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构思到写作,陈忠实用4年时间浇灌了大作《白鹿原》

文·段宏刚

历史如同一张网,会把那些小不点无情地过滤掉,而把震古烁今的事物保护下来,供后人赞叹、瞻仰和品味。每个活在光阴中的人,都少不了被历史像淘金一样优胜劣汰。

万物之于历史如此,对于作家亦然。

对一位作家来说,想从历史大网中流芳百世的最好方式,无非就是在有生之年创作出一部大作,投进读者心里和历史长河中,若能激起一波波涟漪,让不同时空的人都能感受到从书中传来的源源不断的文字力量,那么,可以肯定地说,他把不枉此生变成了现实,即使他的肉体消失了,精神依然会滋养着曾经亲近过它的人,跟时间一直赛跑下去。

若时间来到2016年4月29日早晨7:40分,对当代文学界来说,是一个灰暗的日子。著名作家陈忠实先生(1942年——2016年)在这一刻撒手人寰,让整个陕西文坛,乃至中国文坛都唏嘘不已。

陈忠实的中篇小说解读(陈忠实用4年时间浇灌了大作白鹿原)(1)

《白鹿原》

7天后的5月5日,陈忠实先生的追悼会上,人头攒动,数以万计的各行各业读者,包括各级领导,影视明星,企业家,文艺界同行,市民,普通读者……他们从全国各地赶到西安市殡仪馆,只为了能跟先生做最后的告别。

当所有沉痛化作泪水落进送行者心里,先生的肉体不可避免的以灰飞烟灭的方式化作虚无,而他的名字,他的精神,还有那部叫作《白鹿原》的巨著,将在时间长河里,像一座灯塔一样,引领着读者一步步升华,走向精神的澄明。

说起《白鹿原》,熟悉它的读者都会首先想到那句评价:《白鹿原》是当代恢弘壮阔的史诗级巨著,是一部民族秘史。

从1993年首次出版到现在,《白鹿原》的出版物,包含书籍、话剧、影视等,加起来总数量超过了500万部,并且被翻译成10多种文字面向全球发行,在“文学热”不是那么高光的当下,一部小说能取得如此高的认可度和骄人成就,着实说明,它已经变成历史长河里的金子,会发出沉甸甸的光芒,能吸引人瞩目和膜拜。

陈忠实的中篇小说解读(陈忠实用4年时间浇灌了大作白鹿原)(2)

陈忠实先生

《白鹿原》于1997年获得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后,带给陈忠实先生的荣耀是空前的,从此,中国当代文学界多了一位扛鼎作家,陕西文化圈多了一张响亮名片。

但先生在打造这部巨作背后,所承受的磨难和苦痛又有多少人能明白?那是先生从1988年4月到1992年3月,用4年光阴浇灌出来的呕心之作,他以殉道者的姿态,以生命激情燃烧出了这部褶褶生辉的文学明珠。

陈忠实先生是典型的陕西关中汉子,跟俗语中的“陕西楞娃”非常吻合,脾气倔强,性格耿直而率真,身上还有一份“不到黄河心不死”的执着个性,轻易不会向别人许诺,若许诺,则一定会做到。在陕西文化圈,他是德高望重的老好人,对旁人从来都是宽以待人,心中始终有一种帮扶年轻人的强烈使命感。

有文学青年出书需要找人作序,长期身居陕西作协主席的陈忠实,即使再忙,也会抽出时间阅读文学青年的作品,并认认真真写完序文。

陈忠实的中篇小说解读(陈忠实用4年时间浇灌了大作白鹿原)(3)

陈忠实旧居

用他的话来说:我把写序当作一个很严肃、很庄重的事情,必须去认真思考并付诸笔端。不管作者年龄大小,也不管名气大小,我都认真对待,将其视为对作者艺术创作、艺术探索的一种尊重。

对待别人如此热情诚恳,但他对待自己,可以用严以律己,甚至残忍至极来阐释了。

如果没有他对自己的那股狠劲,中国当代文学界就不会出现《白鹿原》这部巨作。

对于长篇小说的理解,陈忠实在《白鹿原》出版之后某年的一次接受公开采访中,说了类似这样的一句话:创作长篇小说犹如给火星里添柴,开始时浓烟滚滚,当温度和热量积聚到一定程度,它就会轰轰烈烈燃烧起来。

他积聚能量,让暗火变明火,积极准备创作《白鹿原》的引子,是因为陕西另一位著名作家——路遥。

陈忠实的中篇小说解读(陈忠实用4年时间浇灌了大作白鹿原)(4)

路遥

1988年3月下旬某天,比陈忠实小7岁的同时代陕北作家路遥(1949年——1992年),用13年时间终于创作完成了100万字的《平凡的世界》,这给陈忠实带来非常大的震动,他在心里想:同是一片黄土地里成长起来的作家,为什么他(路遥)能行,我就不行?!

而此时,陈忠实能拿得出手的作品是那部1985年完成的8万余字的中篇《蓝袍先生》,他从这一年的5月写到11月,用半年时间杀了青。比起路遥在4年前创作的14万字的中篇《人生》,这部中篇显得有些平庸和寒碜。

此时的路遥,因为《人生》的出版,已经获得了许多鲜花和掌声,而陈忠实还显得有些默默无闻。

受了刺激,不甘心落后的陈忠实,接连说了两句狠话。这一年他46岁。

一句是说给自己妻子听的,他说:这次我一定要写出一部长篇,如果写出来还不成,咱们就回白鹿原老家养鸡去,我从此不写作了。

另一句是陈忠实说给自己听的,他说:这次一定要写出一本死后可以做垫棺枕的书。

陈忠实的中篇小说解读(陈忠实用4年时间浇灌了大作白鹿原)(5)

陈忠实先生

为了让这两句誓言成真,1988年清明节,陈忠实从西安城里来到东郊20多公里之外的老家,祭祖完后,顺便在老家房子住下,开始有计划地做起四件事情,分别是阅读、构思、搜集素材、写作,对他来说,它们都是庄严而神圣的事情。

从曹雪芹的《红楼梦》到柳青的《创业史》,从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到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再到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陈忠实一头扎进书堆里,每天深居简出,足不出户,用3个多月时间阅读了近20部中外经典名著,在阅读过程中,他一边思考,一边做笔记,他要把这些名著的写作技巧、文本结构、创作思维、艺术思想……统统消化掉,变成自己的营养。

如果说阅读是开拓视野,学习优秀作家的创作经验,磨炼自己的写作技巧,属于学艺层面的必经之路,那么,在来年春暖花开,陈忠实做起的第二件事“构思”,则是真正进入创作层面的第一步。

写什么?怎么写?这两个问题整整困扰了陈忠实好几个月,因为这是他第一次创作长篇,没有任何经验,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但他为这部小说憋着的一口气却不能松动,否则,会前功尽弃。即使外出散步,这些问题也在他脑子里不停蹦跳,把他脑袋撞得隐隐作痛。

陈忠实的中篇小说解读(陈忠实用4年时间浇灌了大作白鹿原)(6)

陈忠实先生

当他某次外出散步,坐在距离祖屋不远的一个土台上,居高临下,点燃一支烟深吸一口,把凝重的目光投向生他养他的这片土地时,他心里豁然开朗。

故乡对一个作家来说,是一个大宝藏,有多少作家都在开掘故乡这个宝藏呀!?因为这里有生命的初心。

陈忠实兴奋地站起来,一溜小跑奔下土台,冲进房间,抓起笔在草稿纸上写下了三个字“白鹿原”,他要用它作为小说的题目,为故乡树立一座丰碑。因为他的故乡在白鹿原上。

题目确定后,陈忠实开始做起第三件事——搜集素材,这也是创作长篇很关键的一步。

他搜集素材采取三种方式,一是回忆,回忆自己这半辈子的生活经历,以及在这46年的人生经历中筛选那些感人的瞬间,并用笔把那些细节描述下来。

二是采访故乡方圆几十里的多位老者,从他们口中听取历史的声音。

三是辗转蓝田、长安、咸宁(民国时并入长安县)三地的文化馆,大量查阅县志和其它历史资料。

陈忠实的中篇小说解读(陈忠实用4年时间浇灌了大作白鹿原)(7)

陈忠实先生

行走在各地搜集素材的过程,也是陈忠实为《白鹿原》里边近百个人物寻找原型的过程,他通过目染耳闻,一个个人物原型和艺术形象逐渐浮出水面。

干完搜集素材这件事,时间已经来到了1989年元月,他为此耗费了大半年光阴。这大半年,如同他给《白鹿原》打好了坚固的地基,只等他在上边建造高楼大厦了。

1989年4月上旬某个早晨,陈忠实在心里祭拜过自己很欣赏的、清末民初的“关中学派”最后一位大家牛兆濂(1867年——1937年,朱先生原型)后,在草稿本上写下了小说的第一句话:白嘉轩后来引以豪壮的是一生里娶过七房女人。

这句话的灵感来自于他崇拜的马尔克斯的大作《百年孤独》的第一句话:许多年之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想起父亲带他去看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这是这个年代中国许多作家非常喜欢的开头方式和叙述方式。

陈忠实的中篇小说解读(陈忠实用4年时间浇灌了大作白鹿原)(8)

《白鹿原》剧照

从此,他开启了一种“坐家生活”,每天在书桌前要坐上10个小时以上,身体里有无数个发动机在催动着他的手,无时无刻地写下去。他写呀写呀,时间从他的指缝一分一秒地漏过去,漏过太阳,漏过月亮,漏过一个个黄昏和黎明。

陈忠实也说不清因为写作,自己究竟蹉跎了多少时光,他完全是在如痴如醉的状态中写完那50多万字的。当他写完小说的最后一句话:天明时,他的女人鹿贺氏才发现他已经僵硬,刚穿上身的棉裤里屎尿结成黄蜡蜡的冰块……

他猛然发现,时间已经来到了1992年3月。他被自己感动了,掐指一算,他竟然在书桌前整整写作了3年,那是1000多个日日夜夜呀,把自己从47岁写到了50岁。

合上草稿本,陈忠实心花怒放地对夫人说:老婆,我写完了!

夫人没有应答,因为她也看不到这部《白鹿原》究竟能给家里带来什么变化,一切都是未知数,说不定他们仍然要回到养鸡的现实。

陈忠实的中篇小说解读(陈忠实用4年时间浇灌了大作白鹿原)(9)

《白鹿原》剧照

夫人的无动于衷,无疑给陈忠实泼了一盆凉水,把他燃起的热情瞬间浇灭了。

然而,3个月后,第一个好消息传进陈忠实耳朵里,《白鹿原》获得了《当代》杂志社的青睐,将分为两期进行连载,并收到了该杂志社发放的几千元稿酬。

陈忠实还没有从这个好消息中缓过神来,11个月后,也就是1993年5月,陈忠实收到了一个更大的好消息,让他欣喜若狂。那是一封来自“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编辑来信,信中告知他:《白鹿原》即将在6月份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印刷、出版,并由全国新华书店销售。

陈忠实读完信,激动地缩在椅子里,呆若木鸡。他的妻子被他突如其来的变化吓得脸色煞白,急忙跑过去使劲摇他,他还是不说话。妻子以为他被写作累倒了,急的把地板跺得咚咚响。这时,陈忠实才回过神,大喊一句:不养鸡了!

陈忠实深知自己的作品能被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意味着什么。那将是他文学生涯的新高点。

陈忠实的中篇小说解读(陈忠实用4年时间浇灌了大作白鹿原)(10)

陈忠实先生追悼会现场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1997年第四届“茅盾文学奖”获奖名单上,陈忠实和《白鹿原》赫然在列,他的所有努力和付出变成了沉甸甸的果实。那是他用4年心血哺育出来的孩子,是他为故乡白鹿原树立的一座需要仰望的丰碑,更是他的文学生命最璀璨的绽放。他成就了《白鹿原》,《白鹿原》也成就了他。

之后,这部小说为他带来了丰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他由此跻身到国内顶尖作家之列。

他用自己的写作,实现了对妻子的誓言:不用退求其次去老家当农民养鸡了。

2016年5月5日上午,凡是去西安殡仪馆参加陈忠实先生追悼会的读者,都会看到:他安静地躺在灵柩里,脑袋下枕着一本厚厚的《白鹿原》,用无声的语言证实了他曾经发过的誓。

用生命激情把《白鹿原》变为垫棺枕,陈忠实确实做到了。他把身体交给了死亡,把精神授予了时间,时间会载着他的精神,一直前行,滋养千千万万个读者,延续着文学的温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