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长江流域,尤其是长江以南的农村,有在雨水节气内植树的传统习俗。雨水节气内栽种的树,成活率高。一般在惊蛰以前,必须栽种下去,否则成活率要低一些。尤其是是落叶树,更是如此,常绿树迟延一些日子,问题还不大。

下雨天植树(雨水植树正当时)(1)

雨水栽树

这样说来,长江以南的农村植树的时间,比国家设立的植树节3月12日,时间上提前一个星期左右,因为每年的惊蛰节都是在3月5日或6日,2021年的惊蛰节是3月5日。

农村有一句俗语说:“七砍八烧九刨蔸”,意思是说,植树造林准备工作的每一道工序都有规定的季节时间,即农历七月将要造林山场的柴草砍倒;八月烧山,也称炼山,就是把以前砍倒的柴草烧掉;九月刨去柴蔸及树蔸。这样造林的地就整好了,接下来,在农历十二月时,挖栽树的穴,又称打凼,来年立春后至雨水造林。因此,南方地区俗称为“雨水植树造林”。

南方各民族村庄和村寨素来重视栽树育林,有“寨中多栽树,景好人长寿”之说。民间也流行“明风水,暗屋场”的俗语。这句俗语与平时人所说的“明坟山,暗屋场”的意思是不同的。“明风水,暗屋场”的意思是说,乡村民众都希望自家的房舍,能够被绿树所掩映,环境幽雅,空气清新。

长江以南地区农村,均有自己地方植树育林传统习俗,各地习俗呈现多样性。本文仅以湖南农村为例,介绍一下当地村寨,过去民众在屋前屋后及空坪隙地,植树育林的独特传统习俗。

过去,湖南农村民众在屋前屋后及空坪隙地栽树,有一套自己的传统习俗,不同的地方习俗上有一定的差异。现例举一些习俗如下。

下雨天植树(雨水植树正当时)(2)

雨水时节湖南乡镇集市树苗市场火爆

1、家有千杉万松,代代不受穷

在湖南农村有“家有千杉万松,代代不受穷”、“要想发,多栽杉”的俗语。这里要说明一下,事实上,贵州、江西等相邻地区也有同样的说法,下文不再另作说明。

杉木是我国分布较广的用材树种之一。杉木树的特点是纹理通直,结构均匀,不翅不裂,木质较轻,不易腐朽。在农村,杉木用途广泛,用来竖屋(湖南农村称建木房为竖屋)、造船、架桥、做寿材、做家具等,旧时通过水路,顺湖湘四水而下,销往武汉、南京、上海等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陆路交通发达后,销往全国各地。湖南省西南部盛产优质杉木,在明清时期就享有“广木之乡”(以会同县广坪而得名)的美誉,闻名遐迩,是被广泛使用的极好商品材。

过去,湖南山区农村有一种说法,一个人从出生到百年寿终,都离不开杉木。人在杉木床上出生,放在杉木盆里洗澡,在杉木房屋内长大、结婚、生儿育女,直到寿终,用的是杉木家具,寿终时放入杉木做的“千年屋”(寿材)。

也就因为如此,湖南农村人十分重视杉木的栽种。有的村寨风俗,小孩出生后,不论生的是男是女,小孩子的父亲或其他亲人,都要到山上种十多蔸杉树,有的村寨生女儿时,要种一片杉树。这种栽种的杉树有一个漂亮的名称,叫“十八杉”,也有的地方称“儿女林”,意思是说,十八年后,孩子长大成人要娶妻出嫁,杉木也成林了,女孩的可用来做嫁妆,男孩的可用来竖屋。

下雨天植树(雨水植树正当时)(3)

雨水时节购买的杉树苗

过去,有的村寨,男孩十八岁时,可以“箍树”,即用山中的滕蔓捆缚在杉木上,所“箍”的树要足够做两副棺材,根据杉树的大小,一般有四到八蔸。五十岁以后可砍来做夫妻的寿材。凡是被人“箍”了的杉树,等于是给“号”了,任何人都不能砍伐。就是说别人做了记号的树,属于别人的私有财产。“箍树”的主人每年要照看这些杉树,把树下的杂草杂柴砍掉。这种风情,直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依然在一些山区村寨流行,如今很少见到这种风俗了。

旧时代,村寨如果有一些中青年妇女死了丈夫,也要到山上栽杉树,称之为“寡妇杉”。杉树成了她们的寄托和希望。

湖南湘西南地区村寨,把千年松、万年杉叫做“格木”,如果谁的家里有一块格木,就被视为镇宅之宝,认为可以避邪。据说,如果把格木放在床上,蚊虫不敢近身,而把格木放在碗柜内,碗柜内放的饭菜不变馊,用格木做棺材,可以使尸体不腐。松、杉埋在土里,或者埋在水里、水稻田泥土里,经过年深日久,挖出来的木材,俗称为“阴沉木”。

下雨天植树(雨水植树正当时)(4)

杉树林

2、家有千蔸棕,日子过得宽松松

小标题是湖南农村过去流传的一句俗语。棕树在农村屋前屋后及菜园边,现在还能看到。从棕树上剥下来的棕,可以做蓑衣,既是遮风挡雨的雨具,又是旧时一些贫苦人家的被子。棕还可用来做扫把、床垫。在还没有化纤的时候,棕做成的棕绳,是牛犁田、人挑箩筐用的绳索等等,棕绳既耐潮又耐腐,是农村民众在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用具。

棕又是过去的农村一种重要的经济林,棕可以做商品卖。记得在农村供销合作社未改革前,常年收购农村出产的棕片。棕树叶也有用途,农村杀猪宰羊时,用棕叶穿肉块。农村小孩大多用棕叶绑在木棍上打陀螺(又称地老鼠、旋子)。

栽棕树时,人们在实践中总结出一种经验,在农村用一句谚语来表达:“栽棕不垫瓦,一世不得剐”。意思是说,栽棕树的时候,要在栽棕树的穴内用一片瓦垫底,好让棕树发更多的根须,棕树既长得快,又长得茂盛而粗壮,这样才有棕片可割。

对于棕树,农村有一些有趣的民俗禁忌。也许农村民众认为,人们使用的棕是棕树的皮,俗语中有“人怕伤心,树怕剥皮”之说。因此,纯朴的农民认为对不起棕树,有的村寨,人们在剥棕时,要向棕树行三个跪拜之礼,或者作三个揖。

下雨天植树(雨水植树正当时)(5)

湖南棕树(棕榈树)

农村把棕树蔸(湖南农村普遍叫法,实际上是棕树干)当柴火烧。根据农村里的说法,家里烧了棕树蔸,家里新生的婴儿就长不出头发了。因为棕树干直修长,质地非常坚硬,农村民众一般用来架小溪、水沟上的小木桥,称之为“千度桥”,意思是说,用棕蔸架一座桥,相当于架了一千座桥,等于做了一千件好事。

现在的村寨,棕树的作用不太大了,棕树上的棕也没有人剥了,也没有人打理,更没有人家去栽种了,原有的也就任其自然生长。“家有千蔸棕,日子过得宽松松”说的是旧时代,现在这句话已过时了。

3、桃三李四杏五年、枣子当年就还钱

这个小标题也是在湖南农村广泛流传的俗语,指出了栽种各种小水果树受益的年限。

栽种小水果树时,农村也有一些讲究。农村喜欢在屋前屋后种桃树,哪怕是口感并不好的毛桃。湖南属古荆楚地,有桃树可避邪祟驱鬼疫之说。有的村寨人家的大门和堂屋门的门闩架和门闩,都是用桃木做的,其寓意也就是避邪祟驱鬼疫。

大多数村寨人家,也喜欢在屋前屋后种李子树,俗称苦李子,寓意为先苦后甜,日子越过越好。除此,村寨人家在屋前屋后种桔柑、柚子、枇杷等小水果树。尤其是桔柑、柚子、枇杷三种果树的叶子,是农家常用的祛风寒、止咳嗽的药。

下雨天植树(雨水植树正当时)(6)

桃花

湖南农村村寨人家对屋前屋后栽种梨子,有不同的风俗禁忌。有的村寨没有什么禁忌,可以在屋前屋后栽种梨子,有的不可以。有的认为梨子与“离子”谐音,以为不吉祥,有的则认为湖南本地品种的梨子树属高大乔木树,且枝条比较脆,结满果实时,枝条易折断,遇大风时连树干也易折断,这样会给房屋带来安全隐患。后来,湖南引进了一些矮化优质梨子品种后,人们就不再忌讳,很多人家的屋前屋后都种了梨子树。

4、当头一椿压三灾

一些村寨民众认为,香椿树可以避邪,还可以吸地气旺宅。在屋前屋后栽种香椿树,可以使家庭顺畅,无灾无祸。因此,喜欢在屋前屋后栽种香椿树。但是,有的村寨则认为,香椿树在春夏之季,因香味太浓,易招惹虫子,致使屋内爬满各种虫子,不利于人的身体健康,因此,忌在屋前屋后栽种。一乡一俗,有时候甚至是一村一俗,在湖南农村,不同的村寨,会有异于其他村寨的习俗。正应了一句俗语:“十里不同俗,五里改规矩”。

5、屋前屋后竹生发,屋里屋外都发达

这里的竹子,指的是实用性很强、有商品价值的楠竹。一般来说小水竹、花竹(斑竹)、实心竹、苦竹等小竹子,都是野生的,农家的屋前屋后不喜欢种这些竹子。

下雨天植树(雨水植树正当时)(7)

湖南竹林

农村民众的说法,竹子可以让家主发达。这可与一些地方农村说:“门前种竹,做人狠毒”的思想观念上完全不同。过去,还有没塑料用品的时候,农家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楠竹做的用具,农业生产中,竹枧、水车的车筒用于灌溉,竹篱笆用来拦家畜家禽,竹晒垫用来晒稻谷等等,生活中,竹子编织簸箕篓子篮子、做舀水的杓子、量米的升子等,有的山里人家,用竹子做瓦片、做墙壁等。还有用的纸也是竹子造的,笋子可食用。

农村栽种竹子也积累了许多经验,比如说,“栽竹不栽鞭,哪怕栽十年”,意思是说,栽竹子的时候,在挖种竹时一定要挖一段竹鞭,这样的竹子才能成活,否则就不能成活,栽了也白栽。有的村寨还有一种有趣的做法,竹子栽好后,让儿童绕竹子走几圈,据说这样可以人竹两发。

今天,楠竹依然是山区农村重要的经济林,也是留守村寨人们主要的经济来源之一。

6、村寨“风水树”

这里的村寨,指的是自然村落,而不是指行政村,现在的一个山区行政村,多的要管理数十个自然村落,少的也要管理几个自然村落。较小的自然村落只有一个村民小组,或者半个村民小组,而大一些的自然村落,有数个或十来个村民小组。

农村人,特别是山区村寨民众,信风水,笃信村寨周边山脉的走势和村寨内水流的去势,能够决定当地人的祸福。然而,山川的形势不按人的意志变化,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不能如人愿。

下雨天植树(雨水植树正当时)(8)

湖南正板古村

人们认为,一个自然村落,最佳的环境要遵循得水为佳,藏风为美,这也成为人们衡量村寨好丑的基本原则。因此,很多村寨形成了修水口桥(旧时代时期俗称花桥、廊桥,后根据文人墨客的建议又称风雨桥)、建塔、造鼓楼、竖凉亭等,以弥补风水的不足。而最为简单实用的就是栽种“风水树”。

“风水树”分两种所有类型,一种是个人家庭或数个家庭的“风水树”,另一种是自然村落集体所有的“风水树”。不管是个人家庭的,还是自然村落的,屋前栽树称之为“垫脚林”;在屋后栽种的称之为“龙座林”;在屋后及左右两个方位,如果有山坳(山的豁口),就要在山坳处栽的树称之为“挡风林”,以免把村寨好的风水吹散;在自然村落的溪河、沟渠流水出口处栽的树称为“水口林”。以上所有的栽的树统称为“风水树”。

除此之外,村寨还在水井傍边、风雨桥头、以及坟墓、庵堂、寺院、道观等处,遍栽常绿乔木。

旧时,村寨对“风水树”的管理非常严格,比如说,“风水树”的枯枝不能剔,由其自行脱落,“风水树”的落叶不能捡,由其自行腐烂。如果谁砍了“风水树”,就会受到村寨的严厉处罚。

湖南山区村寨的“风水树”最多少树种是枫树。枫树生长快,树干高大而坚韧,春夏绿叶稠密旺盛,秋冬火红,主干被伐后,会再发新枝。寓意村寨生生不息。湖南村寨喜欢栽种枫树的历史悠久,屈原被流放沅江流域时有楚辞《招魂》,有这样的诗句:

“湛湛江水兮,上有枫。极目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

这里意思是说,灵魂会护在枫树上。沅水、资水流域的大山里苗族和瑶族,大多为九黎后裔。《云笈七签》中记载:

“(黄帝)杀蚩尤于黎山之丘,掷械于大荒之中,宋山之上,后化为枫木之林。”《山海经·大荒南经》:“有宋山者……有木生山上,名曰枫木。枫木,蚩尤所弃桎梏,是谓枫木。”

下雨天植树(雨水植树正当时)(9)

湖南湘西南山区枫树林

苗族称“枫木树”为“妈妈树”,是一切生命的“母亲”,因此,苗族所居聚的村寨栽枫树来敬奉。这种习俗在各民族的相互融合中,也影响到了其他民族,包括后南北朝时期中原迁徙到湖南的人,以及后来江西填湖广迁徙而来的人,经历史长期融合后大多沿袭了这一习俗。湖南山村的“风水树”,以枫树最多。

湖南村寨栽树的地方习俗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例举。湖南村寨,不仅喜欢栽树,同时也有很多的爱树敬树习俗,这里也就按下不提,以后另行著文介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