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工的大爷
从全面脱贫到乡村振兴,从种粮直补到恢复撂荒地耕种,三农问题越来越受重视,政策天平也越来越倾斜。农民最有价值的资源当然是土地,但农民自身却无法充分利用土地实现资源变现,毕竟,农业要产业化,受技术、水源、地形、天气、市场诸多因素影响,且不说抗风险能力较弱的农民,便是资金和技术都完备的大公司,要在土地上寻求利益都有着太多不可控。源于此,农业,特别是山地农业,尝试者也有,失败者总是居多,渐渐也就成了冷门。
等待变黄的南瓜,下一波采摘
本村海拔1000以上,土地贫瘠,缺钾,多为山地少有平地,大型农业设施设备无法使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就成了个永远在研究的课题。今年春,某种植大户以60元/亩/年的价格,在村上租赁了200余亩土地,用于南瓜种植。近日正值收获季节,南瓜看起很喜人。今年大旱,如此极端天气,谈不上好收成,但居然小有收成,老板还能有賺帐,很难得了!粗略算了笔帐,投入:土地租金1.2万,栽种采摘管护的人工7万,种子肥料4万,计12万包圆;产值:亩产0.6吨,共120吨(老板说共200吨,长期和数据打交道的我是不太信的,打6折算吧),售1500元/吨,总产值18万;利润:18万-12万=6万元。老百姓务工和土地租金收入8万元以上。如老板所言不太虚,他赚钱,百姓增收,倒是能形成良性循环链。
采摘后的瓜藤,应该可以用来喂猪吧?
我也做了个浅显的分析。一是南瓜很“贱”,对土地要求不高,山地平地田坎岩缝,有土即长,且怕水不怕旱,如果今年雨水多,那结果就不同了;二是管护不难,种植技术要求简单,藤蔓植物,一经长成,杂草不生,省了一大笔管护费用;三是投入不太大、见效周期短,做农业,这个投入是不算大的,4月种9月收,前后不足半年即见成效;四是成品易于保存运输,模糊记得小时候,一个老南瓜是可以放一个冬的,不易腐烂,客观上抗击了短期卖不掉的风险;五是市场还行,未调研过,听老板说售往重庆成都大型菜市场销路不愁,蔬菜嘛,一日三餐总是要的,不过如果采用“订单式、保底价”种植销售,是否更托底一些呢?
务工百姓,每天每人100元
尽管农业难做,山地农业更加艰难,但土地总得充分利用,饭碗总得端在自己手上,所以我们总得不断努力,不折腾也不试错,寻到一条老板赚钱、农民增收、乡村振兴的共赢之路。
南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