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枝间新绿一重重, 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 且教桃李闹春风。 ——金朝 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作此诗时,金朝已经灭亡8年之久,元好问50岁,人生已至暮年,彼时的他隐居在故乡忻州,过着遗民的生活。

因为不屑与元朝统治者为伍,元好问拒绝供职新庭,在其后的二十多年里一直未曾出仕,他筑野史亭,潜心纂修金史。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既然不能兼济天下,那就忠贞自守,保持节操,潜心著述,为前朝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这就是元好问最大的人生理想。

涧底孤松二千尺,殷勤留看岁寒枝。”,他独善其身、孤傲高洁的美好情操,在下面分享的这首《人日有怀愚斋张兄纬文》诗中,也有着极为深刻的体现。

元好问《论诗》全文(元好问隐居修史)(1)

书来聊得慰怀思,清镜平明见白髭。

明月高楼燕市酒,梅花人日草堂诗。

风光流转何多态,儿女青红又一时。

涧底孤松二千尺,殷勤留看岁寒枝。——金朝 元好问《人日有怀愚斋张兄纬文》

简译:

和你分开很久了,特别想念,收到来信才暂且觉得安慰不少,清早起床照照镜子,发现我的胡子白了,人也变老了。

你身居国都,皓月当空的时候,应该是常上高楼饮酒吧,我已经没有那种豪气了,只能在人日梅花盛开的时候,读读杜甫的诗篇。

春暖花开,万象更新,故乡到处都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春光多么美好,小儿女们穿红着绿,兴致勃勃地游春踏青,一片欢乐祥和的景象。

在那沟壑的深涧下,长着一株茂盛的孤松,它非常高大,足有两千尺高,它孤傲高洁,不畏严寒,更不惧风雪欺压。

元好问《论诗》全文(元好问隐居修史)(2)

赏析:

诗题交代作此诗的起因、时间和所怀念的人,人日即农历正月初七,是我国的传统风俗,愚斋即张纬文,号愚斋,字纬文,作者的至交好友。

首联呼应主题,抒发对好友的思念之情,蒙古太宗乃马真后二年(公元1243年)秋,元好问曾应耶律楚材之子耶律铸之邀前去燕京游览。

元好问有机会与居住在国都的好友张纬文短暂相聚,而后在这年的冬天返回故乡,接到好友此信时,二人分别已近三年时间。

就像歌中唱的那样,朋友还是老的好,人往往都是这样,年龄越大,越是怀念过去的生活,以及和自己一起走过岁月的老友。

所以,诗人才会在收到好友书信时,发出“书来聊得慰怀思”的深沉感慨,“”是暂借、姑且之意,“怀思”意怀念之情。

因为思念至深,所以才会见信暂且得到些许安慰,但是,同时又有更多的思绪涌上心头,以至于感慨万千,夜不能寐。

及至早起揽境自顾,才有“清镜平明见白髭”之叹,时光倏忽,分开这么久,彼此都老了,怎不令人唏嘘!“清镜平明”是晨起照镜,“”是最上边的胡子。

元好问《论诗》全文(元好问隐居修史)(3)

颔联借用典故,首句赞美好友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操,次句抒写彼此之间的深厚友谊。

明月高楼燕市饮”,首句是对好友日常生活情景的描写,“明月高楼”是赞誉其潇洒自适的气概。

燕市饮”则借用晋时左思 《咏史》:“ 荆軻饮燕市,酒酣气益震。”之典,暗寓张纬文有荆轲一般豪爽的性格。

次句“梅花人日草堂诗”则借用杜甫与高适的故事,表达自己与好友矢志不渝的友情,安史之乱后,杜甫入蜀居浣花溪草堂,好友高适给予慷慨资助。

彼时,高适任蜀州刺史,有《人日寄杜二拾遗》寄杜甫,据说杜甫收到此诗后非常感动,以至“泪洒行间,读终篇末”,而后作《追酬高蜀州人日见寄并序》以寄。

元好问《论诗》全文(元好问隐居修史)(4)

颈联转宕开一笔,写自己的生活状况,虽隐居不仕,但日子过得也算舒适,孩子们都相继长大了,也没什么可操心的了。

风光流转何多态”之句谓家乡初春风光妩媚,生机无限,“儿女青红又一时”之句写儿女成行,他们就是自己人生暮年最大幸福。

春光明媚,儿孙满堂,看看,隐居乡下的我有多么幸福,所以,远方的好朋友,请你不必为我担心!其实,这一联是给好友报平安,不希望好友为自己的处境忧心。

尾联化用魏晋左思《咏史》:“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之句,意在劝勉好友永保孤松一般的崇高气节。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松、竹、梅被誉为岁寒三友,自古以来就是忠贞和气节的象征。

所以说,尾联是全诗情感的升华,即是对好友的劝勉,也是对自己忠贞自守的勉励,抒发了宁愿身处卑微也要保持气节的高尚情怀。

元好问《论诗》全文(元好问隐居修史)(5)

写在后面

携将玉友寻花寨,看褪梅妆等杏腮,休随刘阮到天台。仙洞窄,且喜唱春来。——元 元好问《喜春来》

梅花残,杏花开,你方唱罢我登场,时序更迭,岁月不居,总有生生不息的希望温暖着人间烟火。

还有来日可期,岂可学昔日的刘晨和阮肇那样消极避世呢,虽然不入仕元朝,但元好问并未脱离社会,他隐而不避,以修金史为己任,终成《中州集》。

元好问自幼聪慧,4岁读书,8岁能诗,14岁得名师教诲,数年间精通百家典籍,28岁作《诗论三十首》。

博学多才的他一生著述颇丰,文学成就斐然,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在诗、文、词、曲等领域都有极高的造诣。

“涧底孤松二千尺,殷勤留看岁寒枝。”,相比于他所取得的文学成就,其孤傲高洁的情操和坚贞不渝的人格操守,更值得世人为之敬重。

元好问《论诗》全文(元好问隐居修史)(6)

注:本文系刘玲子candy原创,谢绝搬运和抄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联系立即删除,谢谢您的关注和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