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糖类作物及有较高发展潜力的可再生生物能源作物,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三大甘蔗生产大国,甘蔗中含有丰富的糖分、水分,还含有对人体新陈代谢非常有益的各种维生素、脂肪、蛋白质、有机酸、钙、铁等物质,主要用于制糖,表皮一般为紫色和绿色两种常见颜色,也有红色和褐色,但比较少见。

什么是甘蔗赤腐病(甘蔗赤腐病症状表现与科学防治措施)(1)

甘蔗在日常生活生产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也对国家能源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它还具有很大的营养、药用、经济价值。

甘蔗赤腐病又叫做甘蔗红腐病,主要危害甘蔗的叶片和茎,是甘蔗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甘蔗在我国部分地区局部发生严重,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并且有逐步蔓延扩散的趋势,威胁了我国甘蔗产业的发展。

甘蔗感染赤腐病后产量受到了影响,更重要的是染病后促使甘蔗的糖分转化,降低了甘蔗汁液纯度和蔗糖的含量。那么到底什么是甘蔗赤腐病,应该如何科学有效的进行防治,才能减轻危害呢?

今天,我们就从甘蔗赤腐病的症状表现、发病规律、发病时间和防治方法这四方面进行分析,供大家参考借鉴。

什么是甘蔗赤腐病(甘蔗赤腐病症状表现与科学防治措施)(2)

一、甘蔗赤腐病的症状表现

1、蔗叶中脉症状

危害甘蔗叶片的赤腐病称为中脉赤腐病,在发病初期,受到侵染的甘蔗叶片中脉上分散呈现出几个发红的小斑点,小斑点又沿着中脉扩展为成与叶脉平行的红色至褐色条斑,条斑宽 0.4~0.5cm,长2~8cm ,条斑外围均有明显的浅色晕圈;后期条斑中央组织变黄色至灰白色,周围呈深红色。潮湿条件下病斑上散生褐色或黑色小点,一条中脉上常有多个病斑,病部后期破裂,叶片常因此而折断 。

2、蔗茎症状

危害甘蔗茎的赤腐病称为蔗茎赤腐病,初期外表症状不明显,但将蔗茎纵剖可见甘蔗茎内发红,且主要出现在中下部,受害严重时几乎整株蔗茎均为红色;内部组织变红多为整个节间变红,并上下扩展,贯穿几个节间,变色部分常夹杂圆形或长圆形的白色斑块。

后期病茎的表皮皱缩、无光泽、有明显的红色斑痕,髓部中空,充满灰白色菌丝,茎内组织腐败干枯,上部叶片失水凋萎,严重时整株枯死。宿根蔗桩受害易引起腐烂,影响萌发,发病严重时常使甘蔗生长不齐和严重缺株,有效茎数减少,造成减产。

什么是甘蔗赤腐病(甘蔗赤腐病症状表现与科学防治措施)(3)

二、甘蔗赤腐病的发病规律

(一)病原

甘蔗赤腐病的病原菌有性阶段为塔地囊孢壳菌,其属于子囊菌门,无性阶段为半知菌类炭疽菌属镰形炭疽菌。甘蔗赤腐病菌的分生孢子近似镰刀型,单孢,色浅,无隔膜,内常有一个大液泡,分生孢子密集时呈粉红色或红色。

分生孢子梗长圆形,淡色,无隔膜,着生于分生孢子盘中。除了分生孢子外,此菌还产生能抵抗干旱和不良环境的厚垣孢子,脱落后即发芽入侵寄主。

该病菌在20℃-30℃之间生长最适宜,尤其在30℃时为最佳生长温度。最适宜该病菌生长的PH为6-8之间,病菌的生长对光照条件不敏感,受光影响不大,在60℃下可以导致该病菌的分生孢子致死。

什么是甘蔗赤腐病(甘蔗赤腐病症状表现与科学防治措施)(4)

(二)发病条件

1、气候与发病的关系

土壤湿度过大,尤其是雾气重、湿度大的天气多有利于病害的传播,甘蔗喜性高温,在春季低温时生长受到抑制,抗病力弱,甘蔗赤腐病发生严重。

2、种苗与发病的关系

由于蔗区甘蔗连作时间长,极少进行轮作,而蔗农多选留本蔗区种植品种作种苗,导致了病虫害发生爆发的机率越来越高。

3、害虫与发病的关系

甘蔗害虫发生严重时,特别是甘蔗螟虫数量多时,造成的伤口是许多病害侵染传播的途径之一。

什么是甘蔗赤腐病(甘蔗赤腐病症状表现与科学防治措施)(5)

三、甘蔗赤腐病的发病时间

病菌以菌丝、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在蔗种和蔗株病部越冬,作为甘蔗赤腐病的主要初侵染源。病叶上的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作为重复侵染的重要菌源,孢子可以借助风、雨、昆虫及流水传播,该病菌主要由伤口侵入。

通常情况下,甘蔗赤腐病一般在五月下旬至六月初开始发病,初期从叶片叶柄及叶脉开始侵染,六月下旬至七月中旬一般为侵染中期,此时病菌已经开始侵染茎干,这个时期的特征是可以在茎干表面观察到暗红色斑块。如果遇到梅雨季节连续降雨等其他环境条件,发病过程会提前。

什么是甘蔗赤腐病(甘蔗赤腐病症状表现与科学防治措施)(6)

四、甘蔗赤腐病的防治措施

1、选种抗病品种

选择种植抗病、耐病品种是减轻病害最经济有效的途径,多年种植效果可以累积,更加稳定,且无不良副作用,易与其他防治措施相协调,防治成本较低,能够起到预防作用,符合综合治理的原则。还可大量减少化学农药的施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及时清园

加强田间水肥管理,通过套种其他作物,改善生态气候以及种群结构,也是防治甘蔗赤腐病发生的一条可行途径,甘蔗收获后及时把田间病株残叶清除烧毁等农业措施也可降低甘蔗赤腐病的发生与危害。

3、轮作倒茬

实行轮作换茬、三年两倒茬,特别注意在甘蔗处不宜栽植高粱、玉米等作物,以减少螟虫的发生,控制甘蔗赤腐病的发生与危害。

什么是甘蔗赤腐病(甘蔗赤腐病症状表现与科学防治措施)(7)

4、化学防治

雨后高发预防用药:雨后是甘蔗赤腐病的高发时期,要及时用药预防(发生过赤腐病的病园),药剂可选1000倍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或800倍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进行全园喷施,病情严重的可连续用药两次。

发病初期:甘蔗赤腐病在发病后期很难用药物治疗,因此在甘蔗叶片初期现病时就要及时用药,药剂可选1200倍10%的苯醚甲环唑或800倍8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2000倍45%的咪鲜胺水乳剂或1500倍43%的戊唑醇悬浮剂,全园喷施,注意交叉用药、复配用药,并间隔7-10天连续用药2-3次。

甘蔗赤腐病危害范围较广,想要防治它,就必需从种植管理出发,从一点一滴进行改善,彻底杜绝甘蔗赤腐病的发生。

什么是甘蔗赤腐病(甘蔗赤腐病症状表现与科学防治措施)(8)

由于甘蔗茎赤腐病发病初期外表症状不明显,很难发现,而一旦到发现已是中后期了,这时使用杀菌剂已基本无效,故针对该病害使用杀菌剂时应以预防为主,即在种植时浸种保护,除去种子上的病菌。

综上所述,在对甘蔗赤腐病进行防治的过程中,要遵循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根据土地特点适当安排轮作,加强田间栽培管理,加强甘蔗田害虫的防治等方面入手,最终提高甘蔗的产量及质量。

本文来源于果蔬小灵通

【声明】转载自其它平台或媒体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本平台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供读者参考。若侵犯著作权,请主动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面证据,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在24小时内删除该文章,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

更多精彩内容

关注“海南农技通”微信公众号

测土配方施肥 | 动植物疫病诊断

专家在线咨询 | 分享农业知识

发布农业政策 | 发布农产品价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