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夏业良

马克思和恩格斯英语课(今天历史课由英语老师讲)(1)

出租车为报复高价马车而生

一位法国车夫尼古拉·索瓦格(Nicolas Sauvage,按法语读音可译为“索瓦热”)于1640年在巴黎的圣安东尼大街开展了出租车业务,以20辆马车的车队开始服务。1703年,警察当局颁布了与出租车业务相关的法律规定,并授予每辆马车一个便于读记的号码,这就是机动车登记的原始形式。

在18世纪,富有的英国人往往会雇用一辆单马双轮轻便车(Cabriolet)出行。“Cabriolet”来源于一个法语动词,意思是“跳跃”。到19世纪,人们开始用这个单词的缩略形式“cab”来代指城市中专供出租的大型马车,今天英美人常说的搭乘出租车(catch a cab)就是由此而来。

此外,当时的出租车也被称为“hackneys”或“hacks”,其取自法语单词“haquenée”(供妇女骑的)溜蹄马、小走马。时至今日,许多城市的出租车司机仍被称为“hackies”。

在汽车上增设速度表和里程表,并使之成为公共交通中的个人通行手段,应当归功于路易·雷诺,他在1904年推出了专门设计的小型双气缸汽车。

1914年9月7日,伽利埃尼将军(Joseph Gallieni)征用了700辆巴黎出租车(著名的红色雷诺双气缸型号),帮助莫努里将军(Michel-Joseph Maunoury)在德国军队的侧翼集结起数千名预备役官兵,由此打赢了第一次马恩河战役。

1907年初春的一个夜晚,富家子弟亚伦同他的女友去纽约百老汇看歌剧。散场时,他去叫马车,问车夫要多少钱,虽然离剧场只有半里路远,车夫竟然漫天要价,多出平时10倍的车钱。亚伦感到太离谱,就与车夫争执起来,结果被车夫打倒在地。

亚伦伤好后,为报复马车夫,就设想利用汽车来挤垮马车。后来他请了一个修理钟表的朋友设计了一个计程仪表,并且给出租车起名“Taxi-car”,这就是全世界通用的“Taxi”(的士)的来历。1907年10月1日,“的士”首次出现在纽约街头。

下面有轨电车的历史课,由物理老师讲

有轨电车(Tram)是轨道交通的一种。在某些地方(如日本),因其行驶轨道不高出路面而被称为路面电车。列车编组有单节或多节,但总长度一般不大于100米,以避免造成路口阻塞。另外,某些在市区轨道上运行的缆车亦可算作有轨电车的一种。

首条用于客运的有轨车辆线路在1807年于英国启用,是以马匹拉动的,称为公共马车,随后于19世纪上半叶出现在美国:1828年,马里兰州巴尔的摩修建了第一条有轨马车线路,类似的线路于1832年在纽约市开通,1834年又出现在新奥尔良。

1873年旧金山修建了缆车线路,以钢缆牵引轨道车辆。同一时期,在一些城市出现了用小型窄轨蒸汽机车牵引的市内有轨交通。

1879年,德国工程师冯·西门子在柏林的博览会上首先尝试使用电力带动轨道车辆。此后俄国的圣彼得堡、加拿大的多伦多都进行过开通有轨电车的商业尝试。匈牙利的布达佩斯在1887年创立了首个电动电车系统,1888年美国弗吉尼亚州的里士满也开通了有轨电车。

后来在1881年,冯·西门子本人也在柏林近郊铺设了电车轨道,它靠一条铁轨通电,另一条铁轨作为回路。但这种线路对行人来说太危险了,于是西门子将输电线路架高,一劳永逸地解决了供电和安全问题。

1884年,美国人C. J. 范德波尔在多伦多农业展览会上试用电车运载乘客。他试用的电车用一根带触轮的集电杆和一条架空触线输电,并以钢轨为另一回路。

1888年,美国人弗兰克·斯普拉格在弗吉尼亚州的里士满用上述方法在几条马拉的轨道车路线上改用电力牵引车行驶,行驶里程约17英里,并对车辆的集电装置、控制系统、电动机的悬挂方法及驱动方式做了改进,于是现代有轨电车诞生。

10年后,美国已有40000辆有轨电车投入运营。而斯普拉格发明的原始车型也逐渐被后起之秀所取代:比如1879年柏林出现的西门子-马尔斯科车型和1880年在美国门罗公园镇出现的爱迪生车型。

中国大陆最早的有轨电车出现于北京,时间是1899年,由德国西门子公司修建,连接郊区的马家堡火车站与永定门,但在义和团运动中被破坏。

1904年香港开通有轨电车,此后有轨电车在设有租界或成为通商口岸的各个城市相继开行,如天津、上海和大连。日本和俄国相继在哈尔滨、长春、沈阳、抚顺修建了有轨电车线路。

北京的市内有轨电车在1924年重新开通。在20世纪20年代,南京曾修建过市内窄轨火车线路。

路面电车在20世纪初的欧洲、美洲、大洋洲和亚洲的一些城市风行一时。随着私家汽车、公共汽车及其他路面交通在20世纪50年代后的普及,不少路面电车系统于20世纪中叶被陆续拆卸,在北美、法国、英国、西班牙等地几乎完全消失。但在瑞士、德国、波兰、奥地利、意大利、比利时、荷兰、日本及东欧等国,路面电车网络仍然保养良好,很多在接受了现代化改良之后,继续服务于城市大众。

看历史EYEONHISTORY

,