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佐震,好几天没更新了,给大家说声抱歉,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位喜剧女演员,沈腾的老搭档“马丽”相信大家不陌生吧,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她的故事!

今年春节档电影,这部《黑仔不太冷不太静》因为题材新颖,剧情搞笑,成为票房黑马。同时,对于马丽饰演的女主角米兰,观众的评价是两极分化的:"马丽演得很好,但这部电影的角色对她来说太差了。"马丽这部戏很美,但不好笑,也不无聊。“这个玛丽一点都不好笑。”

马丽是怎么成为演员的(40岁的马丽横扫热搜)(1)

为什么观众不仅认可玛丽的搞笑功力,还反感她“漂亮的角色”?这种错位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自信心受挫的玛丽走上了喜剧之路。玛丽小时候家里条件很好,父母像小公主一样疼爱她。每个人都称赞她美丽,玛丽自己也这样认为。长大后,她以优异的成绩顺利考上了北京大学戏剧系的研修班。她一直很自信,拍毕业剧的时候居然摔倒了!老师形容她是“猴子”,说她这个样子做不了淑女,让玛丽去整容:"打掉你的四颗门牙,重新镶上,否则就算了."

这个打击不小。玛丽已经陷入了外表的焦虑中,长期被困在自卑中。甚至毕业后她直接选择了当舞台剧演员,因为舞台离观众很远,没有人会看到她长什么样。很快,玛丽在舞台剧中展现出了巨大的才华,并于2005年成功与马华·福奈格签约,走上了喜剧之路。

马丽是怎么成为演员的(40岁的马丽横扫热搜)(2)

为了走好这条路,玛丽极力配合“女喜剧演员”的形象。她开始扮丑,装傻,发出豪迈的笑声,说着充满人渣味的东北话,在舞台上开起了玩笑。既有天赋又勤奋的玛丽成功了。面对随之而来的名利和公告,玛丽开始抵触。她心里清楚,自己并不是天生幽默的,性格与扮演的喜剧角色相去甚远。真实的玛丽其实是一个敏感内向的女人。

她声音柔和,语气温和,甚至还带着淡淡的微笑。她是艾伦口中刺猬般的女人。玛丽的问题源于她内心对自己外表的评价。《再见失败者先生》成名后,她开始想拓宽舞台,改变自己在国外的形象。她想跳出喜剧“喜剧演员”的刻板印象。玛丽相信别人说她不漂亮或不漂亮是因为她在电影中看到了太多不加修饰的装扮,于是她开始减肥塑形,请专业团队为自己打造性感造型,并下大力气拍摄男装。

马丽是怎么成为演员的(40岁的马丽横扫热搜)(3)

从头到脚折腾,极力抹去“大老爷们般的粗鄙”,玛丽似乎只是想向观众表达:看,我有时候也是充满女性魅力的!内外不一致让玛丽很沮丧。这个变化给玛丽带来了什么?是媒体报道的“玛丽变漂亮了”吗?还是同事说“玛丽变漂亮了”?不过,不过变带来了观众对玛丽的反对。他们说:人在变好,但不再搞笑。这不是玛丽一世知道的。

为了进一步摘掉“只会搞笑”的帽子,玛丽还尝试接触喜剧以外的角色。比如生活剧《上游的你》中挣扎在工作与家庭之间的现代女性;电影《东北虎》中,梅玲,一个遭受丈夫不忠和家庭变故的悲情女子;电视剧《超越》中的速滑教练;我和我父母中严肃的单身母亲.......可惜这些作品就像掉进大湖的鹅卵石,除了起点的涟漪,什么都溅不到。甚至有观众质疑玛丽脑子是不是有问题,选了什么样的角色,什么样的角色。

一个接一个,所有的改变都遭遇了挫折,这让玛丽陷入了抑郁。我要怎么做才能证明我不仅是一个喜剧演员,还是一个美丽精致的女演员?其实玛丽的抑郁是因为自我定位不清,导致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然而,自我需求和现实并不总是相等的。我们需要认识并接受这种差异,并且清楚地知道平衡它们需要一些内心的磨合。自、客、镜、我是矛盾的,人会乱。米德认为,自我是作为主体的自我,是作为客体的客观自我,是通过对他人的判断而形成的镜像自我。我们所属的社会群体是我们观察自己的一面镜子。很大程度上,个体的自我概念取决于他人如何看待自己。

马丽是怎么成为演员的(40岁的马丽横扫热搜)(4)

我们大多数人都有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理想模板。有的人会埋在心里,有的人会通过外化表现出来。玛丽的“理想嘉宾”是成为像吉安娜君一样美丽风趣的女艺人。所以她以全智贤为榜样,想要走上一条属于自己的美丽的女喜剧演员之路。她只是没想到这条路这么难走。这给了玛丽“自卑”的错觉:我觉得我很幸运,能演一些本身就很出彩的角色,让观众喜欢。她没有搞笑的能力。观众喜欢“马冬梅”而不是“玛丽”。当一个人受困于外界,自我评价不统一时,他的自我认知就会变得片面。

只有当“我是谁”(自我)?我以为我是谁?“我以为别人以为我是谁”(镜像我)?只有三者和谐统才能达到内在的自洽,才能成为更好更完美的自己。玛丽没有意识到她有喜剧天赋。也许她“羞于见人”的敏感性格才是她理解剧本和人物的真正灵感来源。观众的眼睛也是雪亮的,他们能喜欢一个演员很久,他们一定是被她身上的某些特质所吸引。也许观众认识的玛丽不是最全面的玛丽,但不可否认,有搞笑天赋的玛丽也是她千面侠的真实一面。只有想通了这一点,玛丽才能和谐地统一他自己、他自己、我自己、镜像我和三个“我”,使生活真正变得光明和幸福。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幸运的是,玛丽遇到了比他大11岁的丈夫徐文和。

马丽是怎么成为演员的(40岁的马丽横扫热搜)(5)

她说:“他虽然比我小,但心智很成熟。很多次,他引导我前进。我刚认识他的时候,他会直言不讳地指出我的缺点。从来没有人这样做过。刚开始很不开心,但现在想想,也有道理。他给了我强烈的安全感。"爱人的肯定和接纳,让玛丽开始重新审视内心扭曲的自己。作为母亲,生活的角色发生了变化,玛丽开始寻求和解。她开始打破自己原来的防御,承认喜剧是最适合她的东西。从鸵鸟般的逃避,开始认同和“讨好”观众的评论,告别旧的生活模式,重新进入新的旅程。记得当这位黑仔主任不太冷不吭声地找到玛丽时,她笑着说:“我读过剧本。我演不了里面的女明星角色。她需要一个大美人。”导演不怀疑他,就说你可以。玛丽真的有可能解开这个结。这部贺岁片票房至今已突破23亿,位列春节档第二。玛丽也凭借它成为中国第一个票房突破100亿的女演员。电影和演员取得了相互的成功,玛丽最终找到了自己的路。面对外界的争议,现在玛丽已经不会介意了,她平静的说道:

“我20岁的时候,有人说我看起来像30多岁,现在我40岁了。他们还说我最多三十多岁,不着急。”如何寻求与内心自洽的道路?社会学家库利在《人性与社会秩序》中提出:“一个人的自我概念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形成的。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是别人对自己看法的反映。人总是通过思考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来形成自己的自我概念。”事实上,有很多人既不能客观地评价自己,也不能客观地看待别人的评价,内心是痛苦的。我们该怎么做才能减轻这种痛苦?

马丽是怎么成为演员的(40岁的马丽横扫热搜)(6)

1.找到你生命中的“锚”。

别人对我们的评价和印象,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和定位,如果不统一,就会陷入混乱。这样一来,我们就会怀疑自己的能力,否定自己拥有的某种天赋,从而变得抑郁自卑。要想改变这种内心自信和彷徨的状态,首先要找到生活的“锚”,它能给我们带来安全感和人生的意义。这个“锚”可能是爱情、亲情、友情,可能是你的事业,可能是你的人生目标。......不管是什么,你必须找到它。

2.相信“复利效应”

心理学上有个“七日莲花论”:第一天种下的莲子只能长出一个芽;第二天,可以有两三片荷叶。第三天,第四天甚至第六天,池塘里只有几片荷叶,但到了第七天,荷叶会铺满整个荷塘。我们的努力和改变可能在第一天和第二天都无果而终,但请坚持下去,相信量变会引起质变。就像七号的荷花铺满了荷塘,需要日复一日的坚持和努力,才能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和价值。

马丽是怎么成为演员的(40岁的马丽横扫热搜)(7)

3.由内而外的改变,从思想到认知接受自己。

在《茶花女》中,赫本饰演一个只求温饱的下层阶级。因为一份赌博合同,她意外被语言学家选中,要求她在短时间内成为上流社会的优雅淑女。此时的茶花女换上了精致的衣服,但由于她脑袋空空,举止粗鲁,美丽的外表并没有给她增添价值,反而让人觉得可笑。直到语言学家强迫她学习上流社会的语言,才改变了茶花女的思维方式,知识成了滋养她的营养品,让她由内而外成了一个有教养的人。

变身后的茶花女成功成为宴会上的女神,她无意回到自己最初的生活之地。不是为了过上富裕的生活,而是因为她已经发现她以前的环境是如此的恶劣,以至于她是如此的粗鲁和无知。茶花女的改变是由心而生,根植于她的灵魂,这使她能够从中获得源源不断的力量。即使没有语言学家的帮助,她也能自立。

亲爱的,请记住:爱自己,接纳自己,是一切美好的开始。因为,你永远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美好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