,弥丽的死又带来了龙的重生。

梅丽珊卓需要国王之血来施展她的缚影术,直接杀死了了蓝礼.拜拉席恩,间接导致了罗柏.史塔克、巴隆.葛雷乔伊、乔佛里.拜拉席恩的死亡。

冰与火之歌史塔克吐槽(解读冰与火之歌11)(6)

攸伦.葛雷乔伊相信通过血祭能够增强自己舰队的战斗力,甚至召唤深海中的魔物。

冰与火之歌史塔克吐槽(解读冰与火之歌11)(7)

埃索斯的各个城邦里,炼金术士、男巫、血巫使用的仪式更为血腥和残忍,但是宗旨只有一个:生命需要死亡做代价,鲜血才能带来鲜血。

冰与火之歌史塔克吐槽(解读冰与火之歌11)(8)

那么三眼乌鸦和布兰所信仰的旧神呢?

我们在书中可以反复地看到人们谈论关于那些旧神信仰的残酷。

“北方人曾向他们的心树(鱼梁木)进献活人的鲜血。”—— 戴佛斯 IV,《魔龙的狂舞》

“斯卡格斯岛上的人仍旧使用活人来祭祀他们的鱼梁木。”—— 斯卡格斯岛上的石种,《冰与火的世界》

而布兰在喝下鱼梁木籽糊后梦见的一系列影像中的最后一个,是个白发女子用一把利刃割开了跪在鱼梁木前的囚徒的喉咙,鲜血喷溅在树干上,布兰能够尝到鲜血的味道....

血祭在旧神的信仰中似乎是司空见惯的事情,而玖健·黎德,这个拥有先民血统、绿之视野、青色眼眸的男孩看上去是个完美的“药引子”不是吗?

冰与火之歌史塔克吐槽(解读冰与火之歌11)(9)

并且在之前的一系列冒险中,布兰可能已经尝过了人肉。在长城以北,冷手杀死了几个守夜人,并且当作猪肉喂给了布兰。布兰在附身在夏天的时候也曾经杀死野人并吃掉他们。

所以,这对于布兰来说可能不会是一件难以接受的事情,但是对于弥拉就不一样了(如果她还活着的话),布兰在一路上的相处过程中似乎对弥拉产生了感情,种种迹象表明甚至可能爱上了她。但是如果布兰真的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吃了玖健的血肉,他该如何面对弥拉?而且三眼乌鸦对布兰的计划似乎不只是收他为学生这么简单....

好了,今天就到这里,感谢您的阅读,我们下期再见!

#影视文化精选##原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