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章我们分析了,“黛玉葬花”一节曹公真实的用意那么斯人已逝,我们能从她身上得到经验教训,才不枉了她这一生既然人的先天禀赋已成,我们只有靠后天更大的努力,来扭转自己先天的秃势,那便是学习与修行了,那么到底如何做呢?,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纸短情长念念成殇小说第十五章?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纸短情长念念成殇小说第十五章(一味苦情病潇湘终归地府)

纸短情长念念成殇小说第十五章

上章我们分析了,“黛玉葬花”一节曹公真实的用意。那么斯人已逝,我们能从她身上得到经验教训,才不枉了她这一生。既然人的先天禀赋已成,我们只有靠后天更大的努力,来扭转自己先天的秃势,那便是学习与修行了,那么到底如何做呢?

(第四十二回)宝钗见她羞得满脸飞红,满口央告,便不肯再往下追问,因拉他坐下吃茶,款款的告诉她道:“你当我是谁,我也是个淘气的。从小七八岁上也够个人缠的。我们家也算是个读书人家,祖父手里也极爱藏书。先时人口多,姊妹弟兄也在一处,都怕看正经书。弟兄们也有爱诗的,也有爱词的,诸如这些《西厢》《琵琶》以及《元人百种》,无所不有。他们是偷偷的背着我们看,我们却也偷偷的背着他们看。后来大人知道了,打的打,骂的骂,烧的烧,才丢开了。所以咱们女孩儿家不认得字的倒好。男人们读书不明理,尚且不如不读书的好,何况你我。就连作诗写字等事,原不是你我份内之事,究竟也不是男人份内之事。男人们读书明理,辅国治民,这便好了。只是如今并不听见有这样的人,读了书倒更坏了。这是书误了他,可惜他也把书糟蹋了,所以竟不如耕种买卖,倒没有什么大害处。至于你我只该做些针黹纺织的事才是,偏又认得了字,既认得了字,不过拣那正经的看也罢了,最怕见了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

一席话,说得黛玉垂头吃茶,心下暗服,只有答应“是”的一字。

这里薛宝钗的一席话,道理已经说得很明白了。“男人们读书明理,辅国治民,这便好了。只是如今并不听见有这样的人,读了书倒更坏了。这是书误了他,可惜他也把书糟蹋了,”“至于你我只该做些针黹纺织的事才是,偏又认得了字,既认得了字,不过拣那正经的看也罢了,最怕见了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

读书可以移性,当然读好书往好处移,读坏书往坏处移。黛玉虽然“心下暗服”,却没能悬崖勒马,改变心性,这可能是中毒已深,也叫“知易行难”吧。

我们老祖宗自古就重视教育的作用,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等是古圣先贤对我们的谆谆教诲。三毛也曾说过:“书读多了,容颜自然改变,很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为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这种潜移默化的作用不可轻视,所以我们读书一定要先甄别好坏。因为“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你读书也是顺着自己的性情去选择。如果你的性情是好的,那还罢了,如果是不好的,不管是像黛玉那样,小性、抑郁、痴情的,还是像贾惜春那样一味孤介无情的,甚至薛蟠那等淫滥无度的,都只会中毒愈深,无可救药了。所以当你不知道如何选择的时候,就读那些经典,肯定没什么大错。

张爱玲曾写下:

  最难熬的日子,都过去了

  那种闭着眼,都流泪的感觉

  这一辈子都不想再体会了

  如今已不再奢求什么陪伴

  因为下雨天,连影子都会离开

  始于心甘情愿,终于愿赌服输

  生不逢时,爱不逢人

  所到之处皆是命数

希望以后的日子里

  百毒不侵,活得认真

  笑得放肆,抬头遇见的都是柔情

人家张爱玲是经历过一番生死,悟透了、看开了、放下了,而林黛玉却始终困于苦情,走不出来。像她这种人,说句玩笑话,大概是闲的吧,如果让她三餐不饱,又要挖煤背石头,恐怕就无心自怨自艾了吧。

莫泊桑的《项链》就给我们揭示了这一道理。女主人公玛蒂尔德年轻、漂亮又爱慕虚荣,整天因为贫穷的生活自怨自艾。一次为了参加舞会,借了朋友一条“钻石项链”,却不小心弄丢了。为此她和丈夫借了一大笔钱买了一条一样的“钻石项链”还给朋友。而事后,他们节衣缩食,辛勤劳作了整整十年才还清了债。“现在,玛蒂尔德看上去苍老了。她变成了穷苦家庭里的女强人,又坚忍,又粗犷。头发不注意梳理,裙子穿得歪歪斜斜,两只手通红,说话大嗓门,用大盆大盆的水冲洗地板。”虽然最后的真相是,她借的“钻石”项链是假的,但玛蒂尔德这十年辛苦的生活却是真的,她从一个自怨自艾的抑郁型的小资女人变成了一个穷苦家庭里的女强人。这个结果孰是孰非,孰真孰幻,自在众人心里评说吧。

而书中与林黛玉相对的薛宝钗却是另外一副形容。知道贾宝玉出家后,(第一百二十回)王夫人被薛姨妈一番言语说得极有理,心想:“宝钗小时候,便是廉静寡欲,极爱素淡的,”长大后(第五回)“然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而且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所以不管薛宝钗对贾宝玉如何不满意,也只是“默默垂泪”,并没有一意孤行,自怨自艾。反而是尽心尽力的辅助他,引导他,规劝他,尽最大努力的和他一起生活,最后宝玉虽然遁入空门,而宝钗却能“高魁贵子”有个善终。

总之,人生在世有多少不如意之事啊,所谓“不如意事常九八,可与言者无二三”。更别说一点误会了,你若想一生都不被误会,那你真是“误会”了人生。那么处在人生低谷时,我们应该怎么办呢?顾城的那两句诗写得好“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我索性给他来个狗尾续貂,来激励那些独坐愁城的抑郁之人,同时也献给那些为了人类解放事业而献出宝贵青春和生命的先烈们。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就算这暗夜愈深愈重

我只坚信至暗之后

便是黎明

就算这暗夜侵透我的骨髓

它也湮灭不了我心底的光明

就算我殁于这暗夜

后来者啊

请点燃我的尸骨

为你照明

当我的尸骨完全燃尽

我相信我已经完全化作了光明

我终于明白了光明的真谛

她并没有在渺茫的彼岸

燃烧自我

我便是光明

那所有的光明都有根啊

那根在每个光源的心中

本来这宇宙应该暗夜永恒

但却永远有光源燃烧自己

去撕裂这暗夜重重

每一个信仰光明的教徒

心中都有一个执念

以生命作为献祭

保障这光明之火

永远传承

你的心里要是能够经常保持这样一股激情,哪里还会顾影自怜,哀叹残生?最后我们再说回到林黛玉的《葬花吟》,我们知道这是一个为情所困的,多愁善感的文艺女青年在心底的呐喊。这是阅历有限,没有信念的小资女人的写照。那么作为一个在现实中屡受生活磨砺,有了些许感悟的油腻中年人,我们又该有如何的心境呢?正好鄙姓张,我就发挥一下先祖打油诗的手艺,把《葬花吟》再翻一回,给诸君提提气。(由于才疏学浅,我们把它分成小段,黑体字是原文,括号里面是我对应的句子,我们无所限制,只图诸君一笑耳):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春华秋实自然理,岂需啰嗦岂需怜?红不消散何来果,香不断绝怎得甜?)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

(闺中女儿惜春暮,山野老农忧夏晚,若无春夏汗水灌,怎得秋实积如山?)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桃李春风结子完,闺中淑女莫等闲,待得出闺成大礼,子又结子尽天年。)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春燕有情育幼子,人去巢倾勿悲声,来年三月花更茂,却又见多少倩影舞花中)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一年四季尽风骚,风刀霜剑竞折腰,明媚鲜妍须把酒,一朝飘泊亦逍遥)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花开枝头自争春,花落自去就花根,何来花前荷锄者,闲把清泪扰花魂?)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杜鹃春困正黄昏,风住花草入梦深,喧哗一日各归静,更喜春雨洗花尘。)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四季自来又自去,我自依时四体勤,何用殷殷频致意,自有花果报秋春。)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我自高歌与嗟呀,尽兴而归不牵挂,何疑花魂与鸟魂,自怨自艾尴尬人。)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一朝胁下生双翼,翱翔万里天尽头。天尽头,何患无香丘?青山处处埋忠骨,尽叹天凉好个秋。)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大白若辱曲则全,何愁斑斑与点点。英雄何虑生与死,碧血岂可无后人?马革裹尸飒且爽,衣冠作冢慨而慷。丈夫不患白发生,只愁报国无功名,一朝血溅秦王殿,青史难书浩气冲。)

此正是:

伤心误把夕阳叹 愁容错将金秋残

老牛无心闲风月 晚来满载秋果甜

本章就到这里,下章我们说说林黛玉那笔莫须有的巨款,看看真相到底如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