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时代,信息量的增长速度,往往快于我们的学习速度。久而久之,我们就产生一种知识永远学不完的焦虑感。

为了消除这种焦虑感,我们不断刷微博,看朋友圈,浏览各种APP推送的文章,务求让自己接触到更多的资讯,以免自己落后于人。

正如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说的那样:“我们简直要在信息的海洋中淹死,但终因缺乏知识而饿死。”

面对这种信息过载的情况,如果处理得不得当,我们就很容易会陷入一种“知识焦虑”的心理循环:

觉得信息很多,总是想去了解。但由于信息这么多,学习起来很有难度,到头来什么都学不到,于是又周而复始觉得信息很多,继续想去了解。

想一想,你有没有以下这些感觉:

身处信息的海洋,我们需要找到一个指导自己识别有用的信息,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这样才能够解决自己这种”知识焦虑症“,让自己真正学到东西。

怎么做呢?

高效学习的20条法则(三个法则让你摆脱)(1)

找到”知识焦虑“的关键原因

你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知识焦虑“的心理呢?这就要从我们的学习方式说起。

一直以来,我们学习知识都是基于以下两种方式:

1,通过实践摸索,获得经验,掌握运用知识的能力;

2,通过老师、教授、父母等人,灌输我们相关的知识;

这两种方式,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最常接触到的学习方式。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更迭的速度越来越快,很多我们以前掌握的知识,已经不足以应付到生活或工作的所需。

这时,我们就只能通过自我进修,主动去学习一些对我们有用的知识。

例如你不懂得怎么理财,那当你刷手机看到一篇“理财如何增长你的财富”的文章,你觉得这篇文章对自己有用,然后就想去学习;接着又看到一篇”你的工资被你的工作方式所限制“,你又觉得有必要改善自己的工作方式,从而提高自己的工资。

这种”短小精干“的文章,的确可以让我们在短时间内,掌握到知识的精华部分,了解到作者的主要观点。

但由于这些文章属于”碎片化“的内容,论述的观点往往很难做到全面。如果我们没有通过文章启发到自己的思考,提取出属于自己的养分,我们看完也就看完,隔天就忘记了。

当这类文章的数量慢慢增多,夺取我们的注意力,而我们又没有给予足够的时间去消化这些知识,自然而然,我们就很难真正学到东西了。

”知识焦虑“就由此而来。毕竟信息和知识的数量如此庞大,而自己一天的时间又有限,于是就很容易陷入”想学又学不到,学不到又想学“的知识焦虑心理循环。

简而言之,导致你产生”知识焦虑“的原因,主要出于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不懂得从海量的信息当中,筛选出自己想要学习的东西;

第二,学习知识的时间不成系统,把看完文章当成是完成学习;

第三,学习知识的速度,远远比不上自己接触到新信息的速度;

在互联网的时代,信息的总量每天都在增加,当我们想用最短的时间把看到的知识都学会,这样就容易产生认知偏差。这种认知偏差,就是知识焦虑的源头。

既然如此,想要解决这种”知识焦虑“,我们就必须找到学习的方法,让自己对于接触到的信息或知识,有一个清晰的学习路径,真正学到东西。

高效学习的20条法则(三个法则让你摆脱)(2)

三个学习法则

当各种各样的信息推送到你面前时,你首先要弄清楚,对待这些信息到底是持有一个什么样的目标。

一般来说,我们对待信息的态度会分为两个目的:

1,休闲性质的学习;

2,实用性质的学习;

面对纷繁杂乱的信息和知识,你必须要清楚自己,到底是为了哪种目的而去学习。

例如刷朋友圈,浏览资讯,看新闻之类的信息处理,就是属于一种休闲性质的学习。这种学习,不一定要学到什么东西,只要让自己知道一些这些信息的存在,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就足够了。

而”实用性质的学习“,则真的要让自己真正掌握到接触到的这些信息,而且最好这些信息,能够对我们的生活或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因为学习这些知识,仅仅”知道“还远远不够,能够把这些”知识“运用出来,提升自己生活或工作的质量,才是最重要的。

换言之,学习知识就是为了去运用知识。这也是解决知识焦虑的核心理念。

那怎么才能做到这一点呢?这就需要你设定一个应用的目标,用来检验知识的掌握程度。

例如你看某些书是为了提高你的写作能力,当你学完相关的知识之后,写文章时懂得怎么开头,怎么构建论点,怎么分层论述,最后怎么结尾,这就说明你掌握这些写作知识了。

所以你设立的”学习目标“,就要有针对性了。你不知道写文章怎么开头,你就要学习文章开头的写法,朝着这个目标主动接触相关的知识。而与这个目标无关的知识,就不用浪费时间去学习了。

基于这个意识,接下来你就需要运用三个学习法则,帮助自己更好地学习知识了。

而这三个法则就是:

1,找到关键的学习知识;

2,根据知识框架填充知识;

3,学会主要的学习方法;

这三个法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随意运用,并没有先后次序之分的。

高效学习的20条法则(三个法则让你摆脱)(3)

找到关键的学习知识

什么是”关键的学习知识“?

就是跟我们的目标,契合度非常高的知识。好比你学习口才,想让自己说话更为流畅,那么一些关于提高口齿流利程度,提升思维敏捷程度的知识,就是属于”关键知识“。

至于怎么提高幽默口才,怎么组织语言,怎么构建表达,就是”次要知识“,这些知识,并不是解决”让说话更流畅"这个目的的。

所以,当你在学习之前,最好问自己两个问题:

第一,有哪些信息,是跟你设立的目标有密切关联?

第二,接触到的这个知识,最能解决哪个实际问题?

这两个问题,可以帮助我们筛选学习知识的范围,找到学习的“关键知识”。

只有找到“关健知识”并持之学习,我们才能够通过它们强化自己的认知思维,掌握到提高自我能力的渠道。

当然,“关键知识”很重要,但同样也不要忽略“辅助知识”。所谓“辅助知识”,就是那些能够帮助我们理解核心关键知识的内容。

如果说“大声朗读”是能够让我们口才变得更为流利的“关键知识”,那么“大量阅读”,就是让口才变得流利的“辅助知识”。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大量阅读”,就是让我们口才变得更有深度“关键知识”。

所以当我们面对不同的知识时,一定要根据自己设定的学习目标,有效区分“关键知识”和“辅助知识”,从而针对性地去学习。

最重要的是,这个“关键知识”,能够帮你解决到一个实际的问题,而非泛泛之谈;即便书中没有明说,你设立的学习目标,也能够有一个检验的行动步骤。

高效学习的20条法则(三个法则让你摆脱)(4)

根据知识框架填充知识

学会了一个知识点之后,你对于某个领域的认知,还是不够系统的。只有当你把学到的各种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知识体系,你才真正掌握到那个领域。

所以,我们的学习,一定要有一个整体的框架,根据这个框架学习不同的知识点,让它们连接成知识体系。

但怎么搭建或者找到这个框架呢?

这个流程可以分为三步:

第一:根据学习的目标,搜集相关的知识;

想一想,当前的你,缺失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呢?

不管你的口才不好,无法提高销售业绩,还是你写作能力不好,想提高你的写作技能,你首先要懂得这个领域,都包括“哪些知识”。

如果你不知道学习的这个领域包括哪些知识,你就无法找到核心知识,构建你的应用学习目标了。

而看一本与销售或者写作有关的概论类的书籍,是比较好的方法。

第二:根据领域的知识分布,构建学习的方向;

当你知道某个领域大概是有什么知识组成,接下来你就可以构建学习的方向了。

因为即便是学习销售,也有不同的方面,门面销售,网络销售,销售推广等等,都会应用不同的知识。

所以当你找到关键的知识后,根据自己设立的应用目标,构建学习方向。例如哪些知识要优先掌握,哪些技能可以稍微了解,都能够塑造出你的能力模型。

高效学习的20条法则(三个法则让你摆脱)(5)

第三:根据学习方向,找到并运用关键知识。

现在你已经知道这个领域是由哪些知识组成,也有了自己的学习方面,那么最后一步,就是找到关键知识,将其转化为自身能力了。

怎么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呢?

如前文所说,需要搭建一个具体的应用目标,然而针对这个应用目标,构建一个行动的检验系统。

例如你学习销售,关键知识都包括“拜访客户——销售转化——售后跟进——问题处理”这些,你有了具体的学习方向。

那么“拜访客户”,构建行动的检验系统,就是理解客户的需求,然后懂得发起谈话,对客户进行说服,这些都可以从现实生活找到检验的渠道,包括“你请女朋友看电影”这种事情,你也可以运用你的“销售能力”去约对方出来。

当你懂得如何掌握这些关键性知识,并在实际工作当中运用出来,根据反馈对自己的能力进行改善,那么这些知识最终会变成你的能力了。

同时,你也不要忽略那些辅助性知识,说不定这些知识,可以让你更了解销售的流程和概念,这些知识,不一定有一个实际操作检验的步骤,但了解总比不了解要好。

所以要注意学习。

高效学习的20条法则(三个法则让你摆脱)(6)

学会主要的学习方法

当然,如果你不知道怎么学习,那么就算你找到关键知识,找到学习的方向,还是没有用处。

一般来说,我们常用的学习方式大概会有三种:

第一,系统学习法。

在积累知识的过程中,按照一个完整的体系去梳理和整合知识的方法。例如围绕着某个主题来搜集相关的资料,就是系统法的应用。

你想学习做一道菜,那么按照这个目标,把那些相关而零散的信息整合起来,以一个中心逻辑点去不断搜集缺失的内容,你就能让这个主题变得系统起来。

训练方法:

1,试着构想一个简单的主题,然后围绕这个主题搜集相关的资料;

2,看一本书,思考这本书都是由哪些知识点才组成一个系统结构;

第二,网状学习法。

对分散的知识进行有序整理,从而让它们变成结构清晰、逻辑有序的知识体系,这就是蜘蛛网形式的学习法。

例如每一本书都由很多知识点组成,只要我们懂得分类,把学到的知识分到某一个类别,当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我们就能够将它们变成一个整体系统。

网状学习法跟系统学习法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是把学到的东西分门别类,让相关的知识在同一个类别上形成系统;而后者,就是根据一个特定的目的一个分类去学习,其他不相关的知识就不浪费时间接触。

训练方法:

思考一下,你可不可以把接触到的知识分到某个类别上?是个人成长,思维认知,还是心理运作?

高效学习的20条法则(三个法则让你摆脱)(7)

第三,迁移学习法。

把学到的知识,通过迁移到不同的应用领域,以此获得更好的理解和学习。

例如《孙子兵法》,本来是用来指导打仗的,但我们现在没有战争,是不是就无法掌握到这本书的精髓呢?这时,如果你可以迁移到商业竞争上,那么就能够更好理解到兵法的要旨。

好比“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这些法则,在你面对竞争对手的时候,懂得释放一些假消息,误导对方的判断,或者发布新产品时,懂得避开对方的锋芒,这些都是兵法的运用。

很多时候,某个领域的知识,其应用范围不仅仅局限于其领域之内,也可以迁移到其他地方去运用。只要我们善于发现不同地方之间的共同点或相似点,用其他领域的方法,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问题,甚至解决问题。

当然,在具体实际操作上,我们可以交叉运用这三种方法来构建学习方向。

只要你懂得通过这种方式去学习,你就可以筛选出真正有用的信息,让自己学到东西,从而克服你的知识焦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