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发言稿(为英雄发声的他们)(1)

被粉丝们爱称“小英雄”的《我的英雄学院》,是Jump系近年的扛鼎之作。《我的英雄学院》讲述了在绝大多数人都有超能力的未来时代,没有特殊异能的少年,如何突破绝境,打败滥用超能力作恶的敌人,成长为最强英雄,守卫世界和平的故事。自2014年问世,“小英雄”表现一直亮眼,原作漫画与TV动画都获得了口碑和商业成绩的双丰收。

去年8月,《我的英雄学院》首次推出剧场版,拿下了16亿日元票房的好成绩,北美票房也突破了500万美元,跻身历代日本动画电影TOP15。获得如此成就的动漫IP作品,为什么国内还不引进呢?在国内“小英雄”粉丝心里,这份盼望与焦急早已盘旋多时。终于,《我的英雄学院:两位英雄》3月15日在中国内地公映了。

英雄发言稿(为英雄发声的他们)(2)

此番“小英雄”来到内地,片方还邀请了知名配音团队音熊联萌来为中文版配音。为小英雄们献声的沈达威、夏磊、谢添天、冯骏骅等声优,他们的声音早就通过各种影视剧、动画、游戏为观众所熟知。得益于《秦时明月》《恋与制作人》《伪装学渣》等二次元作品的传播,这些年他们还从幕后走到了台前,晋升声优里的“流量担当”,向外界讲述更多这个行业的酸甜苦辣。

2013年,这些相交相知多年的伙伴联合成立了音熊联萌,希望通过扶持新人等方式来推动配音行业的良性发展。这次在《我的英雄学院:两位英雄》中同样带来出色表演的风袖、KIYO、苏婉等声优,正是在“熊窝”成长起来的新生代们。几位前辈对他们也是提携、关爱有加,谈到孩子们的表现连连称赞“完成得很好!”

以“小英雄”的到来为契机,在影片中为绿谷出久配音的沈达威、为饭田天哉配音的夏磊接受了澎湃新闻的专访。提到去年在某个调查结果中发现,声优成为了90后00后最想从事的职业之一,夏磊惊讶不已;“我们的行当什么时候这么受欢迎了?”他们不仅分享了为“小英雄”献声的幕后故事,也讲述了资深配音员眼中对从业生涯、行业变化、未来希冀的所思所想,更为向往成为声优的年轻人提出了真知灼见。

英雄发言稿(为英雄发声的他们)(3)

沈达威、夏磊

【对话】

“最想要的超能力,是无拘无束地飞”

澎湃新闻:之前是《我的英雄学院》的粉丝吗?对人物的理解是怎样的?

沈达威:我看过一些TV版的内容,我觉得绿谷出久是一个从很弱小的存在,慢慢通过努力,包括遇到欧尔麦特,然后成就自己成为英雄的梦想的人。其实他还在为梦想努力,还没有完全成功,但是他这份执着和热情是很打动我的。

夏磊:我不能说是这部作品的铁粉,因为对我来说它是一部比较新的作品,我是属于《七龙珠》那个年代的(笑)。我看它的时候就感觉,果然王道少年热血题材的漫画,它们的燃点都是一样的,很容易把观众的热血也带动起来。它有很多现代年轻人的交流方式,总的来说我对这部作品深受漫迷的喜爱感到特别高兴。

澎湃新闻:这次剧场版的看点在于?

沈达威:这次学院的孩子们要比较独立地面对事件,前辈给予的帮助也少了,很考验默契感,当然他们内心的信念依然很坚定。

夏磊:最后大决战,欧尔麦特和绿谷合为一体时,感觉特别燃。

澎湃新闻:原作声优的演绎有没有带来影响?

沈达威:我觉得只要能贴合人物,不管是中文还是日文都可以带给大家作者想传达的感情。我们从小也是看日本动漫长大的,对他们的讲话风格也比较熟悉,录音时我们会有所借鉴,但也不能照搬,因为两国语言上还有不一样的地方。

夏磊:饭田原来的配音是石川界人,我的朋友中有个石川界人的铁粉,他曾经跟我说“磊哥,虽然我也是你的粉,但如果你跟石川去配同一个角色,我希望你千万不能输给他” (爆笑)。石川界人是个90后,我跟他之前年龄差距本身就很大,让我和一个90后去拼阳光和朝气,某种程度上我是信心不足的。好在饭田这个角色,他的特点更多体现在正直、有领导力。在所有小英雄里,他是最年长的一个,所以我的压力也会小一点。

澎湃新闻:《我的英雄学院》设定中有名为“个性”的超能力,你们最想要什么样的“个性”?

沈达威:我以前最想要的超能力是飞,无拘无束地,飞到哪儿都行。看了《我的英雄学院》后我最喜欢八百万百的个性,就是可以掏出任何东西,很方便。

夏磊:飞也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我甚至不需要飞得多快,让我飘着也行,享受自由、无拘无束的感觉。

澎湃新闻:在配音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是?

沈达威:最后合体的那段,真的很燃。因为绿谷之前已经战斗了很久,我记得在长春录音时我跟导演说,录这段前让我休息一下,我怕气不够。那一段真的很重要,有一种汗毛倒竖的感觉,录得很过瘾。

夏磊:我对别人的台词印象反而更深刻,有个角色峰田实,我一直叫她“葡萄”,因为她的发型很像葡萄(笑)。峰田实的日文版配音里,她嘴巴的状态不是很清晰,中文版也参考了这个。演员完成的状态我很满意,又要还原原版的口腔状态,说很激动的台词时还不能说得太不清楚,挺考验配音演员的,孩子们完成得很好。

澎湃新闻:作为配音演员,有没有一些职业病会带入到生活?

夏磊:平时会比较在意看口型、分析人物性格这些。看到一些是配音的作品,我会去注意这个角色完成得好不好,有没有达到我心目中的标准,尤其是我喜欢的角色。一些作品配得不太行,也会看得让我吐槽,我知道这其实不太好,很影响我看戏的感受。

我有个做技术的朋友,他是给电影、电视剧、动画上字幕的,他跟我说他看电视剧时就只盯着下面那行字,字幕里有标点错误、多了个“了”、少了个“啊”他马上就能发现,一集看下来真是累啊。

沈达威:我平时坐在车上,看到广告牌时会不自觉地读出来。如果身边人不是很习惯我的习惯的话,应该会觉得我挺有病的吧(笑)。

英雄发言稿(为英雄发声的他们)(4)

“原来配音可以带给这么多人快乐”

澎湃新闻:成为配音演员的契机是怎样的?

沈达威:小时候我参加了很多上海市的演讲比赛、讲故事比赛,10岁左右时有一次比赛我拿了第一名,很巧台下评委中有一个美影厂的老导演,他觉得我还挺有灵气的,就问我“有没有兴趣来配音”? 我说“我不知道”,他说“可以看动画片哦”,我说“那行”。

记得第一次去看大人录音是配《舒克贝塔》,他们在前面配,小朋友坐在后面听,一个月轮上一句就不错了。那个时候更像一个学习班,让你耳濡目染、慢慢调整自己的状态、熟悉这样的气息。

夏磊:达威年纪虽然比我小六七岁,工龄却要长很多,我是大学毕业后工作了三年才开始接触配音。我小时候就很喜欢看译制片、动画片,我也曾经想过我是不是能够当配音演员,但是学生时代我根本无从得知,我想从事这个行业的话我该考什么学校、什么专业,去什么单位。

我学的播音主持专业,毕业之后在南京电台新闻台工作了2年,机缘巧合又到了上海电台。当时正好上海电台广播大厦楼下有一个录音棚,我很纳闷为什么永远有一群人从早到晚都在里面,整天嘻嘻哈哈地特别高兴。后来我跟其中几个人认识了之后,知道了原来里面是配电视剧的。我特别向往,于是他们就带我进去感受他们的工作,于是我就进坑了。接触了一年不到我就辞掉了电台的工作,专职干配音了。

澎湃新闻:有没有哪个作品或是角色,成为了事业的转折点?

沈达威:小时候其实我把配音当成一种兴趣,改变我配音观念的是《我为歌狂》。《我为歌狂》算是当时投入资金很多、宣传力度很大的作品,还办了我印象中第一次动画片粉丝见面会。我那时对粉丝见面会完全没概念,当我上台后自我介绍“我是沈达威,我为Cookie配音”下面爆发出尖叫声,心里虚荣感肯定有,更多的感想是“原来我为了好玩、过瘾才做的配音,可以带给这么多人快乐”。这种满足感是我没有料想到的,这也是我想成为一个好配音演员的契机,我希望通过声音带给别人快乐。

夏磊:我有一部特别没有名气、但对我来说印象很深刻的剧,叫《牌坊下的女人》。那部戏里我配了一个傻大个,家里很有钱、一心一意爱慕女二号。配音导演金霖姐姐抠戏抠得很细,每到表现这个角色内心波澜、想压抑又压抑不住时,我处理得都很直。金霖姐姐就会说,这里处理得不好,我们来分析下为什么会这样,重新配。这样反复了很多次,对我的成长帮助真的非常大。

澎湃新闻:为了达到理想的配音效果,有没有一些特别的方法或是癖好?

夏磊:其实配音工作中,一些所谓的癖好未必好。它们通常是表现在肢体上的,反倒是不对的,因为配音时需要绝对的安静。举个简单的例子,有人喜欢带手链、珠串,激动时串会摩擦碰撞,平时你感觉不到,但在录音棚里会很明显。更细微到我嘴里的一个小气泡破了,我们把这叫做“气泡音”,录音师就会说“有气泡音,这句话不能用”。 往往一些正常的习惯动作,像是捏拳头啊敲桌子啊,都是我们工作中要规避的。如果要说为了更好地配音养成的习惯,就是在生活中很注意对人的表现、状态的观察。因为我们要配不同的角色,那就要观察人们在不同时段的表现。

澎湃新闻:很多配音演员过去提到,配音的艰苦有一点体现在录音棚里没有空调,因为会干扰录音,现在情况有改善吗?

夏磊:从这个角度讲的话工作环境真的好了很多,空调以前是真的不能开,现在会采取的方法是在录音棚安装中央空调,管道里放消音海绵,气流通风口还有专门的绒布罩子,这样棚里起码还有冷空气能渗进去。

沈达威:以前夏天录群杂真的挺累,不能开空调,三场戏一歇,浑身大汗,现在就好了很多。

夏磊:从技术层面上讲的话,早期录《舒克贝塔》的带子只有两轨,一轨原声一轨配音。这意味着所有角色的配音都要在同一条中同时完成,声场的位置基本正确,没有给录音师推某人音轨的机会。以前我跟达威搭戏,他在后景我在前景,那么我们会自觉地调整配音时人离话筒的位置,把录音师的工作尽量简化。现在我们可以有无数条音轨,不同时录也没关系。

澎湃新闻:在你们看来,是南方人还是北方人对当好配音演员的影响大吗?

沈达威:我觉得不管南方人还是北方人,配音时地域性的东西都要尽量摈弃,也不要去想哪边会更有优势。

夏磊:总的来说,北方人的普通话基础是要好一点,但是这也有坏处,他们不容易意识到自身有很多语言习惯没有抛弃地域性的问题。南方人通常很清楚自己的语言劣势,被自己的语言缺陷禁锢了,不太敢表达。

英雄发言稿(为英雄发声的他们)(5)

“我们的行当什么时候这么受欢迎了”

澎湃新闻:作为公认的实力配音员,为什么微博简介称自己还是“配音演员小学生”呢?

沈达威:我真的很喜欢这个行业,我不敢说自己取得了什么成就,只是做出了一些成绩,但是表演是没有顶峰的,你随时会发现一个小概念、小想法给你新的灵感。这种不断积累,让自己成长,不断放低自己去学习的态度,也是我一直想追求的,希望自己能一天比一天更有进步。

澎湃新闻:清朗的少年音是你的特点,类型接近的角色配多了的话,会不会有戏路受限的苦恼?

沈达威:声音还是决定了一部分戏路的 ,虽然可以靠变声,但到底不是本声。既然声音已经这样了,那在戏路上、人物上就要做到精益求精。

我会比较烦恼的是,同样类型的角色,演绎的时候还能不能找出不一样的、让别人听得出区别的地方?这是我一直在钻研的。

澎湃新闻:时隔17年美影厂重启了《我为歌狂》的制作,有没有可能再去为这部作品献声?

沈达威:如果有机会我一定去,只要能让我参与这部印象深刻的片子,配什么我都无所谓。现在作品还在制作中,我也不能确定,但我非常愿意为它贡献自己的声音。

澎湃新闻:把履历中音色反差很大的角色毫无违和感地切换,你是怎么做到的?

夏磊:其实我觉得“毫无违和感”这个说法不是特别合适。曾经我和达威搭档,在台湾的一家公司配了很多日本动画。那个时期因为经费所限,配音演员非常少 ,每个人不得不配很多角色。有的时候达威在滔滔不绝地讲话,一边还有三个男性角色,我就尽量变化自己的声音,锻炼自己的能力。经常你觉得自己不可能再出别的频道的声音了,情急之下又被逼出来了(笑)。

澎湃新闻:最近《恋与制作人》加了新的男性角色,有没有担心玩家爬墙?

夏磊:完全没有,我认为角色是角色,演员是演员,起码我没有傻到觉得我就是许墨(笑)。当然我很荣幸为他配音、受到朋友们的喜欢,但是我觉得把角色和人等同起来是挺傻的想法。所有加诸于我们身上的荣誉和喜爱,都是作品本身带给我们的,只有作品好,才会有好的角色出现。新的角色出现了,又能让很多新老玩家关注作品,让《恋与》重新焕发光芒,我希望这样的角色越多越好。

澎湃新闻:接下这份工作时,有没有想到之后会有那么高的人气?

夏磊:完全没有。之前对我来说《恋与》它是一款台词很多的女性向的游戏,可能我们要说的是一些让女孩子喜欢、脸红心跳的台词。实际上录的时候发现完全不是,它有很多的事件、故事,甚至当我录到许墨的能力一直没有被揭晓、当中有很多的阴谋时,我就说“你们女性向游戏真的要这样玩吗?”录着录着我也被故事吸引了,录音时我也很想知道后面会怎么发展。

澎湃新闻:怎样评价现在的配音行业?

夏磊:去年下半年我看到过一个调查统计,说90后00后最想从事的职业,第一名好像是偶像,第二名是声优。我超级惊讶,我们的行当什么时候这么受欢迎了?我想一方面得益于国产的动画、游戏、番剧的发展,让大家看到了配音演员的魅力,另一方面得益于像《声临其境》这样的综艺,给大家展现了配音演员的工作状态。包括我自己曾经在一些活动上分享了我的想法,如果能对这个行业起到积极作用,我感到特别荣幸。我觉得这几年是配音行业比较好的阶段, 无论是人才选择、整体风气还是面对作品的多样性上,都提升了很多。

澎湃新闻:能否给向往成为配音演员的年轻人一些建议?

夏磊:好好学习。我们配很多古装戏时,会碰到一些不认识的生僻字。你查字典后明白了它的意思,还要能流畅地带入台词里,这些都需要文化积累。如果能有表演相关的经验,这对配音工作也是有益的。无论你是南方人还是北方人,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也是必须的。做到这三点的话,你已经有了进入这个行业的资格。希望未来在配音行业中能和更多的朋友成为同事。

沈达威:我一直对新人建议比较多的,是要有非常扎实的基本功。如果真的给你机会,去棚里录一个角色,普通话、咬字吐音这些不该是你的负担,你应该想的是这个角色我要如何表现,只有这一条。如果你有很多顾忌,那你不可能有余力去考虑角色塑造的问题,还有就是日常的积累。以及不要过早地把自己定性,不要觉得自己声音适合哪种角色就只发展哪个方向,可以作多种多样的尝试给自己找灵感和戏路,这对新人也是比较重要的。

英雄发言稿(为英雄发声的他们)(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