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总要碎的,您别看博物馆里那些汝官哥钧光鲜亮丽,那只是暂时的,它们迟早回归尘土,变成废墟瓦砾,红尘色相,皆为虚幻。

不同于青铜和书画那种缓慢的、难以察觉的氧化,坚硬的陶瓷可以抵御环境的侵蚀,似乎可以和时间抗衡了,然而哗的一声,碎了。瞬间的崩塌总是悲壮的,能引发许多联想,比如俄国人干杯后把杯子摔碎,强调其豪迈;中国人摔了盘子要说“岁岁平安”,在无奈中找寻安慰;还有那幅著名的法国油画,一个衣衫凌乱的女孩,挎着一个破损的陶壶,暗示她刚刚失去童贞。

怎样才能加入瓷器厂(如何招揽瓷器活)(1)

打破水壶少女

早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就已经开始修复破损的陶罐了。中国的良渚和红山文化,还有中东和埃及都出土过几千年前带有锔孔的碎陶片。这些锔孔用植物纤维捆扎过,陶片之间也许用树脂粘合过, 都已经消散在时间之中了。透过那些锔孔,我们可以想象一个陶罐从完整到破碎,从破碎到完整,然后再次破碎的过程。所以修复陶瓷是一个悲壮的行为,知其不可而为之,人的一切努力,都是徒劳地抗衡熵的增加。

锔瓷曾经是一个很普遍的职业,中国锔工挑着扁担,日本工匠的担下还生着火,英国锔工则肩背工具手挥铃铛,他们沿路吆喝,招揽生意,足迹遍布每一个城市和乡村。一本英国十七世纪出版的书里,还记载了锔工口中的歌谣:碗坏了我修,盘坏了我修,灯坏了我也修。

怎样才能加入瓷器厂(如何招揽瓷器活)(2)

17世纪英国版画中的锔匠

十八世纪六十年代,法国曾有一次荒唐的诉讼,瓷业行会起诉了巴黎的十几名锔瓷工匠,要求法庭禁他们修复瓷器,以保护瓷业发展。被告只是游街穿巷的小贩,压根就没应诉,但法庭还是主持了正义,判瓷业行会败诉。

当时的历史背景是,欧洲人刚刚学会做瓷器,中国瓷依然是贵族才买得起的奢侈品,日本瓷器也是算高档货。新兴瓷厂把目标客户定位在中产阶层,然而他们发现,人们摔碎了瓷器,不是买新的,而是修修补补继续用。瓷厂老板认为被断了财路,觉得锔瓷匠每敲下一枚锔钉,都像扎在自己肉里一样疼,这才有了那次诉讼。

怎样才能加入瓷器厂(如何招揽瓷器活)(3)

十九世纪中国定制瓷上描绘的锔瓷工匠

事实证明瓷厂老板的担心是多余的,工匠注定败给机器。陶瓷产业化后,价格一路走低,到二十世纪时,买新瓷器已经比修破瓷器还便宜了。如同现在没人再穿补丁衣服一样,瓷器碎了当然也买新的,于是锔瓷匠渐渐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过去这行叫“瓷器活”,并非烧造瓷器,而是修复瓷器,我们就讲讲当年那些瓷器活,以及现在还存在的商业修复和博物馆修复。

破损陶瓷的修复方式主要有两种,缝上或者粘上。缝就是锔,钻孔后用金属或者纤维连接,属于物理手段,粘是化学方法,算是无损修复。在陶瓷修复中,锔和粘往往同时使用,先从粘合说起,宋代周密的《志雅堂杂抄》里记载了当时的陶瓷修复方式:酒醋缸有裂破缝者,先用竹箍定,却于烈日中晒,令十分干。仍用炽炭烧缝上令极热却,以好沥青未渗缝处内令满,更用火略烘涂开。永不渗漏,胜于油灰多矣。

“用竹箍定”似乎有误,因为箍定后就没法向缝隙里填沥青了。竹箍或者铁片箍现在还在用,不过是在陶缸完好时装在口沿上的,用于缓冲撞击,防止破损。古代瓷器昂贵,人们总想防患于未然,比如一则清代笔记里写到:凡用瓷器,不先制之,遇热汤水未有不裂者。故新置碗盏盆碟,必须先以米泔水煮出,再以生姜及酱涂于底下,入火煨炖,永可不裂。

怎样才能加入瓷器厂(如何招揽瓷器活)(4)

宁波慈溪一老宅中的大缸,分别用了竹条箍、油灰粘、铁钉锔

无论米汤还是生姜,都不能实际强化瓷器,有点类似于现在用甘蔗水煮新紫砂壶,心理安慰而已。明朝文人还会在瓷花瓶中插锡管,用于防止冬天水结冰冻坏花瓶,袁宏道《瓶史》中说可在瓶中加硫磺,水就不会结冰。

沥青是最原始,也是最简易的粘合剂了,不但中国,古苏美尔文明和日本绳纹时代的陶器上都有沥青粘合的痕迹。沥青的优点是不透水,缺点是不耐高温,天气炎热时都可能熔化。油灰是另一种陶瓷粘合剂,又名脂灰,也就是过去用于把玻璃固定在木制门窗上的腻子。宋代《孙公谈补》里记载:王青未遇时,贫甚,有人告曰:何不卖脂灰,令人家补璺(裂纹)器。青如其言,家赀遂丰。油灰以油和灰调制而成,比如桐油、亚麻油、石膏粉、滑石粉等等,还有添加猪血和鱼骨胶的,各地工匠所用配方都不相同,想必王青的油灰配方粘性强大,故能发家致富。

到了明代时,出现了针对不同瓷器的粘合剂。晚明《物理小识》里记载,粘定窑瓷器用楮树汁,粘官窑瓷器用鸡蛋清和石灰。因为楮树汁凝固后呈白色,与定窑白瓷相同,而蛋清加石灰是青灰色,与官窑青釉相符,这种选择可以反映出当时人们对瓷器修复的诉求:尽可能地掩饰残破之处。弘治时的《宋氏燕闻》写到:粘官窑璺处,补石药粘之,又以白蜡熔化和定粉加减颜色饰之。“加减颜色饰之”说明这时修复珍贵瓷器时,工匠已经开始调配粘合剂的颜色,使之与瓷器釉面相同。

怎样才能加入瓷器厂(如何招揽瓷器活)(5)

哥窑八方贯耳瓶

清朝乾隆皇帝曾经下令造办处修复一个宋代哥窑瓶,传旨“将瓶底足缺处用紫胶补好”。紫胶即虫胶,紫胶虫的分泌物,粘性极强。清代宫廷修复瓷器的主要粘合剂是紫胶,瓷器缺失的部分,用松香和蜂蜡填补,或者镶嵌金属。民间主流配方是蛋清加糯米粉,强在原料唾手可得,现在还有人在用。此外还有面筋、牡蛎汁等许多配方,有的奸商甚至会用大蒜汁临时粘瓷器,看上去挺牢,遇水就散了。

怎样才能加入瓷器厂(如何招揽瓷器活)(6)

法门寺地宫金银平脱碗

以上种种老配方,基本被淡忘了,现在最流行的是大漆金缮法,破碎瓷器用漆粘合后涂上一层金粉。漆器是中国发明的,唐朝就出现了用漆装饰的瓷器,法门寺地宫出土了十三件越窑秘色瓷,其中有一对金银平脱碗。平脱是唐代的奢侈工艺,用大漆把金银粘在器物上反复打磨至光滑平整。这对平脱碗粘金处未施釉,说明是专门为平脱而烧造的。不过最早使用大漆修瓷器的是日本人,镰仓时代日本开始以漆粘瓷器,仅限于唐物,也就是中国产的瓷器,低端陶器还是用沥青。此技术在清代传入中国,乾隆曾经下令工匠用漆修补一件宋代钧窑花觚,现藏于台北故宫。

怎样才能加入瓷器厂(如何招揽瓷器活)(7)

16世纪的朝鲜荞麦茶碗,日本金缮修复

大漆好在坚固持久、耐高温,弱点也很明显,生漆易引发过敏,稍不留神脸就会肿成猪头,只能由专业工匠操作。大漆干后呈黑褐色,在瓷器表面不甚美观,所以才涂上金粉,是谓金缮。金缮在瓷面的虬曲纹路,有种意外的残缺之美,别有一番风味。日本人格外欣赏金缮,认为是佗寂思想的体现,有些用于茶道的金缮茶器,比完好的还要昂贵,现在许多人故意把茶杯敲坏拿去金缮。

怎样才能加入瓷器厂(如何招揽瓷器活)(8)

17世纪的青花果盘,金缮和锔钉修复


怎样才能加入瓷器厂(如何招揽瓷器活)(9)

金缮可以把不同材质的陶瓷拼到一起

但金缮也不是适合所有瓷器,曾经有人心爱的陶瓷娃娃头部碎了,在论坛问怎么修复,下面一排回复异口同声地说“大漆金缮”。看到这里,我的脑海中立刻浮现出那个著名的恐怖电影主角,警告!以下图片可能引发不适。

怎样才能加入瓷器厂(如何招揽瓷器活)(10)

大漆、松香和紫胶都属于天然树脂,还有人造树脂,也被用于修复陶瓷。与金缮那种张扬的风格不同,人造树脂多用于商业修复,竭力隐藏修复的痕迹。商业修复与金缮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前者是修旧如旧,力求恢复破损前的状态,金缮则是对破损陶瓷的二次创作,彰显伤痕,修旧如新。

最著名的商业修复出现在波特兰瓶上,一个古罗马凯撒时代的琉璃瓶,黑紫色的瓶身上,浮雕着七个精美的人物,一个魔鬼和一条大蛇。波特兰瓶被称为世界上最著名的琉璃,收藏在大英博物馆, 1845年被一个醉鬼撞倒,摔得粉碎。波特兰瓶经历了三次修复,最近一次在1988年,还被BBC拍成纪录片。这次修复用了当时最尖端的粘合剂:环氧树脂,没错,就是现在杂货店里两块钱一盒的AB胶。

怎样才能加入瓷器厂(如何招揽瓷器活)(11)

修复后的波特兰瓶

怎样才能加入瓷器厂(如何招揽瓷器活)(12)

波特兰瓶碎成226片

AB胶大概是现在最主流的商用修复粘合剂了,简单说一下流程,没准以后您自己也能修瓷器。先找准碎片的位置,然后用丙烯颜料给A胶,也就是环氧树脂调色,如果瓷器釉面是红的,就调成红色,这是隐藏修复痕迹的关键。再注入B胶,调匀,薄薄地涂在破损面,粘好后用胶带或者绳子缠紧,固定几天后用砂纸磨去釉面多余的胶水就成了。注意,市面上的AB胶不能粘餐具,环氧树脂本身无毒,但其中的固化剂有毒。

陶瓷这东西,碎了就是碎了,再没法复原,粘的再好,也只能到这水平:别人不说修过,你就永远看不出来,但要告诉你这里粘过,你就会觉得那裂缝就触目惊心。所以有些古董商不满足于胶粘,粘好后会用草酸或者硝酸腐蚀瓷器釉面,以掩盖修复的痕迹,顺便把旧也作了,亦有画粉彩花卉掩盖粘合缝隙者,更难识破。

怎样才能加入瓷器厂(如何招揽瓷器活)(13)

上图是明正统官窑的青花大龙缸,石膏修复,现存景德镇陶瓷博物馆。如今博物馆多用熟石膏修复陶瓷,或者直接用牙科的医用硬石膏,里面也有少量树脂。石膏是文物陶瓷修复的首选,因为可塑性好,能补齐陶瓷缺失之处,这是其他粘合剂所不及的。而且石膏粘合的陶瓷可以无损拆开,等将来发明更好的修复方法,随时替换。还有一点是博物馆看中的,石膏的色泽质感都与陶瓷不同,修好后摆在展柜里,哪里粘过,哪里补过,一眼便知,不会误导观众,这也体现了文物修复的三原则:无损、可逆、可辨识。

好玩的部分放在下一篇,金釦、锔钉、呼继、复烧等等。


抄我文章者,虽远必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